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是精神鴉片嗎?
在當今社會,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隨處可見低頭用手機刷著短視頻的場景,關于短視頻,對于社會來說是否是好還是壞?下面這篇文章是筆者從自身視角出發(fā),對短視頻做出的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短視頻是精神鴉片嗎?隨著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這種聲音似乎越來越大。在搞清楚短視頻是不是「精神鴉片」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是「精神鴉片」?
「精神鴉片」一詞最早出自馬克思于1842年《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綱要》一文,他認為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但馬克思本人并沒有對「精神鴉片」這個詞下一個嚴格的定義,當時的大部份學者也都只是把「精神鴉片」一詞解讀成人對神的依附。精神鴉片可以解釋為一種長期的依賴,這是一種可以麻醉人的意志的東西。
這個解釋似乎并不清晰,筆者在這里就姑且大膽類比「鴉片」的概念給「精神鴉片」下一個「定義」:一、容易使人上癮;二、對人有害。
在這個定義的前提下,我們再來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首先,短視頻只是一種形式,它是否屬于「精神鴉片」,關鍵應該看其內容。否則很難解釋為什么很少有人認為長視頻是精神鴉片?
筆者認為:之所以有很多人認為短視頻是「精神鴉片」,無非是因為短視頻具有很容易讓人一刷就停不下來的特性。那么,一刷就停不下來僅僅是因為它“短”嗎?好像也未必,因為內容有趣的長視頻也同樣有可能讓人一刷就停不下來。筆者就曾經刷到過一部有趣人文歷史故事電視片,一口氣連著刷了12個小時。
因此,無論是短視頻還是長視頻,內容「有趣」恐怕才是大多數(shù)人一刷就停下來的重要原因,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么同樣是短視頻,市場上那么多操作方式幾乎相同的平臺,卻有的備受歡迎,有的無人理睬?
第二個問題:短視頻(內容)是否對人「有害」?以目前最受歡迎的兩大短視頻平臺:抖音和快手為例,二者均有比較完善的審核與舉報機制,有害健康的內容基本上是無法審核通過的。雖然在知識內容的準確性與專業(yè)性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也遠遠達不到對人有害的程度。
既然對人無害,那么短視頻是否對人「有益」呢?同「精神鴉片」一樣,一個東西是否對人「有益」也是極其難以量化的。這里姑且將能否起到擴大人們「認識邊界」(知識層面)作為一個事物是否「有益」的一個衡量標準。
從這一點來講,短視頻無疑對人是「有益」的。以筆者為例,對于一個出生在小縣城的文學青年來說,如果不是互聯(lián)網,是不可能接觸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一些趣聞軼事,甚至是一些全球知名學者的演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呢,內容豐富的短視頻確實是以一種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打破了「次元壁」。
短視頻另一個備受人詬病的原因:短視頻容易讓人陷入碎片化的學習,無法做到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從而使人變得浮躁。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從學習知識的角度來講,無論是否存在短視頻,在面對學習知識這個問題上,永遠可以分為三類人群:
- 就是對知識毫無興趣的。這類人群無論有無短視頻、有無互聯(lián)網,無論生活在什么年代,有無書籍和學習資料,學習都與他無關。
- 就是對知識極其有興趣的。這類人群無論有無短視頻、有無互聯(lián)網,無論生活在什么年代,有無書籍和學習資料,他們都會積極主動的去追求知識。
- 中間人群,也就是和筆者一樣的「中間人群」。通常情況下,我們既不會對知識極端感興趣,也不會極端不感興趣。但是,如果在機緣巧合下,一旦興趣被被點燃了,就有可能從第三類人變成第二類人,而內容豐富優(yōu)秀的短視頻就是點燃人們學習興趣的一個最好「火種」。
其次,認為「碎片化」學習會影響系統(tǒng)深入的人,筆者認為其多少有些「伸手黨」的嫌疑,提升自我認知水平無論在什么年代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奢望通過「碎片化」學習能成為一名專業(yè)人士,本來就是癡人說夢。但將其作為一味「藥引」,引發(fā)自己的自主學習的興趣,確實極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內容豐富「有益」處的短視頻肯定不是「精神鴉片」,內容單調「無益」處的短視頻,最終用戶一定都會離它而去,故而,也不可能是「精神鴉片」。
初稿寫于2021年21月1日,本次有修改!
本文由@爛柯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短視頻也是一種作品形式,不同類型的作品用來滿足不同類型的人,如果能夠平等的看待人性,就能平等的看待這些不同類型的短視頻,人群就是會分化的,科技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你已經有很多的,上帝會給你更多,你很少的,會把你已經有的也拿掉)
剛卸載了,抖音,快手,,刷他們的時間已經嚴重影響了,,工作,生活,精神狀態(tài),,沒有了思考人生的時間,長期看,會變成廢人
節(jié)制的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