深度解析產品思維,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思維

0 評論 1233 瀏覽 8 收藏 18 分鐘

產品思維是一項綜合的思維能力,也是產品經理需具備的關鍵思維之一,怎么理解呢?這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他的看法和解讀,不妨來看一下。

產品思維是一個概念還是方法論?產品思維到底是什么?

產品人都在為做一款好產品而努力,要做出好產品的關鍵人物是真正具備產品思維的產品經理。

隨著我們經驗和年齡的增長,我們對產品思維的理解也一定在增長,但是你去問一下周邊的產品同事,其實很多人都說不出來、表達不清楚什么是產品思維,或者自己根本沒有系統(tǒng)的總結過。

我們需要把自己對產品的理解、對用戶的理解、對價值的理解、對情境的理解轉化為一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這種思考就是產品思維。

再提煉一下我對產品思維的理解:

產品思維是你做的產品所表達出來的東西,有四個關鍵思考點:

同理心、匠心、用戶價值、商業(yè)價值。

產品思維也是產品經理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思維,是區(qū)分優(yōu)秀產品經理和普通產品經理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同理心,其實每個人都有,但是差距很大

先說說什么是同理心,我的理解是:

同理心就是你能把自己當做你產品的所有用戶角色,在使用產品的心里感受能貼近或達到真實用戶的使用情境、用戶體驗。

同理心,也是共情。

同理心意味著“你了解他們,你不僅知道他們做了什么,你還明白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strong>

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同理心,在生活中、工作中和親朋好友相處的時候其實可以感覺到,有極少數(shù)人你是能感覺到一直在為別人著想,有一部分人是偶爾會為大家著想,有一部分人基本不會。

雖然同理心也是可以在后期逼著自己去為別人考慮,但是那些會從內心去為別人考慮的產品經理,更有潛力成為一個優(yōu)秀產品經理。

如何讓自己更能理解用戶?

我們理解誰,就要接觸誰,并通過思考和溝通了解用戶的痛點。

為了更好地了解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痛點,我們需要思考:

用戶在應用時會遇到哪些困難?

  • 需要多長時間?
  • 你能減少操作步驟嗎?
  • 用戶能理解這些功能和反饋嗎?
  • 用戶使用產品的情境都有哪些?
  • 用戶在不同情境下有什么特別期望?

我們需要反復的、階段性的去思考的這些問題,要把每次的思考點全部都記錄下來。

我們需要反復的、階段性的去驗證思考的這些問題,每次的深度思考都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要把這些感受轉化為對用戶的理解。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不要只是站在別人的鞋子里,而是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走一走。

我們還需要反復的、階段性的自我體驗,記錄自我使用產品的情緒點,什么時候愉悅,什么時候不爽,什么時候憤怒,什么時候恐懼,并對每一個情緒點的場景、作用、交互體驗進行分析,思考如何改進,如何達到一個平衡點。

同時我們要小心走入一些同理心的理解誤區(qū):

“你覺得”只是你想象中的同理心,是你的主觀感受,不一定是真實的用戶想法。

用戶不會是同類型的人,即便是,每個人的經驗、認知能力、感受也大不相同,要思考所有用戶群的用戶。

二、匠心,執(zhí)行起來極難的事情

所有成功的產品背后都是無數(shù)人的艱苦奮斗、心酸汗水,是整個團隊持續(xù)奮斗、持續(xù)打磨的作品。

產品自MVP版本做好后,很多地方都不完善,需要進行持續(xù)的迭代,不斷通過市場反饋、用戶反饋來打磨,匠心打磨才能成就精品。

1. 什么是產品匠心?如何做到產品匠心?

我分享三個方面:

首先是做產品的專注力,一種執(zhí)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一門心思扎根下去,心無旁騖,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yōu)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

做產品沒有那么的驚心動魄,更多的就是專注在自己的產品領域進行瘋狂的輸入和輸出。

專注也分短期的專注和長期的專注。

短期的專注,比如就是每天半小時到幾個小時的時間,自己完全進入一種“心流”狀態(tài)(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是極其專注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長期的專注,就是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持續(xù)在某個領域進行深耕,得耐得住孤獨和平凡,需要持續(xù)堅持,這是非常難的事情。總有很多人都會在產品還沒上線或者產品體量還沒上來前就走了,會錯過很多重要的東西,在一個領域至少待上3年,且有相對成功產品才能算是熟悉。

其次是把產品做到極致。極致就是把產品打磨到卓越,能給用戶帶來卓越的成果,超出用戶的預期。

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能基業(yè)長青的企業(yè),無不是精益求精才獲得成功的。

2. 如何把產品做到極致?

首先,產品的核心能力/核心功能一定要先做到極致。

主要會從3個方面:

第1個是需求和情境的理解。

做正確的事情,且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是至關重要的。需求理解不到本質,即便功能做得再好,對用戶來說也沒有價值。

需求的理解主要還是要獲取到、理解到用戶的本質需求,用戶常常會說我需要什么功能、我要做什么事情、我要這樣、要那樣,此時一定要注意,其實大部分用戶都只是基于他的表面現(xiàn)狀表達出的訴求,一定要去挖掘為什么,用戶到底是想要用這些功能做什么,用來支持什么場景。

第2個是交互體驗。

什么是好的交互體驗?

最優(yōu)的操作位置、最好的操作方式、最短的操作路徑、及時的操作反饋、關鍵合理的反饋信息、流暢的操作流程。其關鍵就是用戶用起來舒適、用起來很爽的體驗,再加上看上去很舒服的UI感覺,偶爾還有點小驚喜。

基于交互體驗,我總結的原則和要點:

  • 極簡: 極致簡單、簡潔清晰
  • 高效:目的明確、最優(yōu)路勁
  • 美觀:感覺舒適、感覺驚艷
  • 一致:UI、UX 保持一致性

第3個是產品的性能。

你可以不懂技術,但是對系統(tǒng)性能指標要求和一些技術方案要有一定了解。比如Web網(wǎng)頁和App頁面請求的響應速度、并發(fā)能力、離線存儲、頁面加載等,不同的產品和使用場景都會有不同的技術方案來增強你的產品體驗。

產品的性能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底層支撐能力,底層能力沒有起來,是無法支撐到百萬、千萬用戶的。

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系統(tǒng)的并發(fā)能力、容錯能力是最容易讓用戶反感的部分,做得好用戶會覺得是應該的,要是經常有問題,用戶就會覺得產品很垃圾。

我們需要在產品的性能上持續(xù)的改進和打磨,把用戶最容易感受到的,提升到最好。

最后做產品要進行持續(xù)創(chuàng)新。用戶體驗做到極致是創(chuàng)新;在細分領域,做到差異化也是創(chuàng)新。產品經理要像工匠雕刻作品一樣,對每個細節(jié)進行反復推敲打磨,才能做到最佳體驗,讓用戶“說不出為什么卻用的很舒服”。

三、用戶價值,有用戶價值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做了這么久的產品,做產品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就是用戶,再精確一點,就是用戶價值。

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就是做產品最重要的底層邏輯,是產品的本質,產品經理的幾乎所有工作都是圍繞用戶展開。

做產品最怕什么?最怕就是產品做完了,用戶來了,第一只羊進來吃草,結果躺著出去了,接著持續(xù)有羊進來吃草,沒吃幾口都跑了,然后你還不知道原因。

之所以留不住羊,還是因為產品沒有產生用戶價值,你種的草沒有營養(yǎng),又不好吃,羊肯定都跑了。

產品的用戶價值源于產品的核心能力能被用戶所認可,能讓用戶理解,能真正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產品最終還是依靠用戶使用,產品沒用戶使用,做得再好也沒用了,先有了用戶,產生了用戶價值,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從4個方面來分享如何做到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首先是定義用戶:初創(chuàng)產品,產品經理需要先去思考產品是為誰服務,目標用戶是誰,用戶在什么場景下使用產品,為什么使用,怎么用,用多久。找到你的產品用戶后,還需要再對你的用戶進行分層分群,因為用戶和用戶之間差距也很大。可以從3個方向來定義產品用戶:用戶畫像、用戶分層、用戶分群

其次是接近用戶:最簡單最直接的就是直接下到一線,和用戶待在一起脫離用戶盲目造輪子是具有非常大風險的,最怕需求做完后用戶說“這不是我想要的”,雖然用戶很多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只有貼近你的產品用戶,通過溝通、觀察、體驗用戶真實場景,你才更清楚用戶到底是什么情況下如何使用產品。

再是理解用戶:接近用戶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用戶,特別當你面對海量用戶時,你需要變換不同身份、角度、環(huán)境、場景,理解各種用戶群的使用需求。可以從3個方面來理解用戶:從用戶本身角度理解用戶、從產品使用和體驗角度理解用戶、從用戶行為角度理解用戶。

最后是成為用戶:成為用戶其實不難,產品經理一定是產品的第一個用戶,肯定是站在各種情境下分析過、思考過用戶的。難的是產品經理很容易從專家的角度來思考,會把事情想得很復雜,把功能做的很復雜,但是也許這些并不是用戶所需要的。

難的是成為小白用戶,喬布斯3秒變小白,張小龍需要10秒,這里其實值得思考,變成小白好像很容易,為什么這些大神還需要時間來轉變呢?小白就是把自己變成白癡一樣,把自己想象成第一次使用,而且什么都不懂的用戶。

難的是用戶并不是單一的群體,你要考慮到不同群體的用戶,要衡量你的所有目標用戶。

我們一定要長期堅持使用自己的產品,才能真正變成產品的用戶。

四、商業(yè)價值,活著才有希望

產品最終需要產生商業(yè)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很快就會消亡。

隨著使用產品的用戶越來越多,產品的邊際成本的增長是可以相對忽略的。

我們在產品剛開始策劃的時候,就要想清楚產品最終能帶來哪些商業(yè)價值,這些價值是能直接帶來盈利的,當然還有一些產品直接砸錢,先考慮的是把地盤和用戶搞起來了,把用戶先用平臺框起來,然后再來考慮怎么收割。

很多產品的盈利模式,你要是沒在那個行業(yè)深入做過一段時間,你是很難看明白的。即便是簡單的商業(yè)模式,涉及到錢也會很復雜。

1. B端產品

saas平臺,這種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都有不同版本對應不同能力,比如普通、增強版、定制版等,每個版本允許多少人使用,每個版本每個月多少錢,也會按季度、年度收取費用。公司好活動,還會有折扣支持,從產品盈利模式角度考慮,這種是相對明確和簡單的,復雜的可能是公司如何去定價、考慮成本、行業(yè)和公司本身的發(fā)展情況。

定制項目類型,簽合同,比如開發(fā)一套基于公司內部的業(yè)務管理系統(tǒng),100w,那這個項目的利潤=100w-人力成本-稅-商務成本-公司會定的一些其他成本。

2. C端產品

會員卡模式,像優(yōu)酷、微信讀書、百度云盤,會員卡的收入都是直接收入。

廣告費用,大部分產品都會有廣告,至于費用的計算這個是很復雜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廣告投放平臺。

直播帶貨、視頻帶貨、文章帶貨,一種直接幫助銷售的,都會拿到高額的提成和傭金,具體和銷售額有關系。

教育類,通常都是靠用戶賣課、賣會員賺取收益。

還有很多免費的產品,有的是硬件產品附帶的app軟件,比如米家,這種通便會有內部轉化,提高用戶的留存、活躍,讓用戶復購,還有一些品牌和宣傳的價值等。

免費產品的商業(yè)模式還是很復雜的,真免費的產品一定也會通過其他方式產生更大的價值,比如微信,都是免費的,很容易看到的只是其中的用戶流量、用戶數(shù)據(jù)量,這些都是很容易轉化為收益的。

五、最后

產品思維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思維能力,是你在面對用戶、產品和價值時的應對思路,是為了產品不遺余力的態(tài)度。

我們做產品,重要的不是你展現(xiàn)了什么,而是用戶看到了什么;重要的不是你表達了什么,而是用戶感知到了什么;重要的不是實現(xiàn)了你的什么價值,而是用戶知道對它的價值。

本文由 @瞬移的螞蟻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