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高頻還是低頻?!

2 評論 10536 瀏覽 23 收藏 7 分鐘

做產品,高頻往往打敗低頻?那么是低頻產品本來就不符合用戶需求的發(fā)展呢?還是低頻產品的正確運營方式大家還沒有摸索出來呢?

一、背景

前段時間,偶然間想起這樣一個問題:做產品,大家都在說高頻打敗低頻?

那么是低頻產品本來就不符合用戶需求的發(fā)展?還是低頻產品的正確運營方式大家還沒有摸索出來呢?

二、產品復盤

說起低頻產品,周圍的同事都會不約而同想起不同領域的工具應用,所以,就針對幾款目前比較知名的工具類APP進行一下簡單的復盤。

從支付工具到支付平臺:支付寶

2003年的時候,作為淘寶信用擔保工具上線的支付寶,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想到,支付寶最后變成現在這樣一個擁有全中國幾乎80%的用戶,成長為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

2004年末,支付寶開始從淘寶體系中分拆,從支付寶的第三方擔保平臺正式向獨立支付平臺發(fā)展;

2005年至今,支付寶不斷與用戶的各項生活發(fā)生交互,淘寶支付——網游、航空類支付——公共事業(yè)性繳費(水電煤氣等日常繳費)——網絡購物支付(京東,亞馬遜等平臺合作)——支付開放平臺……

時至今日,還會有誰將支付寶作為一個簡單的支付工具,即使不是每天都網購,但從支付寶在移動領域開始布局,我們每天的三餐或開支必然會有一次打開支付寶進行支付;

支付寶從當時那個僅在淘寶購物使用的工具,成為了現在每個人手機中不可或缺的高頻應用,甚至支付寶不斷的創(chuàng)造機會,試圖切入社交領域,進入用戶更多的場景。

從女性經期管理工具到女性資訊平臺:大姨媽

可能大部分的女性都會有自己記錄經期的工具,其中大姨媽的名氣在周圍的女同事中還是比較出名的。

在2012年剛剛推出的時候,大姨嗎是一款專注于女性經期記錄,女性健康資訊的工具,我想用戶打開APP的時間大概只會是”每個月的那幾天“。

2014年,大姨媽開始進行將自己的用戶群體從女性拓展到了男性,推出了“大姨媽情侶版”,進入男性用戶市場;

緊接著,社區(qū)搭建,電商欄目的加入和擴張,大姨媽從當初的簡單工具逐漸變成一個女性綜合資訊平臺;

大姨媽變得越來越熱鬧,功能越來越多,也變得越來越眼花繚亂了……

從gif工具轉型短視頻社交:快手

2017年引爆互聯網的小視頻玩家中,快手絕對是不能被忽略的。

但是縱觀快手的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快手成立之初,僅僅是新浪微博快速發(fā)展下,應運而生的一個gif圖片制作工具,簡單易上手的制作流程,微博時代信息發(fā)布的強需求,讓快手迅速圈來了大量的用戶。

可是僅僅第二年,快手就轉型成了短視頻社區(qū),再形成短視頻社交,到今天的短視頻第一平臺,月活躍千萬級別,快手已不容小覷。

總結

經過簡單的復盤可以發(fā)現,這幾款小工具在一開始時,均僅僅在某種場景或某種人群中的低頻工具,但是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加產品使用場景,不斷和用戶形成互動,最終成為一個高頻的產品,甚至是平臺。

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當產品從低頻走向高頻,有這樣的幾種好處:

1、流量

要成為高頻應用,一方面產品的使用場景需要和用戶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創(chuàng)造和用戶互動的機會,所以,翻開你的手機通知欄,除了QQ微信的聊天信息,各個APP琳瑯滿目的push,電商平臺不時優(yōu)惠促銷短信,都在提醒你:你該打開我的APP……

在這樣的轟炸下,你必定會成為他們向VC/投資者/媒體說明的日活躍/月活躍/注冊量中的組成者。

盡管大家都在說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已過,但是找盡機會,讓你成為流量依舊是目前主流的運營方式。

2、數據

流量帶來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數據。

互聯網時代,數據說明一切,有好的數據不僅能讓你升職加薪,還能吸引來更多的用戶和投資者。

活躍數據/注冊數據的重要性,相信我不用多說,大家也都明白。

而另外一種數據,也就是我們現在推崇的大數據,每一個用戶在你這里產生的每個操作,每一個瀏覽都是有價值的,哪怕你不引導他去付費。

現在就有一些公司專門進行APP數據收集,獲取APP中的用戶操作信息,進行相關行業(yè)的分析和研究;

3、變現

要將一款產品持續(xù)運營下去,你需要的不僅僅是用戶,同時還有資金。

在這樣的情況下,變現就變得額外重要,無論是什么樣的變現手段,只要和用戶產生高頻互動,讓用戶付費的機會就多了起來;

上面說了這么多,似乎高頻必然還是會打敗低頻,那么低頻產品真的就沒有機會了?是否有什么其他的產品或者運營手段能夠實現低頻產品的逆襲呢?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交流!

 

本文由 @DHAllison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高頻和低頻與流量其實沒有直接的關系,高頻意味著流量獲取相對容易,但是競爭也更加激烈,除非是進入時間早,路徑正確(包括戰(zhàn)略路徑與資本路徑),那么自然可以享受相對應的行業(yè)紅利(PS:文中有一個錯誤,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本身就是一個高頻的產品,支付寶的成功與其進入時間、發(fā)展路徑以及資本支持分不開)。高頻產品更多是以GMV和SOV作為衡量指標,市場占有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再來說低頻產品,由于使用場景偏少,用戶相對分散,其實不適合使用高頻的思路去做,在領域邊緣尋找突破口,聯合獲客是低頻產品的解決之道。流量紅利的結束不代表用戶就一定要看數據,因為數據本身只是一種表象,流量紅利的結束,其實意味著精細化市場運營時代的來臨。過去幾年在流量紅利期積累的手段未必適合目前。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