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的增長之路:具體方法有哪些?

1 評論 3243 瀏覽 9 收藏 14 分鐘

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有本書叫做《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全文的中心思想是警示他人,要居安思危,唯有打破常規(guī),不拘泥于現(xiàn)狀才能生存。

一、為何企業(yè)都在關注增長?

1. 諾基亞的賤賣

13年市值曾位居全球上市公司之首的諾基亞以區(qū)區(qū)72億美元出售了旗下最核心的手機業(yè)務,這一售價還不足當年輝煌時期公司上千億市值的零頭。

2007年1月9日,蘋果推出iPhone,諾基亞的危機隨著發(fā)布會就已經開始。時任諾基亞CEO的康培凱卻自信滿滿的認為,蘋果不會對諾基亞造成任何影響。

在安卓系統(tǒng)和蘋果的IOS系統(tǒng)相繼發(fā)布之后,谷歌也曾經邀請諾基亞加入安卓,但是諾基亞也有條件,就是必須享有諾基亞地圖導航,音樂等特殊待遇。而谷歌表示,一切手機廠商同樣待遇,不會單獨照顧你!于是諾基亞繼續(xù)使用塞班系統(tǒng)。

到2008年的時候,諾基亞管理層才意識到,對抗蘋果流暢的操作系統(tǒng),才是諾基亞最大的挑戰(zhàn)和最優(yōu)先的任務。當時諾基亞的塞班系統(tǒng)已經不適應智能手機時代的發(fā)展,而諾基亞后來又選擇了本身并不優(yōu)秀的微軟的手機系統(tǒng)Windows Mobile,導致諾基亞的回天乏術。

變革固然有風險,但一味守舊和重復,縱然你富可敵國,敗光家財也不過幾年光陰。

2. 安迪·格魯夫最懊惱的事

我們知道,PC處理器的世界霸主是英特爾。然而1968年戈登·摩爾、安迪·格魯夫剛剛創(chuàng)立英特爾的時候,當時的主營業(yè)務還是存儲器,20世紀60年代,日本存儲器企業(yè)異軍突起,英特舉步維艱、命懸一線,之后安迪·格魯夫毅然決定放棄存儲器的市場,轉戰(zhàn)微處理器,終成一代霸主。

故事還沒有完,你很難想象,在PC處理器領域獨孤求敗的英特爾今天在移動處理器市場的份額卻是0,居然真的就是0。

我們肯定會有疑問?難道英特爾不想做移動處理器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時間追溯到12年,英特爾實現(xiàn)利潤110億美元,比高通(61億美元)、德州儀器(18億美元)、博通(7.2億美元)、NVIDIA(5.6億美元)和Marvel(3.1億美元)的總和(95億美元)還要多。而老對手AMD當年卻虧損了十多億美元,可以說英特爾正經歷人生巔峰,PC市場有著大把的鈔票等著他們去賺。

英特爾公司內部也曾就做不做手機處理器進行了爭論,最后他們認為手機就是打電話的,能拍照放個歌,就很了不起了,一定要運行什么,根本不現(xiàn)實,因為當時手機屏幕普遍只有3寸以下。

當然英特爾并不是完全放棄移動領域的機會,只是起步稍微晚了一點,然而正當想要重回移動市場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這里早已有一面高墻,在這個時候高通采用的是amd架構已經成為了主流占據(jù)了絕對的領導權。

英特爾的固步自封,著眼于存量市場才導致了公司進一步增長的可能。這也成了安迪·格魯夫退休前最懊悔的一件事。

當然,英特爾故事也還沒有真正結束,今天的英特爾找到了他們認為的下一個突破點——汽車處理器市場,它以153億美元收購了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Mobileye,當所有的車都變成智能汽車的時候,歷史會證明英特爾今天的遠見。

優(yōu)勢不長存,停滯無出路,松懈意味著失敗。

二、保守與革新

大企業(yè)受制于自身業(yè)務,不愿更不敢輕易改變自身賴以生存的根本。而對于沒有這樣的顧慮,創(chuàng)業(yè)公司才能大膽創(chuàng)新,未來的故事才更加精彩。這背后就是增長與存量的博弈。

存量市場固然重要,因為是當下企業(yè)維持生存的根本。但你不會知道它會在何時成為你的包袱。

  1. 迅雷當年以其領先的下載技術贏得極高的市場份額,然而網(wǎng)速提升太快了,突然有一天迅雷發(fā)現(xiàn)人們不需要下載了。
  2. 康師傅市值曾一度突破1400億港幣,賣出方便面60億包。康師傅一直把統(tǒng)一作為他最強勁的敵人,沒想到康師傅與統(tǒng)一一起被一個不做方便面的行業(yè)打敗了。外賣的憑空出現(xiàn)用兩年的時間鋪遍全國,人們忽然發(fā)現(xiàn),有了更多的選擇,方便面企業(yè)在這幾年中進入了寒冬。
  3. 尼康退出中國,真正的原因不是佳能,而是智能手機的興起……

因此創(chuàng)新,變革,找到新的增長點成為了永恒不變的話題。

狂潮之中,唯有變革。要么主動思變,要么被動應變。無論是預見性變革還是生存危機時破釜沉舟。如何積極應對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我突破與變革轉型,已經成為了擺在所有企業(yè)面前的難題。

三、尋找增長的方法

1. 預見未來

預見未來看似十分玄學,但其實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能力。最常見的便是“我認為……”,“我覺得……”,“在我看來……”,這都是對自己不確定的一些事務的個人的見解,是結合自身的經驗對客觀情況的一個個人主觀的臆測。尋找增量,其實就是要透過未來看現(xiàn)在。

為什么中國半數(shù)以上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都是在虧損仍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為什么剛剛止損的美團股價能連續(xù)大漲晉升為中國第三大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連虧9年,特斯拉為什么仍能撐得起500億美元估值?

資本永遠是逐利的,比起少量的虧損,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未來的溢價。

就是因為資本市場認為未來是電動車的天下,而在這個行業(yè),特斯拉至少是目前看起來整個行業(yè)中最有可能成為王者的投資。那么他的股權增長只是時間問題。

而美團擁有全國360萬的商戶,2.5億的用戶。囊括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游等眾多消費場景,其中外賣收入是餓了么的兩倍,是類似于亞馬遜的超級平臺。

因此增長的前提是符合時代的潮流和用戶的使用習慣去尋找行業(yè)紅利。就像幻想著用戶回心轉意使用膠片相機的柯達,最終也沒能贏得用戶的回眸。

2. 讓人尖叫

增長的前提是以有一款讓人尖叫的產品。

這里我們再次說起諾基亞的失敗,如果讓一千人去總結諾基亞的失敗可能有一千種答案。這里拋開經營的失敗,如果追究諾基亞產品失敗的根源原因又是什么呢?

諾基亞作為代表的傳統(tǒng)手機公司,研發(fā)部門有一條BIG RULE (天條):手機要摔不壞。所以諾基亞的手機能砸核桃。但人們真實的訴求真的是手機的硬度或質量嗎?

2008年,一個用戶給諾基亞總部寫了一封信,引起諾基亞內部很強的震動。這個用戶沒有講大道理,他只是舉例了一個日常生活中他操作的細節(jié),他在更換鈴聲時需要從首頁下探5個層級才能找到。每天編輯無數(shù)條短信,但都需要從“編輯短信”,“多媒體短信”,“語音短信”,“郵件”中選。

iphone1上市后,一位諾基亞的高管買了一部iphone,他同時將iphone1和諾基亞最新款的手機拿給自己的女兒使用,而他的女兒很快就上手了,臨睡前女兒詢問道:“我可以把這款神奇的手機放在我的床頭嗎?”那一刻他知道,諾基亞遇到了大麻煩。

諾基亞的故事其實也總結出了一條規(guī)律:檢驗一個產品的好壞也很簡單,就是看4-5歲的小孩喜歡哪個。

在中國有一個諾基亞的發(fā)燒友,他屢次像諾基亞吐槽諾基亞的功能。但得到的回復是:你說的很對,但我們就是沒法兒改。這個發(fā)燒友就是后來創(chuàng)立小米的雷軍。

可能受了諾基亞的刺激,雷軍一開始做手機時便要讓100位體驗者參與設計。而雷軍創(chuàng)立小米的初衷就是做一款讓用戶參與,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產品是1,營銷是0”。這是黎萬強對小米模式的總結。在一次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上,黎萬強總結小米的成功,他說道:一切中間環(huán)節(jié)被砍掉,只有產品夠尖叫,你才有放大10倍、100倍的威力。如果產品不夠尖叫,光靠營銷放大,是很難維持的。

增長就是要通過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來保持對客戶的洞察力和數(shù)據(jù)的追蹤能力,并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增長的實質是對基礎能力的夯實。

這要求產品負責人要有對好的產品的辨識能力,對美的敏感性以及批判性的思維。

3. 制造口碑

有了一款好的產品,引起產品爆發(fā)式增長其實只需要一個點。

看企業(yè)產品做的好不好其實看他的營銷手段就知道。大多數(shù)企業(yè)想讓產品擁有口碑更多的是采用營銷的手段,發(fā)展了N種打法,如瘋狂的打折,明星代言,送禮,拼團,砍價,絞盡腦汁想新奇玩法。噱頭很重要,但絕不是賣點。過去的尖叫王道是“與眾不同”。

北京有一家A&F旗下品牌Holister的店。A&F前CEO Mikes Jeffrie 堅持“性感營銷”。因此他在做品牌營銷要做三件事情:

  1. 開業(yè)請八塊腹肌半裸男模助陣;
  2. 店面燈光很昏暗,空氣種彌漫濃重古龍香水的味道。
  3. 售貨員都找高顏值的人,而且都穿著沙灘裝。

聽上去很誘人,然而A&F業(yè)績已經連續(xù)12個月下滑。為什么性感營銷這樣吸睛的活動救不了A&F呢,因為A&F的產品太過時了,A&F衣服的設計大多是在衣服上印上大logo。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產品引爆點永遠在用戶的口碑。但好的產品并不一定有好的口碑。好的口碑是超越用戶的預期,是在一星級的餐館享受五星級的待遇。而享受到體驗的客戶自發(fā)的向朋友傳播,這就是口碑。

張小龍說過:”很多公司都能過技術這一關,但他們缺乏藝術,缺乏哲學層面上的思考?!八硎菊嬲幕ヂ?lián)網(wǎng)產品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

增長的核心是制造引爆用戶傳播的能量,而爆點的核心的是用戶的口碑,用戶口碑的本質是令人尖叫的產品。

 

作者:jeanleung,一名喜歡敲代碼的產品經理。更多干貨請關注公眾號:產品經理的那點事兒

本文由 @jeanleung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優(yōu)秀好文!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