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床幌矚g微信群?
【導讀】為什么我們不喜歡微信群呢?因為用戶需求和產(chǎn)品功能發(fā)生了錯位。
昨天,微信發(fā)布了一個新特性:退出微信群不再有“XX退出了群聊”這樣的提示。得知以后,我發(fā)了一條朋友圈說“無提示退群是微信春節(jié)送給我的一份大禮??!”結(jié)果下面n多人點贊,紛紛表示這個改進相當?shù)暮谩?/p>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和老板任向暉兩個人默默不語,悶頭忙著退群。過了一會兒,他有點炫耀的跟我說:“我退了有差不多10個群?!比缓笪颐鏌o表情的說:“我最少退了20個吧?!?/p>
微信群剛出來的時候,著實紅火了一陣子。我還記得2012年四季度的時候,第一批微信群出現(xiàn)了,當時有兩個群我都比較喜歡:一個是只有幾十人的新媒體主編群,當時國內(nèi)主流一線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圈媒體的主編都在里面;還有一個是NYPM群,有500人之大,匯聚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圈子里的許多活躍分子。后來,我自己也建立里一個“網(wǎng)商天下”群,把我多年認識的電商行業(yè)大佬們都拉進來了,外面有不少人托關系找我要求加入這個群。
當年的微信群真是很熱鬧的,干貨多,話題好,互動的人非常踴躍,群主對群的管理也比較嚴格,如果有人發(fā)廣告、灌水,一次警告,兩次直接踢掉。
不過這美好的時光沒有持續(xù)多久,漸漸的群多起來了,我也經(jīng)常莫名其妙的就被拉進某個群里去了。以前加入某個群,群主一般都會鄭重其事的介紹一下,告訴大家來的這位什么來頭,然后群里的兄弟們還會熱情洋溢的歡迎一下。后來呢,拉進去也就拉進去了,別人不知道你是誰,你也不知道其他人都是干什么的,更有趣的是,有時候你連拉你進去的人都不認識。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批評微信群的文章漸漸多了起來,朋友們在私底下聊天的時候也普遍表示不勝其擾。天真的孩子可能要問了:“既然不喜歡,那為什么不退群呢?”退群?說的輕巧,可是你一退群,所有人都能看到“許維已退出群聊”,你這不是駁人面子嗎?在中國,你懂的。
所以,昨天聽到微信可以無提示退群的那一刻,我真是發(fā)自心底里的高興:終于自由了!
退完了那20多個群以后,我就開始琢磨這事兒,為什么我們不喜歡微信群呢?琢磨的結(jié)果是:因為用戶需求和產(chǎn)品功能發(fā)生了錯位。用人話講就是:微信群這個功能沒問題,但是我們用錯了地方。
古往今來,無論信息技術(shù)如何演進,信息傳播的模型只有兩個:“管道式”和“廣場式”。
管道式傳播包括交談、開會、寫信、電話、電子郵件、在線聊天(即時通信)等,他們的共性特點是:
1、方向性:信息有明確的接收人,不是無目的的亂發(fā)。
2、私密性:除了發(fā)信人和接收人以外,其他人對信息不可見。
3、平等性:發(fā)信人和接收人的身份可互換,雙方都是發(fā)信人,也都是接收人。
4、強交互:發(fā)信人期待獲得接收人的反饋。
5、小范圍:參與人數(shù)較少。
廣場式傳播包括演講、大眾媒體(紙媒、廣播、電視)、BBS論壇、微博、朋友圈等,他們的共性特點是:
1、盲目性:信息沒有明確的接收人(雖然大眾媒體在面向廣告主推銷的時候都號稱自己是“精準傳播”)。
2、公開性:除了明確禁止的人以外,其他人對信息都可見。
3、角色性:有明確的“媒介”、“受眾”身份區(qū)分,二者角色不可互換。
4、弱交互:發(fā)信人對接收人反饋的預期較弱。
5、大眾性:參與人數(shù)可以非常多。
很顯然,管道式傳播和廣場式傳播是一對矛盾體,雖然今天我們的信息技術(shù)已經(jīng)能夠讓二者“融合”起來(比如說廣場式傳播也可以有反饋回路),但是它們根本性的矛盾還在那里。
微信群本質(zhì)上是管道式傳播的一種變體,當群成員數(shù)量比較少的時候(比如個位數(shù)),它具有封閉式傳播的所有特點,因此我們會用它來進行在線交流、工作協(xié)作。我們并不討厭這種小范圍的微信群,相反我們還認為它很有價值。
可是我們討厭那種幾十人、上百人、甚至幾百人的微信群:它們雖然看起來像是一間密室,但卻毫無私密可言;它們的每條信息都提示我去閱讀,但卻和我完全無關;它們每天產(chǎn)生海量的信息,但卻沒有任何價值;它本來應該是一根管道,但卻被撐成了一個廣場。
昨天我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天哪,這不就是我大學時候夢想擁有的那種書店嗎?感動到哭了”。
當我把它發(fā)到朋友圈的時候,我沒有任何心理壓力,我想發(fā)就發(fā)了??墒俏覐膩頉]有考慮過把它發(fā)到某一個微信群當中,因為那會讓人感覺很二,我為什么要通知群里所有人我喜歡某家書店呢?人家為什么非要看我這條消息呢?
這就是封閉式傳播和廣場式傳播的根本性不同:管道式傳播是帶有強迫性的,當你收到消息以后你必須要去閱讀它,因為你天然的認為它和你有關系;而廣場式溝通則沒有強迫性,受眾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所以你不必擔心打擾到他們。
現(xiàn)在讓我們回過頭來分析一下微信百人群背后的“用戶需求”到底是什么。我覺得答案挺簡單的,就是社交。大家都想認識更多的人,都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名氣,于是就加群、拉群,希望通過這條路徑來拓展人脈??墒沁@個需求和微信群本來應該對應的用戶需求偏離了,微信群本來解決的是少部分人的溝通和協(xié)作問題,現(xiàn)在卻被拿去用作社交工具,不被玩兒壞才怪呢。
其實要解決社交需求的話,阿里來往的“扎堆”是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它也是群,可它采用了微博這種廣場式傳播的產(chǎn)品形態(tài),而不是聊天這種管道式傳播的形態(tài),它可能更適合圈子社交這個需求。不過很無奈,微信太強大了,根本沒給來往驗證答案的機會,所以這也就只能是我個人的一種猜測了。
雖然說了很多微信群的不好,可是微信群其實挺冤的。作為小范圍的溝通協(xié)作工具,它非常好用,實實在在的解決了多人信息共享的需求。從微信產(chǎn)品運營的角度來講,微信群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對微信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它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讓用戶去邀請用戶的需求,延展了產(chǎn)品的外部性。
但事情總是在變化的,在用戶基數(shù)較少時候合適的策略,當用戶基數(shù)擴大之后可能就會不合適,負面的效應也會暴露出來?,F(xiàn)在微信團隊看到了微信群對用戶體驗造成的損傷,然后用“取消退群提示”這個四兩撥千斤的方法巧妙的解決了問題,這真的是一種智慧。
本文作者:@許維 ? ?轉(zhuǎn)載自:百度百家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