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朋友圈還能怎么玩?
運營朋友圈,其實也是對學習、生活、興趣的一種管理。本文作者記述了自己的朋友圈運營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
什么樣的朋友圈很有吸引力?
這同樣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來自知乎。
好奇心強的同學可以去看下,此處不做過多贅述。
開篇先拋結論:
“如果你愿意,朋友圈不僅只是用來維護人設的“官宣”,它也可以是一個產(chǎn)品,運營好你的朋友圈,其實就是在管理你的學習、生活與興趣?!?/p>
本文12,468字,閱讀可能需要20分鐘。
等不及的同學,可以直接瀏覽版本發(fā)布日志與照片。
前些日子,在產(chǎn)品群里和一群PM討論了下堅持的意義。
遂萌生想法,將自己連續(xù)兩年多,每日清晨在朋友圈發(fā)一條有關天氣預報的初衷與演進過程里的思考,記錄下來,以此表述個人觀點。
>>>以下是版本發(fā)布日志:
- V0.1_170207_ beta版,第1天:以每天早上在朋友圈發(fā)一張帶有時間水印的照片作為打卡;
- V0.2_170210_beta版,第3天:新增打卡時間,區(qū)分出拍攝時間與打卡時間;
- V0.3_170218_beta版,第15天:1、新增天氣預報,含當日清晨所在地的最新氣溫與天氣變化;2、新增打卡天數(shù)的累積;
- V0.3.1_170219_ rtm版,第16天:1、日簽采用上下格式區(qū)分出不同維度;2、優(yōu)化打卡時間的累積規(guī)范;
- V1.0_170220_ release版,第17天: 1、打卡天數(shù)與打卡地點,并列一行;2、日期與天氣和氣溫,并列一行;3、新增溫馨提示,列于第三行;
- V1.01_170221,第18天:優(yōu)化提示,新增“據(jù)說”兩個字,增加個人求生欲;
- V1.0.2_170225,第21.1天:優(yōu)化打卡天數(shù),區(qū)分早起與跑步之間的區(qū)別;
- V1.1_171224,第241天:優(yōu)化溫馨提示,將意圖互動的文案修改為對朋友間的囑咐;
- V1.2_180629,第498天:1、新增空氣質量與PM2.5,獨立出來成為第三行;2、讓提示更溫馨,讓囑咐更具意境感;
- V1.3_180228,第558天:優(yōu)化打卡照片,調整照片水印樣式;
- V1.4_181005,第595天:打卡地點新增區(qū)/縣級坐標;
- V1.5_181129,第650天:優(yōu)化空氣內容,用“空氣質量”代替“AQI”的專業(yè)詞匯;
- V1.6_181225,第676天:1、優(yōu)化打卡地點,以車牌號代替省市;2、優(yōu)化空氣指數(shù)的提示,以突出當日質量為主;
- V1.7_181228,第679天:優(yōu)化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解決零下攝氏度時的數(shù)字表現(xiàn)方式;
- V1.7.1_181230,第681天:進一步優(yōu)化氣溫展示,以“~”替換“/”,代表兩者之間的范圍差;
- V2.0_190131,第713天:攝影博客化,優(yōu)化打卡照片,進行規(guī)范運營,區(qū)分出日常朋友圈照片與日簽照片;
- V2.1_190304,第745天:新增打卡照片的規(guī)范,為天空類型的照片,加以印章進行點綴識別;
- V2.2_190305,第746天:新增打卡照片的規(guī)范,為連載系列的照片,加以圈外圈的形狀表示;
新認識的朋友,第一句大多都會問我是不是氣象局的工作人員?
也有人問過,每天早上在朋友圈發(fā)的圖文信息都是用什么工具生成的?
或者直接問我,是不是機器人每天一早固定發(fā)送最新的天氣預報?
(圖1 朋友圈動態(tài)流)
一個idea的產(chǎn)生
起初,我只是想養(yǎng)成每天早起跑步的習慣,想著在拼搏的年紀里有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奮斗的燃料,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提供打卡服務的產(chǎn)品形態(tài)中,其實還有很多種選擇。比如很多微信群里的讀書小組,或者是APP中的簽到功能,獎懲皆有,互相督促,共同成長。
包括最近支付寶新出了個小程序叫小目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體驗下。
想起朋友圈中,不乏很多人在堅持每日分享打卡的動態(tài),如學習英語、讀書筆記、早起或者夜間跑步,時隔幾日后便偃旗息鼓不免有些可惜。
當我明白這件事的核心在于是否可以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就不再糾結于,應該加入哪個小組或者在哪個APP打卡簽到了,就用微信朋友圈作為試驗田吧。
那么這期版本目標與大致的功能需求已經(jīng)出來了,剩下的就是逢山開山,遇水搭橋的執(zhí)行與修正了。
MWP:
- 產(chǎn)品目標: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狀態(tài);
- 產(chǎn)品價值:讓用戶知道堅持一件小事的意義-主要是我;
- 版本目標:驗證在朋友圈打卡的可行性;
- 用戶需求:通過每天早起跑步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都是我;
- 簽到形式:一張照片=一張帶有時間水印的照片=一張每天早起,拍的帶有時間水印的風景照;
- 如何監(jiān)督:解決方案是水印上拍攝時間的證明,它能將真實性提升可能120%;
- 主要工具:一款能正常拍照的智能手機;
0.1版本
水印照片打卡
(圖2- 攝于AM06:32)
第1天,2017年2月7日:
上述,所有的想法就化為了這么一張帶有時間水印的照片,不懂攝影,毫無美感。
這張照片是最初的雛形,也是背后的故事。
0.2版本
新增打卡簽到時間
(圖3- 攝于AM06:32)
第3天,2017年2月20日:
堅持了幾天,感覺自身狀態(tài)還不錯,且平時在朋友圈向來潛水路人的作風,默默發(fā)一張清晨照片,自然無人關注。
打卡簽到的話,理應有個時間條件進行制約,就在這一個版本,加入了時間的要求。
不同于照片上拍攝時間的水印,而是朋友圈的打卡簽到時間:AM6:40前。
需要分清楚的是,日簽中有兩個時間緯度,均有著不同的用途:
1、水印的拍攝時間,是監(jiān)督機制下的產(chǎn)物。
- 主要目的是提升日簽打卡時的可信度,照片中拍攝的清晨風景+時間水印,足以證明我還在堅持著。
2、新加入的打卡簽到時間,我將其定義為在朋友圈成功發(fā)布的時間。
- 新增這個條件后,對我的影響就是要提前要在6點40成功打卡,意味著拍攝時間最遲也要是6點40,看似很小的舉動,卻越來越難。
0.3版本
新增天氣預報與打卡天數(shù)
(圖4-攝于AM06:31 )
第15天,2017年2月18日:
兩周后,發(fā)現(xiàn)在朋友圈簽到只是發(fā)一張干巴巴的圖片,拍的丑,還有點單調有點傻。
怎么去增強產(chǎn)品的可讀性,就成了我當期考慮的目標。
想到圖文并茂的閱讀方式,有助于強化用戶感知,從閱讀體驗上來講,也是最好的搭配,索性就加點文字吧。
考慮到簽到時,冬季的清晨6點半,外面多是漆黑。春秋夏的天亮,則會相對早一些。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6點半應該還在被窩里熟睡著。
比較應景的文字內容有2種選擇:
1、雞湯文+圖片
- 每天早上配合著打卡的一張圖片,再整點雞湯,滿滿的正能量,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說不準還能在朋友圈拉來幾個狐朋狗友一起堅持,從此就不再是一個人。
- 只是后來擔心好友們每天早起看到這些雞湯包情懷的打卡動態(tài)會被招致反感,給人感覺一種進了傳銷似的熱情,好像等待著被救贖。
2、天氣預報+照片
- 這是苦思冥想后的結果,當我想到這個idea的時候,心里簡直樂壞了。
- 做這事之前,我就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其實是沒有看天氣預報習慣的,出門看天,生活粗糙。
兩者之間,最終我選擇了后者,天氣預報+照片。
既然是打卡,應當有個簽到天數(shù)的計算,算是鼓勉自己,不然這件小事做久了以后,都無法計量。
于是在日簽中新增了堅持的天數(shù),并前置在最前面提醒自己。
這樣看起來,有了天氣預報的補充和打卡天數(shù)的累積,本期版本里提升可讀性的小目標算是初步實現(xiàn)了。
0.3.1版本
優(yōu)化整體排版格式與打卡天數(shù)
(圖5-攝于AM06:36)
第16天,2017年2月19日:
圖4日簽中的信息,分別顯示了打卡天數(shù)、所在地、日期、天氣與溫度,整體格式上的內容維度過多,企圖用一行表達,并不利于認知層方便感知。
考慮到不同主流手機的尺寸大小不一,微信朋友圈的多入口帶來的適配展示問題自然也就五花八門了,既然都存在面臨換行的可能性,就直接主動的進行優(yōu)化吧。
首先確定第一展示的要素是天氣預報后,接下來需要考慮的預覽效果有以下4種場景:
- 日常刷朋友圈時的廣場動態(tài)流;
- 好友主頁的動態(tài)流,即動態(tài)未打開前的頁面。點擊好友的微信資料,進入好友主頁,點擊朋友圈按鈕,快速往下翻,瀏覽動態(tài)流;
- 好友主頁的動態(tài)展示頁;
- 好友主頁的動態(tài)中,打開后的效果,即點擊查看或點贊評論的頁面;
可以看到圖5中,我將打卡天數(shù)獨立成一行。
隔行表示,分別代表不同的用途:
- 第一行,表示打卡天數(shù),主要服務于自己;
- 第二行,表示天氣預報,主要服務于微信好友。
1.0版本
正式版_日簽整體區(qū)分為上中下3行,分別表達不同信息
(圖6-攝于AM06:36)
第17天,2017年2月20日:
經(jīng)過多次編輯與朋友圈各入口的多個效果預覽,最終選用了圖6的打卡表現(xiàn)形式。
我將它為正式版本的1.0,此后的迭代都是圍繞這個排版格式不變:
- 1、將打卡天數(shù)與打卡所在地并列一行,實際是把打卡地點降權了,并且用拼音代替了漢字。
- 2、將第二行中的日期與天氣預報,提了個權重,這樣從微信各入口瀏覽時,視覺上先看到的就是日期,而非所在地了。
- 3、新建第三行,加了段括弧里的話作為結尾。
關于括弧里的該新增內容著重講一下。
主要原因是已經(jīng)堅持了半個月多的打卡了,有的朋友開始留意到我在朋友圈的舉動,即使被天氣預報坑過,也只是微信上的吐槽。但是每天接觸到的同事,見到我就直接向我吐槽,說看到了我在朋友圈發(fā)的天氣預報以后,導致出門沒帶傘被淋成落湯雞還差點遲到,并揚言再也不信我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對我的心里打擊還是很沉重的,好心辦錯了事,自以為如何如何,遲到可是要扣錢的!
隨后我登錄了中央氣象臺和中國氣象局的官網(wǎng),特意咨詢了官網(wǎng)上關于商務合作的負責人,問來問去主要就是一個問題:天氣預報為什么不準!
奈何工作人員看我無心合作,便不再搭理我。我為此各種百科、知乎了解了一番,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是因為天氣預報不準,而是天氣預報太準了,因為它實時更新,并非一天24時固定不變。
如何提高好友對我在朋友圈發(fā)布的天氣預報的可信度?至少不再抨擊我與吐槽我,這是一個新問題,該去如何兼容呢。
每天見到的同事,我可以解釋說,”沒辦法啊。主要是因為天氣預報太準了,它實時更新啊”,但其他好友收不到我這么空洞的解釋,那么關于我朋友圈的打卡行為就不止變成了刷屏騷擾,簡直成了錯誤的誤導,距離友盡也就不遠了。
這其實就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日常工作中經(jīng)常面臨的需求挖掘的問題,如何將個別用戶的需求提煉出來變成功能,解決當下用戶面臨的問題,甚至服務于更多潛在用戶。
仔細考慮下場景,我6點40前完成朋友圈打卡,而微信內的好友上班或者學習,出門的時間通常是在7點-9點左右,那時候的天氣預報又是最新的了,自然大家會吐槽不準了。
細化下來,可信度的提升在于我清晨打卡時發(fā)布的天氣預報與和我同一區(qū)域的好友出門時的天氣是否一致?
為了防止范圍蔓延,需要重申下我朋友圈的打卡訴求是為了養(yǎng)成早起跑步的習慣,解決方案是在6點40前用手機拍攝一張照片,并在朋友圈成功發(fā)布以此完成打卡。
在這些制約條件下,很多奇怪的鍍金想法自然就被pass了,比如:
- 增加朋友圈打卡的頻率,7、8、9點各發(fā)一條日簽動態(tài);
- 自己在6點半打卡的信息下方,7、8、9點各回復一條最新的天氣預報以示“實時”;
- …
彼時,我在廣州本地寶的公眾號里發(fā)現(xiàn),文末小編都會加一句俏皮的話用來討巧:領導說了,您點一個贊,小編的工資就會加5毛!
我對此進行了借鑒,先是將原本文末簽名中的關鍵因素提取出來,分別是:
- 動作事件(點贊)
- 結果事件(加薪)
- 效果事件(+5毛)
然后結合自身打卡日簽的行為,進行場景要素的置換與修正。
把原本簽名中的「點贊為小編加薪,感謝小編的辛苦碼字」的概念,調整為「點贊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好讓自己出門時更有把握。
具體心理場景的建設按住不表。
其中為什么是0.1%,考慮到這個數(shù)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原本這段話的目的自然也是討巧式的俏皮簽名,緩解天氣預報的坑爹準確度。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獲得更多好友的參與關注,形成互動,拉近下朋友間的關系。
所以,最后括弧里的話變成了:贊一個,準確度增加0.1%
1.0.1版本
優(yōu)化提示,新增“據(jù)說”
(圖7- 攝于AM06:33)
第18天,2017年2月21日:
這個版本里的主線結構并未做調整,僅在最后括弧的提示中新增了“據(jù)說”兩個字。
至少為什么將它列成一個新版本單獨記錄,純碎是由于自身求生欲導致的。
因為同事好友間的吐槽越來越“放肆”,已經(jīng)不止一個人提出,如果天氣預報再不準,就要拉黑刪除我了。這意味著忠實用戶正在一點點的流失,面臨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中常見的用戶留存問題。
“贊一個,據(jù)說準確度會增加0.1%”。
“據(jù)說”,這兩個字的存在,讓原本打卡日簽時的天氣預報,閱讀起來變得不再那么準確穩(wěn)定,旨在為用戶心理層面搭建個緩沖的空間。
準否,好像真的成了“據(jù)說”,不然或許只是因為你沒點贊。
雖然,好像,有點,牽強……
1.0.2版本
優(yōu)化打卡天數(shù),區(qū)分出早起與跑步
(圖8-攝于AM06:39)
第21.1天,2017年2月25日:
是的,你沒看錯,是21.1天。
還記得打卡天數(shù)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幫助我記錄早起跑步時的堅持天數(shù)。
比較尷尬的是這一天我早起了,但是外面下起了雨,無法正常跑步。所以早起和跑步分屬兩個不同的維度。
新場景下產(chǎn)生了新的業(yè)務需求,這是本期版本需要著手解決的點,那就是如何界定日簽的打卡天數(shù)和早起、跑步的權重選擇問題。甚至,是否有必要在日簽中新增一個天數(shù),進行打卡分離。
- 其一,考慮到用戶的閱讀體驗,同一緯度下的信息不宜突出過多,否則焦點下的焦點就變成了平庸,秉持少就是多的原則,所以最終我選擇了只展示一種。然后把問題鎖定在了權重的選擇問題上,日簽的天數(shù)是選擇展示早起或者跑
- 其二,從自身因素考慮出發(fā),早起不是目的,早起是服務于跑步的,所以在定義日簽的打卡天數(shù)問題上我選擇了后者。
于是,我開始嘗試在前一天的日簽天數(shù)上,加上小數(shù)點作為標記,即意味著從此開始我的簽到天數(shù), 完全服務于早上的晨跑了。
(圖9)
Ps:
第77.2天后,放棄了以晨跑為標準的打卡天數(shù),還是基于以下2個方面考慮:
- 用戶的閱讀體驗上,理解困難,并不明白小數(shù)點的累計代表什么意思,教育成本頗高且該認知于用戶而言無意義;
- 邊際條件下,若恰逢連日多雨,超過10天無法正常晨跑,小數(shù)點后的展示方式就變成了第x.10天,用戶理解成本不降反升,說明這種日簽天數(shù)的表現(xiàn)形式也越來越傻;
之后,重新定義了關于日簽天數(shù)的標準,將該數(shù)據(jù)的采集展示由晨跑天數(shù)調整為早起天數(shù),通過清晨在外拍攝的一張照片,向用戶傳遞出早起即晨跑的概念,弱化兩者之間的區(qū)別。
1.1版本
將互動的暗示調整為對朋友的囑咐
(圖10- 攝于AM06:30)
第241天,2017年12月24日:
將括弧里的文案:“贊一個,據(jù)說準確率會增加0.1%”修改為:“氣象臺觀測不定時更新,請注意”。
當初我在括弧里加入的提示,其中有個原因,希望朋友間時常保持聯(lián)系,以免被“遺忘”,即使是點贊之交的交流,所以最終的文案手段是想通過獲得好友的點贊來進行互動,增強來往的親密度關系。
括弧里的文案提示,帶著技巧變成了一種引導的用語,在各類APP中,更是一種常見的手段。
先回到一些常識性的詞組釋義上,理解什么叫溫馨提示?
百科上這樣解釋,溫馨提示的意思是:很善意的提醒您。
它首先是一個提示,其次才是一個引導。
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同情心,我想在某個層面上理解,就是用常識做產(chǎn)品。在這里,其實指的是對朋友要真誠,少點套路。
所以后來,我把向朋友帶有索要性質的互動性引導文案,修改為最基本的一個提醒,一個向好朋友的善意提醒:氣象臺觀測不定時更新,(出門)請注意。
1.2版本
新增空氣質量與優(yōu)化溫馨提示
(圖11-攝于AM06:32)
第498天,2018年6月29日:
- 看溫度,決定衣著厚度;
- 看天氣,決定是否帶傘;
- 再看空氣,決定是否帶口罩;
場景基本吻合,接下來,調研拓展的可實現(xiàn)性。
先將影響空氣質量的關鍵因素列出來:
(圖12-AQI的構成因素)
帶著好奇心害死貓的熱情,經(jīng)過一番深度了解后,按照優(yōu)先級的方式進行權重排序,最終選擇了僅展示AQI與PM2.5的具體指數(shù),考慮如下:
- AQI,該權重最高,它代表著空氣質量綜合指數(shù),通俗點理解,AQI是一個經(jīng)過綜合計算后的平均分數(shù)(純屬非氣象專業(yè)人士的傻瓜式理解),即意味著出門是否有必要帶口罩,只關注它,其實就足夠了。它傻瓜到直接告訴你今天的空氣是好是壞還是更糟糕;
- PM2.5,又叫細顆粒物,是霾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體的傷害最大,是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并且之前柴靜的一篇紀錄片《穹頂之下》成功將PM2.5拽到了眼前,知名度暴漲,可謂空前絕后;
Ps: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依次查一下AQI的關鍵組成部分,此處不再贅述。
有關構成空氣質量中,各因素之間的權重標準又該怎么排序?或者說為什么沒有把其他指數(shù)列出。
考慮的出發(fā)點主要是:該指數(shù)對于出門戴口罩的決策影響力,是否足夠?若是影響力不夠,自然知名度也不高,即使展示出來,用戶瀏覽時未必看得懂。
故,最終僅展示了AQI(空氣質量指數(shù))與PM2.5(細顆粒物)的空氣與污染指數(shù)。
另外一個變化,再次調整了括弧里的文案提示:
- “氣象臺觀測不定時更新”→“觀測實時更新”
- “請注意”→“各區(qū)縣均有不同”
完整的文案,即:觀測實時更新,各區(qū)縣均有不同。
兩個版本的區(qū)別在于后半句的表達,具體細節(jié)按住不表。簡單來講就是天氣預報太準了,具體精確到區(qū)縣。
考慮到:
- 文案過長會導致?lián)Q行,用不同的主流手機預覽,用“ps”代替了“溫馨提示”,為我節(jié)省了兩個字符的空間,保證視覺瀏覽的第一橫向焦點。
- 日簽時朋友圈廣場的動態(tài)中,隔行顯示帶來的觀賞性問題,PASS掉“觀測實時更新,各區(qū)縣均有不同,出門請注意”的方案;
- 閱讀時押韻的緣故,PASS掉“氣象臺觀測實時更新,各區(qū)縣均有不同”的方案;
- 與朋友間常見的聊天對話中,提醒中往往帶有動詞,所以PASS掉“請注意:觀測實時更新,各區(qū)縣均有不同”的方案。(比如“注意”兩個字的前后應該加上行為動詞,注意了之后防止什么呢?比如出門請注意、請注意多喝熱水);
- ……
1.3版本
優(yōu)化打卡照片,調整照片水印樣式
(圖13-攝于AM06:40)
第558天,2018年8月8日:
這一個版本的變化,在于照片中水印樣式的不同,主要原因來自于更換舊手機,被動條件下產(chǎn)生的迭代(小米換華為)。
重述下,打卡日簽時照片中水印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證實”清晨簽到的真實性。那么顯示水印中的具體時間,則是必備條件了。
最開始使用該水印效果的時候,我是很不滿意這種表現(xiàn)形式的,我認為該水印的效果在照片中占據(jù)的空間過大,有意突出水印后反而破壞了照片拍攝時的鏡頭,在視覺瀏覽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強的干擾性。
為了解決水印樣式的美觀度問題,我下載體驗了幾十款的相機APP,卻并未找到滿意的方案,只好硬著頭皮,暫時先用著當前的這種水印效果了。
雖然占據(jù)的空間大,好在水印可以移動,今天放在這,改天又放在那,盡量減少拍攝時對主要鏡頭的干擾。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適應,發(fā)現(xiàn)了新的玩法,拍攝的照片里,水印的展示位置沒有很偏的話,是有著不錯的加分優(yōu)勢:
對于消費者(用戶)而言,水印的不規(guī)則性,有助于強化打卡時間的感知。
- 日常刷朋友圈時,因為上中下不規(guī)則的文字展示方式,間接使得水印文字的增大,在無須點擊照片放大的情況下,即可看到打卡時拍攝的時間,無意中再次降低了“如何提升打卡可信度”的門檻。
水印文字的增大效果,又帶來了2點好處:
對于新朋友的結識與老朋友的關注上,降低了快速了解一個人的門檻。
- 通過頭像進入我的朋友圈,快速往下翻瀏覽的過程中,無須打開某條具體的動態(tài),即可看到我的每日堅持與打卡天數(shù)的進度;
對于生產(chǎn)者(作者)而言,降低了統(tǒng)計與校對的門檻。
- 進入我的朋友圈主頁,無須打開某條具體的動態(tài),快速瀏覽的過程中,有助于打卡日期的校對和查驗。
(圖14)
1.4版本
打卡地點上新增區(qū)縣坐標
(圖15-攝于AM06:33)
第595天,2018年10月5日:
十一期間,在外游玩。
問路時,發(fā)現(xiàn)當?shù)厝嗣駥τ谠撌械拿Q無感,認為那里屬于市區(qū)。
指路時,當?shù)厝嗣窳晳T性的稱呼到具體的區(qū)縣。
這天早上,我便在朋友圈的打卡上新增了區(qū)縣的坐標。
在這之后,打卡地點這一維度,也成為了日簽里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
1.5版本
將AQI專業(yè)性的詞匯替換成大眾能看懂的空氣質量
(圖16-攝于AM06:38)
第650天,2018年11月29日:
考慮到,很多人對空氣并未有過額外關注,好友刷朋友圈,瀏覽到我在朋友圈的打卡日簽,可能不明白AQI的含義,甚至還會造成困惑。
于是,我用簡單的“空氣質量”代替了相對專業(yè)的“AQI”。
該問題的延伸,就是如何將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想法,轉化成用戶能讀懂的語言,就是如何接地氣、說人話。
1.6版本
優(yōu)化打卡地點,以車牌號代替省市;優(yōu)化空氣的顯示,以突出當日質量為主
(圖17-攝于AM06:34)
第676天,2018年12月25日:
考慮到打卡地點的拼寫上,該地點一直是常駐區(qū)域,且拼音字符過多占據(jù)的面積過大,每天日簽上這么高頻的顯示略過冗余。
其中關于日簽中的地區(qū),我一直用拼音代替著漢字,考慮有2:
1. 希望用戶在一早醒來刷朋友圈時看到我的日簽,可以稍微動點腦。
- 拼寫時讀一下,畢竟有關今天的空氣與天氣,影響你的出門體驗,而不至于滿滿的起床氣瞬間劃過;
2. 出于個人隱私的考慮,有意去弱化所屬的地點與坐標;
- 不同于之前只顯示城市的拼音,如今要加上具體的區(qū)或者縣,字符上限可能要占據(jù)20~30個字符的空間,朋友圈動態(tài)中一行的位置明顯放不開,要起到換行的效果。(內地省市的名稱主要以2~3字為主,邊際條件下需要15個拼音字符的空間,比如浙江杭州:Zhe Jiang Hang Zhou;若是再加上區(qū)或者縣的拼寫,使用的空間就會輕松就突破15個字符;若再是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區(qū)域,名稱可能會更長,占據(jù)的空間明顯就更不夠用了,再想要用一行字符的空間表達打卡地點也就更困難了;并且如果以后在境外的話,實現(xiàn)難度就更高了)。
那么本期優(yōu)化的目標就變成了:在新增區(qū)縣條件的情況下,以不影響整體觀賞性與可讀性的前提中,如何不過于暴露個人隱私且更好的展示打卡的具體地點。
新增區(qū)縣坐標的打卡地點:
- 不影響觀賞性(不能破壞整體格式);
- 不影響可讀性(不能損害文案內容);
- 不要過于暴露個人位置的隱私(盡可能弱化、朦朧);
由于當時來杭不足1年,逛街中總是會無聊到留意各個車牌號,并且在看到熟悉的地區(qū)車牌時,總會想起有關與那座城市的羈絆,突然欣喜若狂,發(fā)現(xiàn)車牌號代碼完全符合我的訴求:
- 車牌號代碼具有統(tǒng)一性規(guī)則,且知名度較高,對用戶的教育成本低;
- 可以將城市名稱的拼寫,統(tǒng)一縮至2個字符的空間,如杭州:hang zhou→浙A;
- 有助于我了解各城市的車牌號規(guī)則與省市的簡寫,其中還學到了些有意思的冷門知識;
這個問題解決后,又順手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空氣質量與指數(shù)的顯示問題。
其實優(yōu)化的范圍很小,如果不仔細觀察,是很難發(fā)現(xiàn)變化之處的。
我只是將圖11中第三行,「空氣質量良:93」的“冒號“向前移動了一下,效果就變成了圖12里的第三行「空氣質量:良57」。
不同于PM2.5的表達文案(PM2.5:33),“冒號”在前,指數(shù)在后,重點在于向用戶表達當前的具體污染程度。
文案中空氣質量的“冒號”前置,帶來的不同影響在于,圖12的效果是我有意弱化具體的空氣質量指數(shù),希望可以直接告訴用戶當前的空氣到底是優(yōu)、良或是更差。其實很多人對具體的數(shù)值不感冒,即使最后的數(shù)值是999,卻還不如我直接告訴你一句,今天的空氣質量嚴重污染,閱讀時在認知層面也更方便大腦的記憶。
1.7版本
優(yōu)化氣溫展示,解決零下攝氏度時的表現(xiàn)方式
(圖18-攝于 AM06:32)
第679天,2018年12月28日:
入冬后,隨著江南第一場雪的到來,氣溫極速下降,直逼零下。
終于在元旦前的第3天,到了零下負1攝氏度。
略顯尷尬的是,之前在廣州工作,常年太陽高掛,氣溫都是20度上下,出門短袖短褲,閑時冰淇淋填飽,已經(jīng)太多年沒再體驗過像樣的冬天了。
所以,日簽面臨的第一問題就是,氣溫中出現(xiàn)了零下度數(shù)的時候該怎么表達?
比如圖17中的氣溫是12°-8°,中文閱讀起來,即是12度到8度。
圖18中,優(yōu)化為5°/-1°,首先保留了阿拉伯數(shù)字的規(guī)范,“-1°”意味著零下負一度;其次,用“/”代表了當天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范圍空間,中文閱讀起來為5度到零下負1度。
1.7.1版本
進一步優(yōu)化氣溫讀書的展示,以“~”替換“/”,代表兩者之間的范圍空間
(圖19-攝于AM06:35)
第680天,2018年12月29日 :
這是一個小版本的快速優(yōu)化:
考慮到杭州畢竟屬于南方,即使在冬天,氣溫處于零下攝氏度的情況也并未常見,若是為了形成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以后氣溫零上攝氏度的時候也用“/”表示當天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范圍空間差的話,用戶理解成本有些過高,搞不好,還會被罵做腦殘的設計,仔細想想自己的吐槽,還真的挺多的呢,2333還是要做個善良的人啊。
于是改用以“~”替換“/”,代表兩者之間的范圍空間差,這天的氣溫就變成了:4°~-1°(4度到負1度)。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更加方便理解了一些呢?
2.0版本
攝影博客化,將打卡照片規(guī)范運營
(圖20-攝于AM06:39)
第713天,2019年1月31日:
我將其定義2.0,攝影博客化的起點。
仔細看下日簽中的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圖片形狀變成圓形的了,并且照片好像也沒那么丑了,原因在于我拍攝完微微處理了一下。
將拍攝后的照片形狀,由正常的方形改為圓形,帶來了以下變化:
- 降低了拍攝難度,提升了照片的觀賞性。
- 聚焦了鏡頭景色,視覺體驗更具代入感。
- 創(chuàng)造照片新規(guī)范,區(qū)別出了日簽與動態(tài)。
如下方圖21所示,分別有圓形和方形兩種。
從形狀里的區(qū)分,我定義為:
- 圓形,代表打卡日簽照片;
- 方形,代表發(fā)布正常的朋友圈動態(tài);
(圖21-微信APP-我的-相冊)
壞處同樣明顯:
拍攝時水印的干擾性過強,導致返工率增加。
- 將方形的圖片調整為圓形,鏡頭聚焦后,空間更加有限,水印占據(jù)的空間過大就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
- 拍攝前水印放的位置過偏,調整為圓形后可能會超出邊界,無法完整的顯示水??;
拍攝時需要先模擬大概圓形的空間,將水印位置居中的時候注意不損害照片的景色,然后再還原拍攝,就這樣頻繁測試,因此花費在拍攝的時間更久的了。
講到照片的拍攝了,那就再多講下,關于照片,我對它的期望更大,花費的心血也更多。
景點的尋找、鏡頭里的捕捉、拍攝的風格、處理的效果
近兩年的打卡日簽,太多人吐槽我的拍照水平,沒辦法啊,直男的鏡頭所向無敵。
現(xiàn)在我完全將朋友圈當成攝影博客在運營了,經(jīng)過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想能不能在早上6點半前趕過去然后拍下來,完成日簽的打卡。只是奈何拍照技術太菜,無法很好的將看到的景色呈現(xiàn)給用戶。
對于拍攝取景的初衷,我的思考出發(fā)點:
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生活痕跡,熱愛生活并不是熱愛遠方。
- 假若今朝離開所在地,離開這片奮斗過的土地,再次去往他鄉(xiāng),當回顧這些照片時,即使是曾經(jīng)每天見到不以為然的道路與街燈,回憶也會撲面而來。想到以前總是眺望外面的世界,總以為詩和田野在遠方,其實就在腳下呀,未曾達到過的遠方,哪有途中歸來的家鄉(xiāng)好看呢,那些羈絆都是少年美好時光。
對于拍攝的題材內容:
- 以宣揚文化為主題,建立“連載”的期待;
- 以花草為主,賞心悅目的同時,為人帶來一種植物生命力的希望與盼望;
- 天空與太陽,其實夏秋與春冬的的清晨都是不一樣的;
- 道路與街牌,清晨6點的城市,你見過多少;
- 街邊的路燈,冬夜清晨的路燈,夜色里的昏暗,被襯托的格外光明;
2.1版本
區(qū)分照片內容,為天空類型加以印章點綴
(圖22-攝于AM06:16)
第745天,2019年3月4日:
日簽中,有時會有拍的純天空照片,其實這些照片拍攝的場景無非就2個原因:
- 自己沒能提前在被窩里爬起來,比較倉促不夠出去拍攝的時間了;
- 雨天導致清晨沒法順利出去,索性干脆就偷懶了;
考慮到純天空類型的照片,缺少美觀度,就在旁邊處新添了個印章的點綴,輔助提升照片的觀賞性效果,瀏覽的時候不至于過于單調。
2.2版本
圈外圈的形狀,作為照片連載系列的新規(guī)范
(圖23-攝于AM06:33)
第746天,2019年3月5日:
拍攝后將照片調整為圓形,又額外加了個圈,用來表達該照片為連載題材的內容,外觀上加以處理,進行適當?shù)南盗袇^(qū)分;
只是需要注意,照片處理時需要兼容美觀度與鏡頭感。有的濾鏡風格與拍攝風景或者水印沖突,可能會產(chǎn)生抵消或者模糊的效果。
2.3版本
持續(xù)運營中
……
需求池管理
已登記在冊的需求:
1. 出境場景下的打卡地點。
- 彼時,打卡所在地的規(guī)則就變成了:國家簡寫+該省市(州)的車牌號+該區(qū)縣的拼音;
2. 溫馨提醒中,展示短時預報與空氣質量的出門提示。
面臨的問題含:
- 文案過長導致的隔行展示效果;
- 短時預報的各場景文案規(guī)范;
- 空氣質量的文案提示規(guī)范;
- 天氣與空氣交叉場景下的文案組合規(guī)范和形式;
3. 新增拍攝的不同類型組照片的規(guī)范定義。
- 連載系列的照片,以圈外圈的形狀表達,意在突出文字,宣揚與傳播社會精神;
- 街牌系列的照片,用國風的濾鏡呈現(xiàn),著重刻畫復古感,以后回顧時,情緒自會澆心頭;
- 其他類型的照片,尚在探索與嘗試中;
風險登記冊
風險即需求,需求即機會,這也算是潛在的需求池:
- 一定要睡午覺。第一條竟然是這個,驚不驚喜…….由于每早6點,定點醒來外出打卡。故,前一晚上的睡眠時間有限,中午一定要睡個午覺補充下,下午才有干勁。
- 提高攝影水平。既然將日簽當做攝影博客進行運營了的話,那就要在攝影專業(yè)上下更多功夫了,提高照片的觀賞性,而不是僅靠一份堅持和情懷去賣弄;
- 照片水印問題,仍在持續(xù)尋找更好的表現(xiàn)形式。要求有三點:(1)水印占據(jù)的空間位置??;(2)水印位置支持手動移動;(3)水印內容上顯示年月日,尤其是時間可以精確到時分秒,最好內容上可以支持自定義配置,而不是自定義輸入;
- 尋找個可以將照片調整為圓形的相機作為備用。本人是先使用華為P20自帶的相機拍攝,然后再進入Dcamera 這個軟件對照片進行簡易處理,萬一某天該APP出現(xiàn)bug或者gg了,無法正常登錄的時候可以快速的切換其他解決方案,不至于影響每天日簽的運營;
- 打卡時提高天氣與空氣的準確度,至少是保持氣象臺最新觀測效果;
- 打卡前,復核一遍。好多人問過我用的什么軟件,是不是機器人每天編輯,其實全都是我自己人工輸入,逐字打上去的,每日形成習慣后,容易產(chǎn)生懈怠,不免有時會出現(xiàn)比較低級的錯誤,出現(xiàn)個別錯別字。
結語
體驗心得
為了這個事情,兩年多動搖過無數(shù)次。
最大的阻力有二:
- 來自他人。尤其是每日朝夕相處的同事,上班的時候他們會吐槽我的天氣預報不準,害得他們穿少了or穿多了,沒帶傘被淋之類;
- 來自本人。每天早上都在與被窩做斗爭,這兩年多每次轉季節(jié)尤其是入冬,早上6點爬起來,出去找景點拍照,極其煎熬困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過了適應期變成習慣就更想哭了。
上述眾版本的迭代,大多都是自發(fā)優(yōu)化,由于平時不愛社交,發(fā)完朋友圈也沒什么人點贊鼓勵,索性早就關閉了朋友圈。
對于“脫圈”的我來講,剩下的唯一途徑,就是現(xiàn)實中的反饋了,奈何朋友間的吐槽,有時候會過于”激烈”,距離友盡被祭天,有時就差那么臨門一腳了。
死磕自己,帶來的改變或者說是好處,也是明顯的:
- 令我知道早睡的重要性,幫助我養(yǎng)成不熬夜的習慣;
- 可以從早到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完整的一天;
- 立下了或者說找到了更多的Flag;
傻人干傻事,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兩年多的運營積累,大小數(shù)10個版本的迭代優(yōu)化,它從最初一張照片的日簽,變成了天氣+空氣的預警提示,到如今的攝影博客。
所有的堅持,只是源于一個早起的idea和一份好奇心的驅動。
這份好奇心帶來的堅持,驅動著我后續(xù)一切的學習行為與路徑。
讓我明白了一些算不得冷門但也有趣的知識:
- 天氣的觀測手段與構成因素;
- 氣溫的短時效應與傳播;
- 空氣質量與污染的影響物與來源;
- 各地區(qū)的車牌號規(guī)則;
- 影響攝影美觀的主要因素;
- 植物花草的生命性;
- 花卉間的種植玩法;
- …
讓我明白了:
- 堅持下去是否有價值不重要,因為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 堅持或許很簡單,就是傻人干傻事,傻傻的堅持,傻傻的干;
好產(chǎn)品的定義,究竟是什么?
一款好的產(chǎn)品就是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與生活價值觀的表現(xiàn)與傳承。
- 它能做到的,不只是讓你知道做個優(yōu)秀的人,而是直接引導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好產(chǎn)品,是充滿真誠與正氣的,用戶感知到后,自會將這股傳承之美傳遞出去;
- 好產(chǎn)品,不只是用來改變世界的,而是創(chuàng)造世界的;
對于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看法:
好奇心、理想感、樂觀、滿血復活、不斷進化
- 懷揣理想感的好奇寶寶;
- 自娛自樂,死磕自己,會找樂子;
- 再生能力強,治愈自己,不斷進化;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還是個SB,自以為腦洞大,凈提些腦殘需求。
這點毋庸置疑,不信你聽聽程序員們的吐槽心聲……
產(chǎn)品經(jīng)理不只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能量
產(chǎn)品經(jīng)理最核心的就是價值觀,大道至簡,就是最基本的人性常識。
價值觀(常識)孵化出來的產(chǎn)品,才更容易感染到用戶,而不是一味的采用技巧與套路。
這些常識還有很多,倘若你愿意相信,它就是滿大街刷在墻壁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攝于余杭·倉前·朱廟社區(qū))
作者:什么熊,成長中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目前在杭州,努力趴活中……求職電商/金融/新零售/AI等相關領域的增長/數(shù)據(jù)/風控/搜索產(chǎn)品經(jīng)理等職位。
本文由 @什么熊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一件牛逼的小事
666666迭代速度好像有點慢????
一針見血,所見略同23333
哈哈,笑出聲
笑啥???
如果我要不是暗戀你,你人這種應該已經(jīng)被屏蔽了。
加油,棒棒的
如果我要不是暗戀你,你人這種應該已經(jīng)被屏蔽了。
哈哈,真相出來了
怪不得好友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