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點&癢點:痛點是剛需,但并不是全部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僅僅抓痛點已經難以和用戶建立良好持久的互動,我們在看到痛點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癢點,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抓住用戶的心,實現(xiàn)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痛點并不是全部
說到用戶思維,很多人都在談如何抓住用戶的痛點,所謂痛點,就是剛性的、可以量化的需求,用戶對其有強烈的感觸,所以,一旦抓住了這個痛點,便有了和用戶進行互動的切入點,有了搞好用戶關系的通行證。
痛點思維固然沒錯,也十分重要,但是在整個用戶思維里,痛點并不是全部,如果僅僅盯著這一點看,往往會一葉障目,陷入到一種思維定勢中。
互聯(lián)網時代,用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一旦形成了大量用戶聚集起來的規(guī)模效應,影響力就凸顯出來,產品的價值會被指數(shù)級的放大,后期的盈利和變現(xiàn),就會水到渠成。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用戶思維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癢點。
癢點更像是理性背后的感性,嚴謹邏輯之外的趣味,以及帶給用戶的愉悅。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到一個名詞,叫做“人文主義革命”,大概意思就是指人類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的權威。我們不需要等著某個外在的實體(比如宗教)說三道四,而能夠用自己的感覺和欲望來判斷。
比如各種心靈雞湯段子里的“聆聽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追隨自己內心的感受”等等,在現(xiàn)代社會,人文主義正在不知不覺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讓我們對于自由和人性的渴望不斷攀升,同時,外界實體對我們的束縛正在逐步解體,人們由向上帝追尋答案變?yōu)橄騼刃膶で蠼獯稹?/p>
如果一個人因為心情不好,和別人大打出手,他不太可能去教堂尋求神父的解答,或者從某本經典中找到意義,他更有可能仔細審視自己內心的感覺,如果這種感覺還尚不明顯,那他會向身邊的朋友求助,傾吐感受。如果還是沒有得到解決,他則會找一位心理醫(yī)生,以獲得專業(yè)的分析和建議。總之,他不會再和古人一樣,去在某種類似宗教和道德般的權威那里獲得安慰和建議。
人文主義的興起,直接導致了個體價值的增值,在過去,一個人的價值往往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所屬的平臺和組織,而如今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很多個體快速崛起,一個人的能量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并創(chuàng)造極大的價值。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從電視、微博、朋友圈里都能看到。
而個體價值的增值,實際上就帶來了更高維度、更寬范圍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物質的進一步豐盛、經濟的繁榮,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務虛的事物,傾向于選擇那些在過去看起來無用的東西。比如很多大城市里都會有針對青少年的跆拳道培訓機構、演講課堂等,而跆拳道和演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看做是沒什么用處的技能,至于家長花費大價錢讓孩子去學習,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痛點是剛需,癢點則是消費升級的副產品
我們在思考產品定位時,除了要抓住那些顯性、理性、充滿邏輯的因素外,還要在趣味和享受這個維度花上一番心血。
前段時間火遍朋友圈的拍照應用“足記”,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同質化嚴重的拍照類APP里,僅僅靠功能性的疊加、體驗性的升華,已經遠遠不夠,足記就牢牢抓住了“拍出的照片像電影大片”這樣一個讓用戶欲罷不能的癢點,進行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的打磨,最終大獲成功。拍照的確是一個痛點,針對這個痛點,市面上很多APP都提出了諸如“美顏”、“P圖”之類的解決方案,而足記則從趣味性和帶給用戶的愉悅感入手,另辟蹊徑,從另一個維度上實現(xiàn)逆襲。
如何讓用戶覺得新穎、有趣、好玩,已經成為了產品經理們不得不面對的一件事情?,F(xiàn)在很多APP在更新時,都會將更新的內容、更新后的效果進行了非常趣味性的說明,相比較過去那種生硬枯燥的解釋,能大大增強用戶的關注度和新鮮感。
有一個找美食的應用,不同于大眾點評那種傳統(tǒng)的打分推薦系統(tǒng),而是像一個導游一樣,不時告訴你前方什么美食店距離你多少公里,或者直接彈出“快來嘗嘗連成都人都羨慕的火鍋,離你不遠哦”這樣的提示,用戶在看到這類信息時,會感覺很親切,像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在為自己推薦,而不是冷冰冰看不見的算法。
我們在做產品或者營銷時,往往就會落入理性邏輯的限制中,很難發(fā)現(xiàn)更多的維度,沒能把用戶想象成一個具體的人,一個有著喜好和厭惡的活生生的人,當然就不可能為他們帶來趣味和愉悅的體驗。
痛點解決的是效率,本質上是讓用戶以更高的效率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工具性思維;而癢點解決的是趣味,本質上是讓用戶實現(xiàn)由使用產品到享受產品的轉變,從而在底層加強用戶粘性,將普通用戶變?yōu)榛钴S用戶、活躍用戶變?yōu)榉劢z。
美團CEO王興多次提到“下半場”這個概念,他認為,未來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將進入下半場的競爭,過去那種依靠流量紅利來爆發(fā)的機會將不復存在,下半場我們需要做的是基于用戶之上的精耕細作,讓體驗性有一個質的飛躍,只有如此,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
面對移動互聯(lián)網的下半場,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找痛點來應對,還要找到用戶的癢點,讓用戶去享受你的產品,對每一次的使用都充滿期待,激發(fā)他們對于產品的信任和依賴。
淘寶里的“親文化”,商家把用戶稱為“親”,這一個字看起來微不足道,實際上正是運用了癢點思維,一下子讓自己與用戶之間的交流變的沒有距離感,戳中了用戶的癢點,除了親切,更帶給用戶驚喜和滿足。
如果把痛點思維比作我們發(fā)消息時用的文字的話,那么癢點思維則是我們發(fā)消息時用到的表情符號。再優(yōu)美、再邏輯嚴謹、再干貨滿滿的文字,總有其局限性,有的時候,一個表情勝過千言萬語,能表達文字難以傳播的內容。
很多人給我發(fā)微信,說現(xiàn)在產品越來越難做,營銷越來越不招人待見,實際上,我們對于效率、對于痛點關注了太多,反而遮蔽了我們發(fā)現(xiàn)癢點的可能,當我們像機器一樣對待用戶的時候,用戶也會把我們當做機器。這種情形下,和用戶的關系就會變的生硬,后期的維護和互動成本也會居高不下。
馬東團隊創(chuàng)辦的脫口秀節(jié)目《奇葩說》,深深抓住了用戶的癢點,用辯論這種看起來很老套、但近幾年出現(xiàn)頻率很低的形式作為整個節(jié)目的載體;同時尋找那些口才很好、思維方式別具一格的人來充當節(jié)目的嘉賓,一經推出,便收視火爆,大獲好評。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僅僅抓痛點已經難以和用戶建立良好持久的互動,我們在看到痛點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癢點,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抓住用戶的心,實現(xiàn)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本文由 @公子在野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痛點和癢點都處于理想狀態(tài)中,痛點對用戶來說,需求迫切,渴望實現(xiàn);
癢點對用戶來說,可以但是沒必要,因為用戶潛意識里將癢點劃分為不可能實現(xiàn)的,或者代價過高。
一旦產品有能力將這些癢點的實現(xiàn)鴻溝抹去,癢點即成為用戶的潛在痛點。
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