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筆APP產品分析:內容致勝?還是服務致勝?
本文是粉筆APP的產品分析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產品功能框架、市場分析、用戶分析、需求調研和功能分析,供大家一起學習和參考。
近年來,由于大學招生不斷擴招,由此導致的畢業(yè)生數量也不斷增加,就業(yè)形勢嚴峻,再加上傳統“鐵飯碗”“安穩(wěn)”等標簽以及相對優(yōu)越的福利保障,考公務員的熱度一直不低,而傳統線下的公務員培訓班又往往會有價格較高、時間難安排、上課地點局限等特點;
隨著用戶對在線教育接受度的不斷提升,以及80、90后人群自我提升意識的增強,許多線上學習軟件應運而生。其中粉筆公考個人認為在職業(yè)教育app當中,就顯得比較有代表性。
一、產品功能框架
1.1 功能結構圖
1.2 用戶使用路徑
1.2.1 練習功能的使用路徑
1.2.2 在線課程的使用路徑
1.2.3 資訊問答的使用路徑
二、市場分析
2.1 市場邊界
粉筆的定位是以技術和服務為核心,利用口碑來驅動,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的一款輔導產品。
自2014年上線后,粉筆選擇以技術為驅動,同時自建教研團隊開發(fā)課程,利用免費的題庫等學習工具作為入口,迅速獲取用戶。
2016年初推出的“一元禮包”更是收獲了許多好評;到了2017年下半年,粉筆的業(yè)務則擴展到了教師、財會、金融、醫(yī)療、建造、IT 、英語、考研、司考等多個領域,近期上線的圈子功能則補足了用戶之間的社交需求。
同時利用目前主流的深度學習技術,建立了豐富的用戶畫像,以便針對個體制定智能化的服務,之后的1對1輔導功能更是將這種個性化需求實際地應用到用戶身上。粉筆為什么會做出這些改動呢,通過市場情況和用戶反饋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可以看出,在2018年左右,中國在線教市場規(guī)模增長率開始大幅度放緩,用戶規(guī)模達3480億,同比增長20.6%,較去年下降6%左右,意味著此時的在線教育行業(yè)發(fā)展進入穩(wěn)定期。
再來看一下近年來中國在線教育app月獨立設備數和流量增速的數據。
可以看出在線教育APP月獨立設備總數連年增長,2018年H1最高月份為3.6億臺,到了2019年Q2增長到了4.1 億臺。
截止到2019年H1結束,我國互聯網移動設備總數為13.9億臺,也就是說,將近30%的移動設備都安裝并使用了教育類APP,同時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已經過了初期數據爆發(fā)的時期,漸漸進入到成熟的階段。
同時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可知,目前教育領域的活躍人數全網滲透率為31.0%,排第16位,前面主要是社交娛樂以及生活工具等剛性需求,后面則是一些休閑游戲、健康,體育等較為專精的領域,可以說教育領域處在一個剛性需求和彈性需求之間的一個位置。
從圖中可以看到,前面四個大頭大致代表了碎片化的娛樂項目,可以讓用戶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滿足,屬于容易上癮的類別,接下來的音頻娛樂、購物、地圖、輸入法等則屬于生活上的必需,屬于剛性需求,而排在教育之后的如休閑,移動閱讀,旅游以及健康等領域則屬于個人愛好方面的需求,優(yōu)先級相對較低。
而職業(yè)教育,一方面是自主選擇的,個人的意愿驅動是主力,所以帶有一點彈性需求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競爭激烈、再加上自學時毫無指導,猶如無頭蒼蠅一般,容易走彎路的狀況,人們很需要一款教育app來幫助自己,因此也帶有一點剛性需求,尤其對于職業(yè)培訓而言,許多培訓機構以往的經驗都是做線下的,線上的服務實際上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此外,職業(yè)教育僅僅只是教育中的一個門類,通過查詢職業(yè)教育類app的熱度也可知,粉筆在其中占的活躍人數比重排在第二位,活躍人數為270.2萬,活躍人數行業(yè)滲透率為13.6%,考慮到職業(yè)教育的定位是讓人們提升自我價值,再結合現在基礎教育資源的普及,人們對于職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以及較低的領域滲透率,未來的用戶必然會有所增加。
2.2 競品分析
2.2.1 活躍人數
而在教育領域的公考app中,粉筆、腰果公考、公務員考試、磚題庫公務員、華圖在線的活躍人數較為突出。
從2014-2019年各公考app的活躍人數來看,2014年下半年,各考公app活躍人數都開始有所增加,之后一直到2015年才開始拉開差距。
通過對這幾款產品的了解,我發(fā)現粉筆app的前身是從猿題庫拆分開來的“猿題庫行測”,也即粉筆公考題庫,猿題庫行測又屬于粉筆網開發(fā)的一款產品,主打的是刷題;
而腰果公考在當時則主要有三款練習測評工具App“每日一題”、“天天??肌?、“上岸計劃”、分別包括題庫、??肌⒕W課套餐三種產品,至于磚題庫則是有題庫和網課緩存等功能,其背后的華圖教育也是傳統線下培訓業(yè)務的大公司。
再考慮到粉筆網上很多學習工具都是免費的,那么結合考公需求比較強烈的人群分布,即大學生和畢業(yè)不久的人來說,產品之間一開始的差距就比較好理解了:
年輕一代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更足,相比于老一輩人或多或少對于網絡的謹慎,他們反而更加親睞新興的app,同時手上的錢也不多,對于線下的推廣反而不大感冒。
而粉筆的功能較為專一,由于是從一個小功能拆分出來的,所以并沒有太多賣課的成分,更加注重刷題過程的用戶體驗,比較合年輕人胃口。
很明顯地看到,粉筆app的活躍人數在2015年之后就和其他同類app拉開了差距。
那么這里首先回顧一下粉筆app的主要發(fā)展歷程
- 2013年2月16日,猿題庫上線
- 2014年8月11日,猿題庫行測啟用全新專業(yè)品牌——粉筆,正式更名為粉筆公考題庫
- 2015年7月31日,新增直播課功能,打造公務員考試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 2017年7月4日,粉筆公考、教師與司考合并,全新改版為粉筆
- 2018年2月28日,公務員、事業(yè)單位面試題庫上線,豐富題庫幫你變身面試達人
- 2019年7月26日,【1對1】全新上線,有問題找專業(yè)老師在線答疑。
顯而易見,粉筆,關于公務員考試大致是從一開始作為“猿題庫”的一項功能而存在的,之后漸漸地增加其他的題庫,后來再單獨拆分開來。
猿題庫本身作為主打K12領域的產品,而粉筆則將公務員和其他資格考試類題庫集合到一起,考慮到K12人群和其他專業(yè)資格考試人群的數量差距,可以理解為這是一次化繁為簡的轉變,讓不同的產品可以專心地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之后的【1對1在線輔導】也是這種精細化的一種體現。
2.2.2 產品迭代
從這幾款app活躍人數的數據來看,2015年,是粉筆和其他app拉開差距的時間,
查看這三個app的迭代記錄,可以大致分為修復Bug、功能優(yōu)化、新增功能三類通過查看新增功能這一項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產品的迭代目的。
從時間線來看,15年初,磚題庫增加了“活動”模塊和“題目搜索”功能、以及資訊推送功能,之后腰果、粉筆、磚題庫陸續(xù)上線了直播課的功能,下半年,先是腰果整合了個課程中心的功能,然后粉筆增加了有關講義和評論的功能,到了十月份,粉筆和磚題庫都增加了類似多人模考的功能或者活動。
在分析它們這些迭代策略之前,先看一下14-19年的活躍人數環(huán)比。
顯而易見,15年之前的曲線波動都很大,可以推測當時公考app市場并不是很穩(wěn)定,處于百花齊放,群雄并起的狀態(tài)。處于各大app爭相積累首批用戶的時期。
那么再來分析粉筆,腰果、磚題庫的迭代策略關鍵詞。
- 粉筆:直播課,講義,評論,
- 腰果:直播課,課程中心。
- 磚題庫:活動、題目搜索、推送、直播課、公考賽事、直播互動。
可以看到,粉筆在直播課之后上線的講義、評論相關功能,以及回放加速和作業(yè)功能都是屬于直播課的補充功能,相輔相成;
相比之下腰果這方面的補充功能更新頻率比較低,主要是將課程的日常功能整合起來,磚題庫的話后期則是增加了一個互動的功能以及一些賽事活動。此外,在臨考前的一段日子里,粉筆和磚題庫都上線了一個??嫉墓δ?。
換句話說,粉筆的策略主要偏向于優(yōu)化用戶聽課、刷題體驗,磚題庫的話則是想通過其他激勵措施,如各類活動等等,來提高用戶的積極性,一開始的題目搜素算是一個刷題功能的優(yōu)化;
至于推送功能的話屬于錦上添花的功能,或者是在有一定用戶體量的前提下再使用會比較好,后面的功能更新情況現在看來似乎有種操之過急的感覺。
因為類似含有社交元素的功能,粉筆在18年末才逐漸建立起一個“圈子”的功能。作為一款考公app,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才是主要的,也就是基本的刷題、模擬等等,像促進用戶之間的學習競爭心態(tài),激勵用戶等措施的優(yōu)先級可以稍微往后。
這種策略上的差異,個人認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幾個app最終活躍人數差距的原因。
除此之外,直播課的發(fā)布,對于腰果公考這類原本就有一些視頻網課的產品來說只是一個功能上的補充,而對粉筆來說則屬于開拓了一個新的功能,吸引了除刷題外對直播課還有功能需求的人群;
同時以往刷題這種碎片化學習模式留存的用戶出于習慣,也會傾向于使用粉筆的直播課,雙管齊下,導致粉筆此時的活躍人數高居榜首。
此后的月活也隨著考公時間有所波動,但趨勢大體相似,一直到2016年8月份才又發(fā)生了變化,磚題庫發(fā)布了2.0版本,整個界面全部更新,但活躍人數下降,說明這一波大更新并不討喜。
之后的16年下半年到17年年初,其他app都在走下坡路的時候,粉筆反而逆風前進,活躍人數不斷上升。
變化大體從16年年末開始,這個時候腰果公考進行了首頁的全新改版,新改進同樣也對活躍人數有所影響,很有可能是因為腰果和磚題庫這段時間的大更新,導致粉筆的活躍人數有所上升;
可以看出在用戶習慣養(yǎng)成之后,一個大更新帶來的變動很容易會導致用戶的差評,那么粉筆有沒有這種大更新導致的用戶活躍人數變動,于是我瀏覽了它的迭代記錄,發(fā)現在2013年10月份確實有一波大范圍的功能優(yōu)化,但那個時候粉筆的活躍人數并不起眼,所以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相比現在并不是很大。
粉筆3.0.0迭代記錄
此外,單獨從這段時間粉筆的迭代情況來看,大部分都是已有功能的一些小優(yōu)化。
說明這段時間粉筆在積累了大量用戶之后,并沒有冒進什么創(chuàng)新策略,還是將原有的功能潛心發(fā)展,穩(wěn)扎穩(wěn)打,逐步完善。無論是增加篩選、日歷、周報、批量刪除等功能都是對用戶個人使用體驗的細微打磨。
為了盡可能分析它這段時間活躍人數增長的原因,我還對比了一下粉筆和腰果公考的百度搜索指數。
可以看出,在2016年和2017年的四五月份,她們的搜索指數都很高,這個時候通常都是公考備考者開始準備的時候,所以是一個搜索的高峰期,但16年兩者的熱度都差不多,粉筆略高,而17年的時候粉筆則拉開了一點差距;
查詢新聞可知,這段時間,粉筆做了一個活動,“一元包郵小禮包”,配有3本教材、行測思維導圖及若干試卷,共計30萬套。這一波讓利活動直接奠定了粉筆線上公考app的良好口碑。
粉筆此后還制定了多元化的戰(zhàn)略,開展了許多短課時的輕型專項課,進行多領域的嘗試。現如今,用戶的使用目的仍聚焦在刷題類工具和輕形態(tài)的課程。
而這也正是粉筆的優(yōu)勢所在,相比傳統公考app以網課為主,流量驅動的模式,粉筆這種重視用戶體驗,以技術為核心,口碑驅動的特點應該才是它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粉筆在早期的競爭中憑借對刷題,直播課、課程評價等功能的細致把握獲取了大量的用戶,同時后期豐富的社交方式和激勵方法也讓它在線上公考領域app獲得了穩(wěn)定的流量。
但隨著人們終生學習觀念的普及,學習類app的用戶群體將越來越多,如何在多元化發(fā)展的同時,更加精準地優(yōu)化用戶的使用體驗,可能是它下一步的發(fā)展方向。
三、用戶分析
3.1 產品定位
粉筆是一款以公考為主,同時涵蓋教師、司考等題庫的教育輔導工具,可以為備考者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同時具備一定分享交流社區(qū)的社交特點。
3.2 年齡分布
20-29歲的用戶群體占了超過70%,這類群體大多是大學生以及工作一段時間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較高,因此他們學習的需求一般是自發(fā)的,積極性較高,有較強的自制力,精力旺盛。
3.3 性別比例
男女比例大體一致,男性稍多一點點,說明現在無論男女,都有自我增值的需求,反映了年輕一代對自我成長與完善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潛力較大。
3.4 地域分布
粉筆將近一半的用戶都在一線城市,剩下的逐步分散到二三線城市,但超一線城市的用戶反而是最少的,說明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青年對于自我增值有更加強烈的欲望,相比于超一線城市用戶,他們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信息獲取能力較高,對價格比較敏感。
受互聯網發(fā)展影響較大,對美好生活有強烈的追求。
有一定的主動付費意愿,肯為興趣愛好花錢,但更傾向于自主選擇的服務。
朋友之間的推薦為主要傳播方式
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同時有一定的購買能力。
此外粉筆作為一個線上品牌,正逐漸將影響力分散到二三線城市,可能會將許多傳統線下用戶吸引到線上教育來。
3.5 消費能力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可知,粉筆目前的主要消費群體由中等消費者34.8%和中高消費者36.5%組成,前者對應大學生人群,趨向于包月會員卡,面試點評之類的輕增值業(yè)務消費,后者則對應工作一段時間后,有一定積蓄的輕中產人士,趨向于比較省事的1對1服務或者一些全程課程班之類的專業(yè)消費。
3.6 總結
粉筆的主要用戶群體的信息獲取能力較高,對價格比較敏感,而傳統線下教育注重的往往是流量為主而不一定是用戶體驗,產業(yè)的營收往往是通過割韭菜般的行為來獲取的,同時線下教育在時間、地點、價格方面也與線上教育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這部分用戶群體更傾向于選擇線上教育,對于線下許多帶夸張成分的宣傳反而并不感冒,切切實實的用戶體驗更能留住他們,同時用戶黏性也比較高,他們自制力比較強,同時對于在線付費也不排斥,有一定的消費能力,而且喜歡將自己的學習進度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分享。
3.7 用戶畫像
四、需求調研
4.1 用戶調研
為了更好的分析粉筆的功能,筆者對4名粉筆的用戶(2男2女)進行了深度訪談。受訪者年齡分布為22-32不等,覆蓋應屆畢業(yè)生,上班族和輕中產階級。以此來分析粉筆功能優(yōu)化的方向。
訪談主要根據粉筆的三個主要功能來挖掘用戶痛點。
一是碎片化,比較精細、作為一項工具的普通練習、快速刷題類。
二是用于溝通老師和同學,相對花費精力比較多的在線課程類。
三是偏悠閑方向,在疲憊的時候瀏覽資訊或者向上岸大神提問的資訊問答類。
最終調研結果如下:
- 普通練習:通過調研可以發(fā)現,有用戶反映,錯題的解析存在有爭議的情況。
- 在線課程:調研結果顯示,用戶對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 資訊問答:大多數用戶在使用問答功能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困難,有時候很難快速找到自己想圍觀的問答,很難快速了解答主在這方面的經驗。
五、功能分析
5.1 問題總結
在長時間的刷題,用戶不知不覺收藏了很多的錯題,但是不同題目的考點不一樣,雖然有老師的視頻解析,但只是單純接收信息,沒有自我思考討論的部分。
錯題解析內的評論區(qū)也大多是對老師的評價,既不明顯,同時也缺少用戶之間的討論。
課程日歷略顯單薄,空白空間較多,用戶聽課往往都是自主點播。
在問答區(qū)域也很難快速地圍觀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往往只能自己去提問,這就導致用戶對問答功能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容易存在類似問題重復提問的情況。
5.2 解決方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覺得可以進行下列優(yōu)化。
- 開啟錯題討論區(qū),進行用戶之間的討論,同時在醒目位置引導用戶購買名師解析。展示爭議多的題目。
- 在課程日歷增加已觀看和未觀看的差異,促使用戶聽課,同時增強引導。
- 在問答功能上增加標簽,讓用戶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問答,同時推薦這方面的大神。
具體功能優(yōu)化如下:
5.3 普通練習頁面分析
5.3.1 用戶需求
普通的練習功能是粉筆最核心的功能之一,通常是作為一種工具而存在,用戶通過這個功能,進入并瀏覽不同的題庫,選擇不同的題庫進行刷題,刷完題之后通過查看解析,了解錯因,加以學習,進而提高自己的成績。
5.3.2 存在問題
用戶有時候會對解析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能認可給出的解析,解析只有一份,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只能直接選擇去購買解析視頻,選擇性較弱,缺少一個過度的途徑。
5.3.3 改進建議
在解析頁面增加“我的分析”功能,用以編寫個人對該題目的分析。
發(fā)現模塊增加 “難題集錦”功能,用以展示難題,使用戶可以針對特定難題進行搜索學習討論。
修改前用戶流程:
修改后用戶流程如下:
具體頁面規(guī)則如下:
(1)在原有的解析底下加入“我的分析”功能。
點擊后可編寫自己對于該題目的分析。
(2)在發(fā)現頁面增加“難題集錦”模塊
點擊后跳轉至難題集錦頁面,展示相關題目。
5.4 在線課程功能分析
5.4.1 用戶需求
課程模塊也是粉筆的一大功能之一,用于溝通老師和用戶,具體的來說就是使用戶可以和需要的課程達成一個聯系,用戶根據課程說明進行選購,購買后再進行觀看。根據每天日程安排學習計劃,在這一過程中,除去課程本身的質量之外,如何引導用戶看到需要的課程也很重要。
5.4.2 存在問題
用戶自主學習的動力較弱,引導觀看課程的途徑較不明顯。
5.4.3 改進建議
課程日歷內若當天無課程,則向用戶推薦一定的課程,同時補充一些小型的自我測試,以作課程推薦的數據之用。
修改前用戶流程:
有三個學習網課的路徑。
修改后用戶流程如下:
具體頁面規(guī)則如下:
課程日歷頁面的優(yōu)化:
課程日歷展示:
若當天沒課,則根據測評的數據來給用戶推送適當的課程。
5.5 問答功能分析
5.5.1 用戶需求
問答功能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通常是建立在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用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在問答區(qū)域尋找,看是否有現成的答案可供參考,如果沒有,則更進一步,考慮找有經驗的答主進行針對性的提問,這個時候用戶通常會對答主的資料進行一定的瀏覽,貨比三家。
5.5.2 存在問題
有的答主曾經回答了多個同類問題,但推送的時候分開陳列,類似答案較多,一定程度上降低答案價值,同時用戶在尋找定位上有一定困難。
5.5.3 改進建議
將同個答主的回答進行收納,新增答主問答頁面,用以集中顯示同一答主下的回答,同時增加標簽功能,以便對問答進行篩選。
修改前用戶使用流程:
修改后用戶使用流程如下:
單純的搜索關鍵詞,可以看到出現的結果比較多,有時候一個答主回答了多個相似問題,但沒有集中展示。
同時查看答主個人資料可以發(fā)現,即便是在個人信息區(qū),答主歷史回答過的問題也僅僅是按時間排序而已,沒辦法篩選定位。
相關頁面規(guī)則如下:
答主個人信息舉例
搜索結果展示
優(yōu)化之后,當用戶利用關鍵詞搜索相關問答時,可將同個答主的相關回答進行收納,點擊即跳轉至該答主的問答頁面。
條件篩選展示
在該頁面中,頂部可以常駐顯示答主的信息,以及提問通道,讓用戶直接提問,且增加了標簽的篩選功能,以便快速了解答主在該方面的能力,減少了用戶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六、總結
重視用戶服務,堅持以技術為核心,讓粉筆在一眾公考app中脫穎而出,同時適當的讓利活動加上簡潔的功能模塊也讓它積累了很好的口碑。
在公務員市場趨向穩(wěn)定的如今,如何在保證原有特點不變動的時候,細化使用體驗,同時利用教育app方面的經驗開拓其他領域的市場,筆者認為增加用戶的激勵措施,建立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競爭模式,同時根據用戶的需求,優(yōu)化課程推送的路徑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本文由 @lllllll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功能結構梳理的很清晰,但是表現層梳理的不夠清晰。這也為什么很多朋友說這篇報告“浮于表面”“大而全”,做競品分析當然也可以大而全,但是要真的做到大而全很難。尤其是商業(yè)模式這一塊,其實是競品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并不是列舉幾個數據,說現在行業(yè)一片大好,所以競品就要這樣這樣做。而是要考慮競品在市場上的優(yōu)劣勢在那些,核心的盈利模式是?核心功能以及用戶的使用場景是怎樣分布的。競品的戰(zhàn)略定位是什么?
那么從上面這些問題來做市場分析和用戶分析就能夠真正的達到擴寬思路的價值。
比如競品在市場的優(yōu)劣勢,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推導出用戶想要什么樣的產品,我們應該做出什么樣的產品給到用戶。這是能夠解決問題的競品分析。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很清晰,對比競品分析出了粉筆整體的產品方向和思路,先發(fā)力關鍵路徑的產品體驗,以此積累流量增加留存,再去發(fā)力社交、增值,這種思路很好并非大而全,了解一款產品的核心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后面的功能點分析,可以再多一些自己的想法、見解,讓文章脫離調研形式。內容上我也是很有收獲,感謝
認真看了三遍,為我的發(fā)展提供了方向。感謝。
me too
也許這篇分析不是寫給一般產品人看的,所以里面很多的細節(jié)好像忽略了也沒什么關系?!霸诰€教育APP月獨立設備總數”中,圖片里的數據與你寫在文章里的數據并不一致,2018年最高的是4.1億,而不是3.6億。也許是寫的時候太匆忙了?希望以后可以看到作者更多細致的深入分析。
好的,這一塊我是引用的艾媒分析的報告數據(不商用),H1指的是上半年,即Q1,Q2的,其中最高的大體在3.6億上下波動,后面2019Q2的時候就升到4.1億上下了。你可以仔細再看一看,艾瑞網的免費報告《2019H1中國在線教育行業(yè)數據發(fā)布報告》
好吧
哈哈 是大而全,而且粉筆發(fā)家的點也沒抓住。一個是便宜,現在粉筆網課價格也是同類機構里最低的,再個粉筆送書送大量材料,再配合低價性價比更高。最后粉筆的刷題優(yōu)勢在于他的解析,對比其他家的答案解析,粉筆默秒全。其他你說的那些都不是重點,而且諸如其他中公、華圖、腰果的重點業(yè)務也不在線上,其他細節(jié)也不是互聯網的路子,跟粉筆沒法比。
你好,我想針對自己的東西稍微解釋一下,
首先,價格優(yōu)勢我在競品分析里有稍微提了一下“再考慮到粉筆網上很多學習工具都是免費的,那么結合考公需求比較強烈的人群。。。同時手上的錢也不多,對于線下的推廣反而不大感冒。”但是網課質量價格之類的我覺得和師資和策略更加相關,我想嘗試優(yōu)化的是app的使用方面。,
其次,送東西的活動我也在結尾提到——“一元包郵小禮包”等等 ,而具體的其他讓利活動我也確實沒有去一個一個的收集。
至于各家的解析質量我確實沒有做詳細的對比,這里確實是做的不夠細致,你的評價讓我很有收獲。在文章里,我的看法更多是指這個解析單獨在粉筆里看的話,用戶只能接受,缺少一個討論分析的環(huán)節(jié),這個解析它可能會寫的非常的正確和詳細,但是給用戶一個討論的選擇我覺得也是可以嘗試的吧。
其實一開始我也在糾結到底選那些app做對比,可是公考領域比較熱門的線上app就那么幾個,即便很多不是傳統互聯網的路子,我覺得也是可以分析看看的。
最后,感謝你的評論(可能有人會覺得一直感謝很假,這里解釋一下,我覺得一篇文章,評論比閱讀量少很多,這種情況下評論其實是很珍貴的東西,它代表了一個人,看了這個文章并且有一些思考,既然不是機械產出的東西,那就值得感謝。)
其實我覺得他們說的“大而全”主要是文章對于產品的介紹偏多一點,比如說第五個模塊的功能分析,可以考慮多涉及一些使用場景的分析,這樣可能會更全面一些。還有個建議是分析如果先寫戰(zhàn)略層的“市場分析”再往下進入范圍層,結構層,再具體的話就繼續(xù)往下進行,這樣可能會讓人閱讀更舒服一點,純個人觀點。
非常感謝,其實更多的使用場景分析也有想過,不過由于之前沒做過在線教育app的工作,單純靠想,擔心有點好高騖遠,所以就只是稍微寫了寫自己的一些看法,用戶調查數據不足,后面我了解了一下你介紹的范圍層、結構層的概念,確實會清晰很多。
寫的很好了,我也剛從事產品沒多久,反正比我寫的好很多,至少很多方面能看出來做調研了哈哈哈。補充一點:很多實用場景都是自己腦補出來的,包括從事很久的產品也是自己想使用場景,雖然他們更有經驗一點,但是每個人在自己認知程度上做出假想的使用場景是非常必要的。
我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基本的認知,沒必要寫上起,調研還是要輸出自己的想法。我剛開始做調研也是這樣的。
好的,也就是說個人的想法還不夠突出。
你這樣大而全的產品分析有什么意義?抓不住重點,你的領導會看嗎?講一堆廢話,也沒有說明人家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現在的產品分析報告都是流于形式,覺得寫了很多字就很深入了,完全是在誤導新人
哈哈哈其實我應該就是你口中的被誤導的新人了,也是抄的其他產品分析報告的,不過我覺得我寫的還算不上“大而全”吧,前面主要就是用數據來分析一下在線教育app的情況,當然用的都是試用的功能,接著根據迭代記錄寫了寫個人看法,之后的優(yōu)化建議確實寫的不夠詳細,其實我覺得雖然寫了“很多字”,但是也還沒很深入的,只是淺層分析,主要還是花的時間不夠吧,真的要細致分析的話恐怕還是要建立在數據更充分,對幾款同類app的使用更加熟悉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到。謝謝你的評價,在浩如煙海的分析報告中想要自主學習、篩選確實有難度,歡迎繼續(xù)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