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不知道自己錯了!LLM新缺陷曝光,自我糾正成功率僅1%,LeCun馬庫斯驚呼越改越錯

0 評論 2306 瀏覽 1 收藏 19 分鐘

就在最近,有研究發(fā)現(xiàn),LLM在推理任務中,自我糾正后可能無法挽救性能變差。這則消息也引起了不少業(yè)內人士的關注。具體如何理解?一起來看看本文的解讀。

大模型又被爆出重大缺陷,引得LeCun和馬庫斯兩位大佬同時轉發(fā)關注!

在推理實驗中,聲稱可以提高準確性的模型自我糾正,把正確率從16%「提高」到了1%!

簡單來說,就是LLM在推理任務中,無法通過自我糾正的形式來改進輸出,除非LLM在自我糾正的過程中已經(jīng)知道了正確答案。

由ASU研究人員發(fā)表的兩篇論文,駁斥了之前很多研究提出的方法「自我糾正」——讓大模型對自己的輸出的結果進行自我糾正,就能提高模型的輸出質量。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10.12397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10.08118

論文的共同作者Subbarao Kambhampati教授,一直致力于AI推理能力的相關研究,9月份就發(fā)表過一篇論文,甚至全盤否定了GPT-4的推理和規(guī)劃能力。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206.10498.pdf

而除了這位教授之外,最近DeepMind和UIUC大學的研究者,也針對LLM在推理任務中的「自我糾正」的能力提出了質疑。

這篇論文甚至呼吁,所有做相關研究的學者,請嚴肅對待你們的研究,不要把正確答案告訴大模型之后再讓它進行所謂的「自我糾正」。

因為如果模型不知道正確答案的話,模型「自我糾正」之后輸出質量反而會下降。

https://arxiv.org/abs/2310.01798

接下來,就具體來看看這兩篇最新論文。

一、GPT-4「自我糾正」,輸出結果反而更差

第一篇論文針對GPT-4進行研究,讓GPT-4對圖形著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然后讓GPT-4對于自己提出方案進行「自我糾正」。

同時,作者再引入一個外部的評估系統(tǒng)對GPT-4的直接輸出,和經(jīng)過了「自我糾正」循環(huán)之后的輸出進行評價。

實驗結果顯示,GPT-4在猜測顏色方面的準確率還不到20%,這個數(shù)值似乎并不讓人意外。

但令人驚訝的是,「自我糾正」模式下的準確性卻大幅下降(下圖第二根柱狀條 )——與所有自我糾正本意完全背道而馳!

作者認為,這種看似反直覺的情況可以這么解釋:GPT-4在驗證正確答案的表現(xiàn)也很糟糕!

因為即使當GPT-4偶然猜到正確顏色時,它的「自我糾正」會使它覺得正確答案是有問題的,然后就把正確答案給替換掉了。

通過進一步研究后還發(fā)現(xiàn):如果外部驗證器給GPT-4猜測出的顏色提供了可以被證實的正確答案,GPT-4確實會改進它的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經(jīng)過「自我糾正」產生的提示詞,確實可以提高輸出結果的質量(上圖的第3-5根柱狀圖 )

總結來看,就是對于「著色問題」任務,GPT-4獨立的「自我糾正」反而會損害輸出的性能,因為GPT-4沒法驗證答案是否正確。

但是如果能提供外部的正確驗證過程,GPT-4生成的「自我糾正」確實能提升性能。

而另一篇論文,從規(guī)劃任務的角度來研究了大語言模型「自我糾正」的能力,研究結果也和上一篇論文類似。

而且,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真正能提高輸出準確性的不是LLM的「自我糾正」,而是外部獨立驗證器的反饋。

歸根結底,還是在于LLM沒有辦法進行獨立的驗證,必須依賴外部的驗證器給出的「正確答案」,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糾正」。

二、「著色問題」表現(xiàn)不佳,LLM無法獨立驗證正確答案

1. 研究設計框架

「著色問題」是非常經(jīng)典的推理問題,即使難度不大,答案也足夠多樣性,而且答案的正確性很容易進行驗證。

多樣性的結果使得LLM的訓練數(shù)據(jù)很難覆蓋全,盡量避免了LLM的訓練數(shù)據(jù)被污染的可能。

這些原因使得「著色問題」很適合用來研究LLM的推理能力,也很方便用來研究LLM在推理中「自我糾正」的能力。

研究人員構建了自己的數(shù)據(jù)集,使用GrinPy2來處理常見的圖操作。每個圖都是使用Erdos-Rényi方法( ?p = 0.4)構造的。

一旦找到正確的答案,它就會被編譯成標準的DIMACS格式,并附加上一個包含其預計算的色數(shù)(chromatic number)的注釋。

對于接下來的實驗,研究人員生成了100個實例,每個實例平均有24條邊,分布在從10到17的節(jié)點數(shù)范圍內——這一分布是因為經(jīng)驗顯示,它是一個表現(xiàn)足夠多變的范圍。

研究人員使用的圖例如下圖1所示,這個流程包括LLM的第一次回復、該回復的返回提示(backprompt)以及最終正確的圖色方案。

2. 迭代返回提示(Iterative Backprompting)的架構

提示生成器(Prompt Generator):

這個提示詞生成器會選取一個DIMACS實例,并將每條邊翻譯成一個句子,然后將整體包裹在一組通用指令中,從而構造出一個自然語言提示詞。

研究人員有意縮小不同實例提示之間的差異,以減少研究人員向LLM泄露的問題特定信息。各種類型提示的示例可以在附錄中找到。

大型語言模型:

通過OpenAI API來調用GPT-4,這是當前最先進的模型。

研究人員提供一個系統(tǒng)角色:「你是一個解決各種CSP(約束滿足問題)的約束滿足求解器」。

3. 返回提示詞生成(Backprompt Generation)

在驗證模式下,LLM收到一種不同類型的提示。

除了標準指令外,它只包含圖的描述和建議的著色方案。它的任務是驗證正確性、最優(yōu)性以及每個頂點是否都已經(jīng)被涂上了一個顏色。

如果生成的回復中有一組邊是矛盾的,那著色方案就是錯誤的。

為了比較每個點,研究人員還構建了一個能夠列出每一條矛盾邊的驗證器。

由于LLM的響應也是自然語言形式的,研究人員首先將它們翻譯成便于分析的格式。為了使這個過程更加一致,研究人員設計了最初的提示,以描述一個模型需要遵循的精確輸出格式。然后,該響應會被評估其正確性。

為了判斷LLM驗證結果,研究人員會檢查它們在找出建議的著色方案中的錯誤方面表現(xiàn)如何。

直觀地說,這些應該很容易識別:如果組成一個邊的兩個頂點共享一個顏色,立即返回該邊。從算法角度看,只需要檢測所有的邊并比較每個頂點的顏色與其連接點的顏色即可。

4. 驗證

為了更深入了解LLM的驗證能力,研究人員研究了它們在找出提出的著色方案中的錯誤方面的表現(xiàn)。

直觀來說,這些錯誤應該很容易識別:如果組成一個邊的兩個頂點共享一個顏色,則立即返回該邊。從算法角度來看,所有需要做的就是遍歷所有邊,并將每個頂點的顏色與其對應頂點的顏色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使用相同的分析流程,但構建了一個研究人員稱為color_verification的新域。LLM被引導去檢查著色的正確性、最優(yōu)性以及是否每個頂點都已經(jīng)被賦予了一個顏色。

如果著色是不正確的,它被指示列出著色中的錯誤,即如果兩個連接的節(jié)點共享一種顏色,就返回該邊以表示該錯誤。沒有給出返回提示(backprompts)。

研究人員使用之前相同的圖實例,但生成了四種用于測試模型的著色方案:

正確(Correct):通過迭代的、隨機的貪婪算法生成的沒有錯誤的最優(yōu)著色方案(使用預先計算的色數(shù)以確保最優(yōu)性)。

缺失(Ablated):將先前一組著色方案中的一個隨機節(jié)點改變?yōu)槠溧従拥念伾?/p>

非最優(yōu)(Non-optimal):在正確的集合中,隨機選擇一個顏色部分重新著色為一個新的色調。

隨機(Random):完全隨機分配的顏色,不同顏色的數(shù)量等于圖的色數(shù)。

LLM:從先前實驗中LLM生成的輸出中隨機選取的著色方案。

5. 結論

對LLM進行提示、評估答案,并在沒有任何返回提示(backprompts)的情況下就會進入下一個實例,得到的基線分數(shù)為16%。

當研究人員運行相同的實例,但這次使用由相同的語言模型充當驗證者生成的反饋進行返回提示時,性能急劇下降——100個實例中只有一個得到了正確的回答。

與外部合格的驗證器進行返回提示的結果起初看似更有效果。

正確回答的實例數(shù)量接近40%,但如果這意味著GPT-4在聽取、改進,并根據(jù)反饋進行推理,那么研究人員期望更準確的返回提示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然而,在這個域中,原始分數(shù)(見上圖2)并沒有證明這一點。

6. LLM的驗證能力

研究人員測試了GPT-4在相同實例上驗證圖著色方案的能力,為每種實例生成了五種不同類型的著色方案。

明顯的結果是,與上面的LLM自我糾正結果完全一致:模型幾乎不愿將任何答案標記為正確。在100個最優(yōu)著色方案中,它只同意其中2個是正確的。

整個500個著色方案的集合,其中118個是正確的,它只聲稱其中30個是正確的。在這30個中,其實只有5次是正確的。

總體而言,這一模式保持不變。在不到10%的案例中,LLM給出了「正確」、「非最優(yōu)」或「缺少賦值」的反應。在這些情況中,行為看似有些隨機。

在大約四分之一的實例中,它用「這是不正確的」驗證作出回應,而解釋與現(xiàn)實相符,而且它只通過指明不超過一個邊來實現(xiàn)這一點,從而最小化了錯誤陳述某事的機會。

結果如上表2所示。請注意,當域的錯誤率增加時,幻覺比例下降。也就是說,當有更多的不正確的邊時,模型更有可能指出其中出錯的情況。

三、LLM自我批評,性能不增反減

在12日提交的論文中,作者同樣得出了與上面一致的結論。

無論是規(guī)劃,還是簡單的算術或邏輯,當前最先進的大模型GPT-4也無法完全勝任。

許多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許多的探索和改進,其中就包括讓LLM學會自我迭代、自我驗證等策略來提升性能。

由此,業(yè)界人們樂觀地認為,大模型還有救!

然而,經(jīng)典意義上的推理任務復雜性與大模型無關,因為LLM是采用近似檢索而非精確推理的模型。

在12日提交arXiv的論文中,ASU研者系統(tǒng)地評估和分析LLM在規(guī)劃任務中的自我批評,以及迭代優(yōu)化的能力。

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包含生成器LLM和驗證器LLM的規(guī)劃系統(tǒng)。

其中,GPT-4生成器負責生成候選計劃,GPT-4驗證器負責驗證計劃的正確性并提供反饋。

然后,研究人員在Blocksworld規(guī)劃領域上進行了實驗,并對以下方面進行了實證評估:

  • 自我批評對整個LLM+LLM系統(tǒng)的計劃生成性能的影響;
  • 驗證器LLM相對于地面真值驗證的性能;
  • 在批評LLM生成時,同反饋級別對整體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

結果表明,與使用外部可靠的驗證器相比,自我批評會降低LLM規(guī)劃生成性能。

性能下降可以直接歸因于驗證器LLM的糟糕結果,驗證器LLM產生了大量的假陽性,這可能嚴重損害系統(tǒng)的可靠性。

驗證器LLM的二元分類準確率僅為61%,存在大量的假陽性(將錯誤規(guī)劃判斷為正確)。

另外,根據(jù)反饋的詳細程度對比,發(fā)現(xiàn)其對規(guī)劃生成性能影響不大。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的系統(tǒng)調查提供了初步證據(jù),對于LLM作為迭代、自我批評框架內規(guī)劃任務驗證者的有效性提出質疑。

作者介紹:

Subbarao Kambhampati

Subbarao Kambhampati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Kambhampati研究規(guī)劃和決策中的基本問題,特別是受人類感知人工智能系統(tǒng)挑戰(zhàn)的推動。

參考資料:

https://twitter.com/rao2z/status/1715800819239678013

https://twitter.com/GaryMarcus/status/1715804178470387736

編輯:桃子,潤

來源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智能+”中國主平臺,致力于推動中國從“互聯(lián)網(wǎng)+”邁向“智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合作媒體 @新智元 授權發(fā)布,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