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互聯(lián)網PM蛻變成AI PM?
本文根據起點學院沙龍活動分享的課程整理而成,加入起點學院在線社員(或復制報名鏈接:http://t.cn/R53OsvD 到瀏覽器中詳細了解),即可觀看本課程視頻回放及尊享300門視頻課程學習特權。
以下為黃釗演講實錄,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筆記小組成員@王丹 依據嘉賓分享內容整理,編輯有修改:
時代背景
上個世紀機器人、人工智能、互聯(lián)網有各自的發(fā)展路徑,但在2015-2016年左右三者開始快速的交叉融合。從我們的經歷來看,如果只具備三者背景之一的公司或團隊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比如純互聯(lián)網背景的公司去做集成硬件,會踩供應鏈的坑,做智能硬件的公司在與AI結合時,不知道怎么去落實。而且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所以我認為從互聯(lián)網轉型到AI,將比傳統(tǒng)行業(yè)轉型到互聯(lián)網難度更大。
AI現(xiàn)處于一個行業(yè)瓶頸,可能大家會想到數據、算話、算例等,但這都只是一些必要條件,國內目前缺少真正落地的AI產品,為什么?
- AI PM特別稀缺,現(xiàn)階段AI技術的發(fā)展程度其實已經不影響PM去做一些demo和驗證工作了;
- 想要從純技術角度去打造一個非常完美的產品架構是不太現(xiàn)實,反而需要PM從實際的場景出發(fā),根據用戶反饋倒逼技術去優(yōu)化算話和數據模型;
- 團隊的升級,相比于個人升級困難的多。
尤其AI PM的稀缺才是現(xiàn)在AI行業(yè)發(fā)展的痛點,但行業(yè)在這塊兒幾乎是空白。現(xiàn)階段AI PM的能力、分類,包括從互聯(lián)網轉型到AI PM沒有一個標準,甚至AI PM的概念也是最近三個月才被普及和接受的。
AI PM的分類
1、平臺網站類AI PM。
主要職責是網站架構流程設計,以及AI模塊交互設計,比如提供一些AI接口,這與互聯(lián)網PM有80%的技能重合,比較容易上手。
2、垂直場景類AI PM。
其與各個行業(yè)的重合度50%。包括:
- 2C的軟件產品,如客服助理等;
- 2C的硬件產品,如亞馬遜的echo音箱,其銷售量在3000萬臺左右;
- 2B的云端服務,如在云端提供一些API;
- 2B的系統(tǒng)方案,如我們?yōu)槟彻咎峁┑臋C器人內部系統(tǒng)(Turing OS)的設計服務,此類門檻相當高。
3、對話聊天類的AI PM。
難度最大需要極高的人文素養(yǎng)。包括:
1)云端-架構/體系化
不管是siri或是微軟小冰或是各類聊天對話內產品,其背后的框架是:用戶提出問題,AI產品通過用戶語言去判斷其需求,如是否是在問天氣,如果不是往下走,是否是在問百科,如果還不是繼續(xù)往下一層走,最后會有一個萬精油的回答。這塊由于跟一些技術的結合,會是AI領域內最難做到的,行業(yè)內現(xiàn)在能有做這類產品的不超過10個。
2)云端-垂類產品(天氣、旅游)
氣象領域內的AI產品,其主要涉及對話流程、解析上下文。這樣垂直領域類的產品,需要有較深的行業(yè)背景。
3)終端-QQ群/公眾號等
我們跟Q群合作,然后在這個Q群里面,比如說我問小Q你幾歲,顯示出25歲,然后叫哥哥好,這跟我們前面說的云端區(qū)別在于這個場景,它有特殊性,產品經理需要針對這個場景設定一些特別的脾氣和流程,如新用戶剛剛加入該群,機器人自動跳轉出來歡迎,或者說過生日了它會跳出來說,祝你生日快樂,來提高群的活躍度。
4)終端-支撐外部項目
AI技術部門的PM參與到第三方項目,進行需求對接以及項目管理,該領域是最好入手的,也能幫助大家了解AI整個行業(yè)。
我接觸到的AI PM,都在這些類別里面,大家需要找到自己適合的一個細分方向。
最難分類的的PM,比如關于搜索關于出行,比如說滴滴或者大數據的PM,我個人認為應該叫泛的AI PM,就是他們確實會跟比如說深入學習相關,但不是最典型的。因為這種產品形態(tài)本身已經解決了從0到60分的問題,用搜索框,那基本可以用了,后面得很多的,都是這種偏向策略的優(yōu)化效率提升,或者精細化運營這一類事情,也就是說有一定的產品sence的程序員,他也可以去做部分的事情,所以綜合來說就這一類它的產出價值的稀缺度,至少相對聊天來說不夠明顯,但也適合我們去入行。
目前我所看過的最好的AI產品,日本的RoBoHoN手機機器人,既有硬件,又有軟件的產品: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MzE5MjY2MA==.htm該視頻對我們有所啟發(fā),怎樣更好的將AI技術和品相結合。
- 把文字讀出的技術叫做TTS,語音交互功能;
- 語音識別成文字叫做ASR,觸屏方便;
- 頭部安裝了觸摸傳感器,可以感知觸摸動作;
- 擁有投影技術等;
- 自動識別拍照,當把機器人掛在胸前的時候,它的實際效果應該是有問題的,在走動的時候怎么去判斷這個圖片,有沒有把人框進去,構圖是不是合理的比例。也許有更合適的場景,把它放在家里去直接拍嬰兒,比如說一分鐘拍60張,然后通過計算機視覺的能力自動挑選出一張高質量圖片,這個應該更現(xiàn)實一點;
- 大家看到這是一個雙足機器人,它的這種走動其實很難的,它涉及到步態(tài)的控制算法,才能基本上走得平穩(wěn)流暢。作為商用來說,暫時還沒有特別好的產品,能夠把雙足走得很流暢;
- 涉及到叫做多模態(tài)交互,就不光是語言,它還有動作、表情,這跟互聯(lián)網時代很不一樣,這種多模態(tài)的時候,它的信息的維度和能量會更大。這類產品設計現(xiàn)在是AI的行業(yè)空白,沒有標準化的交互體系,所以都是人為的拼裝起來的,它可以每個單獨做的效果很流暢,但沒有標準的體系去做的話,就很難批量化的去產生動作;
- 計算機深度視覺,它的攝像頭識別出這個女主角在哭,是可以通過AI去識別出來的,之后才會給交互反饋;
- 它會叫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在數據庫里面已經有這個人的照片和名字,這就涉及到人臉識別的功能;
- 我們認為是有雙足雙手的機器人,體驗效果會更好一些,只不過這個難度也會更大一些。他的跳舞的效果跟這個視頻是一樣的,關節(jié)非常的靈活、自然;
- 這里有一個技術叫聲源定位,不光識別你的聲音,還會判斷聲音來自哪個方向,然后把頭轉過去跟你說話。
AI PM的能力模型
對PM來說你的素質能力分別有哪幾大類,哪幾小類,每一小類都會有一個評分,一分到六分,最終會有一個圖,這樣就會知道你自己的能力成長路徑。我個人理解,首先需要相對成熟的互聯(lián)網領域的PM經驗,然后有AI領域的積累,再加上偏素質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資格成為一個好的AI PM。
- 邏輯能力、溝通能力是最基礎,最重要的;
- 快速學習能力是重點;
- AI技術的理解力不做強求,需要通過實戰(zhàn)提高學習效率。是AI專業(yè)畢業(yè)的更好,如果不是也沒有關系,對于技術理解力的積累,需要知道技術的邊界,最高效的方式還是實戰(zhàn),學習知識看書還是離實際比較遠,效率很低;
- 類機器學習思維方式,AI PM很不一樣,需要看大量的數據,然后通過數據摸索出一些可能有效的用戶體驗的方式和流程,比如我們去做對話的產品設計,不是一開始我們就知道應該怎么引導用戶去做對話交互,而是用眼睛看幾十萬的數據,這個效率就會很低。
- 多感官(多模態(tài))人機交互設計,怎么把多模態(tài)交互設計的好,現(xiàn)在行業(yè)內是沒有交互標準的。類比于有多個引擎的飛機,壞了一個并不影響飛機繼續(xù)飛。就是說機器人,他的云交互突然失效了,服務器沒有結果返回了,如果通過動作或者表情去表達,它也能夠在特殊的極端情況下,繼續(xù)把流程走下去。這種多模態(tài)的交互設計現(xiàn)在行業(yè)內,不光是沒有標準,做這部分的人都很少,因為現(xiàn)在所謂AI的產品基本上還是劃分得比較遠,要么是做純軟件,要么是做純硬件,真正把硬件和軟件包括多模態(tài)結合起來的這種產品非常非常少,但這個方向我個人認為是應該是比較確定的;
- 垂直場景的認知,就是一些偏數據方面的,垂直場景認知AI還是偏橫向的技術的支撐,所以它最終落地一定是具體場景里面去的。要么是自己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要么是找一個互補的人協(xié)作,所以最終要出一個好的設計,肯定是要對這個垂直場景有深度認知的;
- 跨領域協(xié)作溝通能力,這特別重要,不光是要表達清楚,讓別人明白你想什么,并且你要明白別人講什么,把它對接起來??珙I域溝通能力在AI時代會放大十倍以上;
- 人文素養(yǎng)和靈魂境界,是最深層的,它是真正在去積累勢能的能力。
這三個產品,第一個是剛說的我們babyQQ群里面這個機器人,第二個微軟小冰,第三個是度秘。那前面兩個是思路是偏有趣,像百度度秘的偏有用,這兩個方向,現(xiàn)在沒有結論說誰對誰錯,但是如果我們要去做這種產品的話,首先要有自己的理念才行,就自己不能是一個騎墻派。
我曾經在是行業(yè)閉門的會議上聽過某大公司的負責人說,他們的產品只做理性的功能價值,其他的沒考慮那么多,我當時還是比較驚訝的,因為我第一次現(xiàn)場看到這種大型工業(yè)的時候,被震撼到了,它把一個箱子從左邊搬到右邊,這種節(jié)奏感讓我感覺像一個人,這種能量的波及不是我們認為想去把它給剝離掉就可以不管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AI的產品他沒有考慮感性價值或情感的話,最終的結局就是,這個產品的用戶,可能覺得很奇怪或很不舒服,但是他說不出來為什么,并且這個PM它也不知道,因為根本就沒有考慮這個事情,所以這一塊是AI PM,跟互聯(lián)網產品很不一樣地方。
這種體系化的文科科學背景也很重要,比如說一個養(yǎng)老院里面如果兩個老人,一個想要看新聞臺,一個看體育臺,怎么辦,給哪個看不給哪個看,會涉及到一些倫理學的東西,甚至AI是有可能被教壞的,怎么解決呢?可以借鑒心理學,小孩子依戀對象就是它媽媽說的話,在它的學習系統(tǒng)里面權重在90%甚至更高,類似這種像藝術啊美啊傳統(tǒng)文化,都是能夠直接地去應用和借鑒到AI產品設計里面去的,這是很直接的一個個事情,并不是很虛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一個產品它的本質是公司和設計者靈魂能量層次的外化,一個精神層次高的團隊才可能做出真正跨時代的AI產品。坦白說,現(xiàn)在行業(yè)內幾乎沒有真正的大的突破,不管是技術還是產品上的,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那這句話是侯世達說的,他說現(xiàn)在主流的研究雖然很厲害,但卻與真正的AI沒有半點關系。他這個人比較有意思,他不算是AI領域的主流,但是它是一個真正的思想者,他寫的這本書《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壁之大成》是關于AI一本特別奇特的書,很厚,但這本書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致力于開發(fā)實際的應用,諸如翻譯引擎、問答機器、網絡搜索軟件此類的東西,我們只是在努力地理解人類概念的本質和人類思考的根本機制,我們更像是哲學家或試圖探究人類心智奧秘的心理學家,而非旨在制造聰明的計算機或機靈程序的工程師。我們是一群老派的純粹主義者,我們的動力源于內心深處的哲學好奇心,而不是制造實用設備的欲望。”
AI時代重大特質:高維+突變
現(xiàn)在行業(yè)內基本上還是在做設備或工具,那有沒有可能從功利的角度去證明,這看似很虛的東西很重要呢?我想分享就是AI它的兩大特質,一個是高維,一個是突變,我們一年的工作產出可能瞬間被一個高位給吞噬掉。
前段時間國內某知名大公司的一個技術負責人說,他做七年的翻譯,然后看見谷歌的一篇文章,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這個技術全白積累了。這個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并且在AI會經常的發(fā)生,這種它是一個類似于基因突變,行業(yè)的產品和市場的變化非??欤⑶沂谴蟮恼{整。我個人認為現(xiàn)在行業(yè)內,我們都有可能被另外一個產品給會技術覆蓋掉。
從我們的信息來看,是2012年3月份做的蟲洞語音助手,2014年初發(fā)布了我們的統(tǒng)計全平臺,2015年做到頭牛,2016年整個行業(yè)這個主旋律是怎么去落地體驗,今年2017年主旋律就是做市場做收入?;久?到6個月,如果不去接觸一線的市場,就會發(fā)現(xiàn)跟用戶有脫節(jié),會比在互聯(lián)網時代要感受更明顯一些。
結論:
- 第一點是一定要占到行業(yè)最前沿,就這樣的話才會更加的保險一點,否則的話很容易被別人給吞噬掉;
- 第二點我們會強制要求我們的PM每隔一段時間去見客戶,就是我們的銷售反饋的用戶意見跟你自己去看是不一樣的,需要PM自己去接觸實際的用戶,聽它們的聲音,這個應該是跟互聯(lián)網時代是很不一樣的;
- 第三點重點不是細節(jié),而是認知,通過認知解決60分的問題。就是當我們去探索一個場景的用戶的發(fā)展產品的方案時,第一步先去做簡單的閉環(huán)解決60-70分的問題,但是當我們想去解決80-90分細節(jié)打磨的時候,很有可能一個新的小波浪又過來了,你就沒有時間去做,就是迭代的太快了。所以啊基本上是說用6到12個月的時間去驗證一個60分的問題,很有可能是AI PM的真正的價值,甚至可能是他的常態(tài),包括AI PM和互聯(lián)網PM可能就不是同一群人。
那有的AI PM就會問,我們做這個產品什么時候是頭,什么時候能夠有用戶量的大增長和爆發(fā),什么時候能夠有大的收入,有的人會覺得是遙遙無期。我個人認為是說這個反而它是一個正確的事情,他就應該花6到12個月去驗證一個60分的事情,如果是不可行的,他就繼續(xù)換一個細分的場景或者是交叉領域的藍海的機會去驗證,如果可行的話,他不需要做,它就把這個剩余的打磨工作交給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PM去做。
感性大于理性
相對于互聯(lián)網時代來說,AI時代的這種感性的能力,它的稀缺度會更甚于理性,這不是理性不重要,但是感性的稀缺度更重要,就這個時候,文科生特別是文科女生有機會會比互聯(lián)網時代會更大一些。從我們面試來看,面試聊天對話類的AI PM的時候70%是女生,這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是比較少見的。
產品經理跟程序員的協(xié)作
產品經理跟程序員的協(xié)作關系,邊界會更加的模糊,就是程序員不能再等PM給你寫出非常具體的需求文檔,比如說我們設計一個場景,需要識別出用戶五種情緒,比如說憤怒、喜悅等,那這一套情緒識別體系,不可能寫出一個很好的架構的,所以需要研發(fā)去理解PM的意圖,自己去設計一個實驗的方式,然后再通過數據去做聚類,最終的這個模型和數值是研發(fā)去最終確定下來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引發(fā)跟產品互相理解,多跨一步。
利益回報兩級分化
前兩個月一個AI PM提給我的問題,他說這種好的AI PM他的利益回報在AI時代跟互聯(lián)網相比是否比程序員更大?我認為以后的AI PM會兩極分化,好的PM,它的價值和能力更接近于CEO,因為他就在處理場景里戰(zhàn)略,找痛點初做閉環(huán),而剩余的打磨工作它的價值需求來說相對就沒有這么大了。
AI PM的稀缺程度?
那如果這樣的話,AI PM跟CEO的區(qū)別又在什么地方呢?我的理解是AI PM它是垂直場景的小CEO,就是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一個事業(yè)部,他的產品主線可能就一個,但是在AI時代就變了,因為無數個細分的場景和交叉領域需要我們去驗證去探索,這個時候CEO它的能力再強,它也會不熟悉,它也會無能為力,所以就需要在這個細分方向上,把這個事情給撐起來,幫它獨當一面。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稀缺到什么程度呢?這個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的,所以往往嚴格來說可能行業(yè)內就幾十個人,說可能就200人左右,而且問題是說手熟的人才非常少,有一年的相關AI PM行業(yè)經驗的特別少,甚至一些大公司的AI部門的總監(jiān)級別的人物都是剛剛從非AI的背景轉型過來的。
AI PM的人才真空期還有多久?
我個人認為是6到12個月,一個中級的互聯(lián)網pm或大公司的總監(jiān)級別的人,去做AI聊天對話類的產品的話,至少得六個月才能去上手,而且是沒有捷徑的,因為即使我們把工作中的教教訓經驗總結出來,它只看了以為懂了,但是實際工作中一定會有無數個的常規(guī)的場景是沒有看不到的,它還是會面臨要去問的情況。
據我了解大公司它們現(xiàn)在因為很缺人,所以會去內部轉崗去,有一些其他的產品的PM去轉來做AI PM,所以當一年之后這些PM他們也相對成熟了,那個時候這種完全得真空期或者紅利息會少一些。而真空期就意味著轉型的紅利期,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面試的門檻低,我們在篩選簡歷的時只要有一點點的相關,我們會盡量的給他機會,但是入職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第二個溢價高,不管是產品還是技術,只要是AI領域的,它的溢價比互聯(lián)網相對要高一些。
如何從互聯(lián)網PM轉型到AI PM?
我把它叫做一個轉型的三部曲,就是培養(yǎng)興趣,選擇方向,實施轉型。
現(xiàn)在很多朋友說AI很感興趣,但是真正重要的是說興奮之后,具體做到什么東西用行動來。比如書單大家可以到處去找,但是有沒有去一本一本去深入看。這里我個人是比較推薦《科學的極致:漫談人工智能》,這本書比較適合PM看的,很通俗易懂的方式,把AI里面的一些最關鍵的概念給提綱挈領講一遍。
電影,他是人類念頭的劃線,電影會領先于現(xiàn)實大概30-50年,我現(xiàn)在會看哆啦A夢,我會去從里面去發(fā)現(xiàn)一些靈感,他會有一些很自然但是又很微妙的體驗細節(jié),所以看電影在AI時代它是一個必修課,它不是選修課。
那看完這些書啊電影之后,去參加各種課程,去體驗實際的產品或者看視頻,最終是要去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去挖掘自己的信心,第一個出來的輸出才是我們自己的,拿著這個自己給自己背書爭取實習或者面試機會,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看起來會比較的需要時間。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筆記小組整理編輯發(fā)布,未經本站許可,不得轉載。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