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軟件社交化,一把留住或趕走用戶的雙刃劍
都說社交能留住用戶,產(chǎn)生用戶粘性但是實際上社交最難搞,沒有氛圍的社交環(huán)境甚至能讓一個本身就有用戶的app死掉,因為加入社交之后,一部分用戶會為了嘗鮮而在剛開始一段時間去參與進入這個環(huán)境,但是會因為對社交的新鮮感而忽略掉工具本身的功能,一心不能二用。所以在他發(fā)覺社交環(huán)境不熱鬧,沒有氛圍之后,就會因為社交的不給力而產(chǎn)生排斥心理,這種心理將直接影響用戶對整個app的看法,也就是說如果社交沒運營好,那么工具本身的功能也會進一步被用戶忽略,用戶粘性不增反減。
譬如美圖、天氣之類的,經(jīng)典案例就是墨跡天氣和現(xiàn)在的faceu,最讓我感興趣的是臉萌團隊。也就是現(xiàn)在的臉優(yōu),當時的臉萌純粹是個工具,創(chuàng)始人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但是火來的也快,去的也快。于是臉萌還沒來得及贏利就基本算夭折了。于是faceu學聰明了加了一個社交但是實際上真的在里邊進行社交的并不多。有時候用戶會因為一個工具的主要使用場景忽略掉他的社交屬性。從用戶需求來說,并不是一個強需求。換句話說,你來了,可能在上面瀏覽三個小時,但是你一連三周都不來,也不覺得丟失了什么。而不像微信,我不上我就沒法跟朋友聯(lián)系。
我把張小龍和周鴻祎的想法中和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用戶已經(jīng)習慣了一種社交方式就會把所有的社交方式往這一塊轉(zhuǎn)。比如微信、QQ。你本身的工具基因在哪里,用戶從下載開始就把你當成一個工具。但工具性app如果突然給你來個消息,而且大多數(shù)的工具app把社交的頁面放在了第二頁面,增加用戶的操作成本。所以會稍微的反感的。
說到純粹的社交,依然活的很滋潤的就是針對使用人群得那些了。譬如陌陌,基于興趣和約X以及女性滿足被很多人搭訕的虛榮心的使用場景下。才能另辟蹊徑達到社群的活躍、但是墨跡和faceu我實在想不出他的針對人群和使用場景。什么時候什么樣的用戶必須要通過這個進行社交?所以高頻和剛需以及痛點三個必要屬性在faceu和墨跡的社交功能上一點都沒有體現(xiàn)。這可能就僅僅是faceu怕重蹈臉萌覆轍加的一個黏住用戶的功能,而墨跡則就你懂得了。
我感覺其實很多所謂的應用場景都是偽場景比如媽媽說。沒有那么多場景,最實際的就是工作場景和非工作場景,以及針對人群。這種亂七八糟的社交軟件能存在完全是因為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需求。陌陌直播豆瓣都是如此。
所以工具要加社交留住人要么另辟蹊徑要么不要為了用戶粘性而添加一些毫無用處甚至玩不好容易把整個app帶壞的社交因素。
如果要加,個人觀點事應該先定位人群細化使用場景,看看是否有這個硬性需求。然后最主要的還是運營好內(nèi)容,和讓用戶參與社交,不管是社區(qū)還是即時通訊。再就是首先需要分清社交和工具,然后考慮如何進一步完整的融合,減少用戶操作成本、讓社交成為工具真正的一部分而不是附屬品或者附加品。
在完整融合之后一定不要因為部分用戶的需求而去刻意的在意自己的使用場景,譬如人人。他自己在不斷縮小自己的使用場景,然后為這個場景加無數(shù)得功能。
反而就像微信。你用它干啥都可以。他沒有硬性的定義自己的使用場景,做得越多錯的越多,只能說明他們一開始就走錯了。。。太在意使用場景了。但是畢竟一個公司產(chǎn)品最終做成什么樣,影響的因素很多。
從而進一步思考純粹的社交工具、譬如微信。張小龍的那句話。滿足貪嗔癡極簡能無敵了,我不給你定義你的使用場景。你愛咋用咋用我能免費發(fā)信,而且界面跟短信一樣,10年智能機功能機大迭代,很多人不會用智能機,可我簡單啊我也沒有規(guī)定硬性的使用場景你愛咋用咋用,而且把握用戶的內(nèi)心真實訴求很清晰,在界面除了設(shè)計風格因為大眾眼光從擬物到扁平改變以外,其余的小功能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加入到二三級菜單,讓整個app還是像當初那樣,沒有刻意的去在意使用場景。
綜上所述。工具app社交化有風險,添加改版需謹慎啊。
本文由 @李勇昭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 是不是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