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業(yè)務部門的需求,該如何跟需求方溝通?

4 評論 41046 瀏覽 433 收藏 9 分鐘

互聯網公司中,產品部門的需求主要來自于兩方:一是來自于產品內部自己的idea;二是來自業(yè)務部門,至于說到業(yè)務部門具體指哪些,可能是產品運營人員和公司高層,也可能是來自于市場或者商務等,這由公司的性質和業(yè)務決定。

不同的需求,對產品經理也會有不同的影響。前者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充分發(fā)揮產品經理自己的想法;而后者的優(yōu)點在于需求比較明確,產品人員只需給出解決方案即可。缺點在于溝通成本會比較高,對產品經理自身想法的發(fā)揮也會有局限性。相比較而言前者產品的風險性會更高,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后者的需求很多時候滿足的都是公司內部,例如CRM系統(tǒng)滿足編輯使用,這類產品雖然用戶量不大,至少有其用處。面向用戶的產品,如果用戶每需求那產品最終就會被關閉,產品經理就要看到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了。

來自業(yè)務部門的需求,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明確的提出一些新功能需求

需求的背后通常都是同事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希望通過開發(fā)產品來節(jié)省自己的時間和力氣、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說想在管理后臺增加定時上線功能;在向產品人員提需求的過程中,運營方會說明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具體的解決方案就要靠產品經理自己了。

我曾經做過一個EDM系統(tǒng),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給我的印象很深:運營人員把他們的一個需求描述的很復雜,還跟我描述了他們做郵件營銷的整個工作流程,拿他們的工作文檔給我看,其實終歸他們只是需要看一下自己的營銷郵件發(fā)送時間與別的產品是否有撞期的情況。想要的東西其實很簡單,但卻費了很多唾沫。

因公司內部需求而做的產品,很大程度上也是供公司內部人員使用的。在產品設計中,我們有一條原則是先有后優(yōu),本身也是后臺,更注重實用性,所以本著優(yōu)先上線、縮短開發(fā)成本的原則,對于產品的交互和美觀性方面的要求相對也都會低一些。

第二類是反饋用戶的需求

畢竟運營人員是直接跟用戶打交道的,他們會把一些用戶的反饋轉述給產品經理。如果是轉述用戶的需求,就需要尋找滿足需求的方法。這也分兩種情況:如果是用戶提出的新功能就要衡量是否有必要開發(fā)新產品滿足;如果是對現有產品的改善建議,那就要尋找現有產品的缺陷,繼而優(yōu)化改善。

至于怎么優(yōu)化,要綜合三個方面進行考量:

  1. 同一個問題用戶反饋的數據量
  2. 針對用戶的反饋做一些相關的數據分析,看問題的用戶覆蓋范圍
  3. 考慮與產品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否一致,有時候如果用戶反饋的意見與產品未來的發(fā)展不一致,即便是呼聲很高,產品經理也要繼續(xù)堅持。

我個人在產品經理與需求方溝通過程中總結了一個原則,就是:聽他的,但不跟他走。

聽他的——要聽運營方的需求,畢竟產品的最終目的是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不跟他走——雖是滿足運營方的需求,但是產品經理不應被牽著鼻子走,不能他說什么就是什么。而且產品經理與需求人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各司其職,需求人員負責的是功能和內容能否滿足,而產品經理則需要決定界面的排版和詳細的功能。

實際情況中,如果產品經理一味聽從需求方而沒有自己判斷的話,會發(fā)生一種情況就是把需求的滿足方式設計的特別復雜,結果給開發(fā)人員帶來了很大工作量。但是當產品經理的設計與需求方的設想有出入的時候,多半還是要產品方作出讓步。

有兩點需要產品經理注意:

一是由于需求方因為不懂技術,所以提需求的時候不會去考慮能否實現(雖然很少會碰到無法實現的情況)。如果有這種情況,需要產品經理的腦子靈活一點,找一種折中的方式解決。

也有需求方由于擔心技術實現難度,所以在提需求的時候會提的比較簡單,有些工作寧可自己做。這時候就需要產品經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給需求方提供一些更好用的工具。

二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需求方也未必能想得到,如果產品經理幫他們想到了或是根據他們的需求給出了更好的方案,這樣肯定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也會提高需求方對于自己的信任度。

我曾經做過一個獎品管理系統(tǒng),需求方提出了他們想看到的數據,我當時規(guī)劃的后臺已經能夠滿足他們,后來我給他們添加了一個統(tǒng)計功能,便于他們查看某個活動獎品的發(fā)放情況以及花費的費用等,因為當時覺得這些會是他們非常關注的信息,他們看到后就感覺很欣喜,覺得很有用。

跟需求方打交道,有時候也看產品經理的運氣,合作的愉快程度跟需求方的職能和工作經驗有關。如果需求方的工作經驗很豐富的話,他們會幫產品經理想到很多點。

如果是做產品運營的,因為他們的互聯網思維意識比較強,所以無論對于概念的理解還是功能的使用上都會更熟悉,在需求的溝通過程中也會更順暢一些。相對而言,跟市場、客服部門的同事溝通起來就會差一些,因為這些部門的人有很多都屬于小白用戶。

如果需求方的經驗不多或是小白用戶,在溝通的過程中,產品經理會非常被動。特別是當由產品部去發(fā)起做一個供公司內部人員使用的產品時,就需要不斷的去了解產品使用者的工作流程,去問他們在這中間遇到的問題,這不僅需要產品經理積極的推動能力,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如果對方屬于比較強勢的那一種的話,恐怕還需要產品經理受一點委屈。

理想的情況,如果業(yè)務部門跟產品經理合作的過程中,雙方都能夠積極的配合,會使得產品上線的過程更加順利。反之,則需要產品人員的主動意識和責任心更強一些。

 

云瑞(微信公眾號:馬虎眼),片刻APP產品經理!

本文由 @云瑞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加上業(yè)務部門各個崗位,少有作為,一直無法執(zhí)行。

    來自廣東 回復
  2. 但,對于以技術驅動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來說,簡化流程就等于裁員業(yè)務部門的一些人,如果照搬業(yè)務流程,業(yè)務部門的流程就更加長,這種進退兩難的產品。

    來自廣東 回復
  3. 在跟業(yè)務部門溝通過程中,一些業(yè)務經理以業(yè)務為導向,將業(yè)務流程從頭到尾的搬入系統(tǒng)流程,產品分析過,中間流程大多數可以簡化的,但他們考慮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工作崗位,所以,只有照搬,如果不照搬,就是產品沒做好面面俱到。

    來自廣東 回復
  4. 兄弟 來點干貨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