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怎么分發(fā)內容

10 評論 22147 瀏覽 219 收藏 22 分鐘

編輯導讀:要說年輕人最喜歡的網站,B站一定榜上有名。B站能夠這么受歡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的內容分發(fā)。本文作者對B站的內容分發(fā)制度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Hi all 我是花生醬。

好久沒更新,首先還是感謝大家的關注和等待。

過去的三年時間,通識類的文章寫了不少,有點倦了。

所以趁著新工作,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調整了做內容的心態(tài)。

不會為寫而寫,也不會隔靴搔癢,核心還是希望能夠得到和大家更深的連接探討,而不僅僅是關注訂閱關系。

那么接下來輸出部分,想做一些深度且完整的專題。讓自己的內容更加較真而不諂媚,輸出更實在的價值。

就從這一篇開始吧,篇幅有點長,超5000字了,不妨先收藏再看。

沒做過內容消費類的產品,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是蠻遺憾的一件事。

最近剛好有機會在做內容分發(fā)相關的產品設計,免不了想看看這個領域哪個產品做得比較好。

拆解到B站的時候,頓覺頭皮發(fā)麻,諸多設計精巧之處讓我贊嘆。

所以,謹嘗試從我能看到的部分,對B站整個信息組織方式做一個拆解。

后續(xù)諸君設計內容產品分發(fā)體系的時候,大體可以參考。

一、拆解思路

防止篇幅冗長,2個拆解邊界有言在先:

  1. 不展開聊商業(yè)化及變現(xiàn)相關的事情,單純地從內容分發(fā)、消費層面拆解,否則重點不清晰
  2. 以拆解視頻類為主,不過多展開社區(qū)、動態(tài)、氛圍相關的內容,這些屬于非視頻類內容

先陳述一些基本的拆解假設,這是下面所有分析的基礎元認知:

  1. B站推薦流,幾乎沒有出現(xiàn)15min以上的視頻,所以我把15min作為一個短視頻和中視頻的分界線;40min左右的綜藝和劇集幾乎不走單排列表,所以40min作為中視頻和長視頻的分界線
  2. 越長的視頻,用戶消費成本越高,價值期待越高,供給側生產成本越高,所以往往是PGC頭部獨占,比如熱門綜藝
  3. 短視頻,用戶消費成本低,價值期待低,供給側生產成本不高(相對于中長視頻),所以有UGC空間,長尾創(chuàng)作者有爆??赡?/li>
  4. 中視頻,介于長短之間,更偏PUGC。中視頻UP主生產成本比短視頻UP主高,更需要全職投入,故同樣也需要平臺扶持獲得利益,才能長久
  5. 視頻越長,能講的事情越多,但不代表價值越多,價值密度不夠容易又臭又長。所以長視頻供給核心是視頻價值密度提升
  6. 視頻越長,用戶被推薦后的拒絕成本越高,一個2小時電影很少有1分鐘就能看出來是爛片的,但判斷一個短視頻的價值5秒都不需要。這也是為什么長視頻更難用純算法推薦+詳情播放的策略,不能用短視頻的推薦式交互
  7. 直播類、連續(xù)劇類,本質是時效性的視頻和集合性的視頻,和視頻的分發(fā)方式不同。直播類內容會有更多基于時效性、熱點的分發(fā),連續(xù)劇會作為整體去推廣分發(fā),單集很少和其它視頻混排

接下來,需要構建拆解模型。從平臺視角來看,B站的職責有3點:

  1. 拿到生產者的內容
  2. 把好內容分發(fā)給正確的消費者
  3. 讓消費者有好的體驗

即生產者、平臺、消費者三邊關系,拆解為3個公式:

  • 內容供給=f(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創(chuàng)作者變現(xiàn)能力+)
  • 內容消費=f(內容分發(fā)結構+,消費體驗+)
  • 內容分發(fā)=f(分發(fā)機制+)

同時,由于上述假設中存在短、中、長視頻、直播等不同內容形態(tài)的明顯差異化,所以再增加一個內容類型維度來衡量差異化。

于是得到最終模型為:

  • 內容供給=f(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創(chuàng)作者變現(xiàn)能力+)∑內容類型(短中長、直播連續(xù)劇、PUGC)
  • 內容消費=f(內容分發(fā)結構+,消費體驗+)∑內容類型(短中長、直播連續(xù)劇、PUGC)
  • 內容分發(fā)=f(分發(fā)機制+)∑內容類型(短中長、直播連續(xù)劇、PUGC)

故全文會分為供給、消費、分發(fā)三部分,每部分以各個內容類型為下鉆維度進行拆解。

二、供給:有什么內容

從供給側生產來源來看,B站的內容分為2類,一類是PGC,一類是UGC。

PGC內容的個體屬性和結構化數(shù)據(jù)維度比較多,比如哈利波特系列有客觀的上下集、導演、核心演員等屬性;而UGC內容相對就非結構化一些,原始屬性只有上傳者、賬號、標題等基礎屬性。

PGC的分發(fā),很像是圖書館或書店的貨架展覽,需要非常有結構。結構是一切的根基,好的結構才能支撐出好的搜索、分類查找、推薦。

UGC不像PGC內容靠版權和采買,生產者需要利益和扶持,一方面要分發(fā)內容,一方面要促進供給,需要有活動、話題、動態(tài)等配合。

PGC和UGC的分發(fā),有兩套截然不同的玩法,故拆分來看。

2.1 PGC內容的特征

PGC類內容頭部效應明顯,贏家通吃。

越長的視頻,頭部內容PGC占比越重,是比UGC更重的生意,生產成本大、收益也大。

既然是頭部通吃,就有通用性問題:次頭部、小眾優(yōu)質內容難分發(fā)。比如就電影來說,我們不單單要鼓勵每個人都看豆瓣top500,更要讓紀錄片等不那么大眾領域的內容獲得推薦。

所以為了避免頭部獨大問題,就需要細分,給出多個賽道。多個賽道意味著多個頭部,俗話說“只要領域足夠小,誰都可以是冠軍”。

故PGC的思路是:良好的結構和準確的細分邏輯,同時讓每個細分需求都有清晰的查找、推薦路徑,這樣能夠讓每個角度的頭部內容,都能被高效分發(fā)。

2.2 UGC內容的特征

UGC內容講究獨特稀缺。

PGC往往迎合大眾主流審美,在最有利益的領域做頂尖大制作,容易造成審美疲勞。此時用戶心里的空洞需要一些稀缺新奇的內容進行彌補,這是UGC的空間之一。

UGC的另一個優(yōu)越性來自于親切感。

PGC往往來自于生產線和團隊,天生和觀眾有距離,很難促進觀眾成為生產者。而UGC則不然,B站諸多UP主的真實生活類內容,讓生產者和觀眾成為了朋友,給觀眾提供了獨特的體驗。

但相較于PGC,UGC的難點在于供給側。UGC的生產者并沒有市場團隊來幫他們調研、推廣,所以,平臺如何引導他們做出更有價值、成本更低、更抓得住觀眾需求的內容,是平臺的使命之一。

所以UGC會營造很多的“場”,比如彈幕、社區(qū)、話題、專區(qū)、挑戰(zhàn)賽等,每個場有明確的內容生產訴求、引導?;诖耍琔GC不結構化的內容變得半結構化,能夠氛圍感更強、更加有邏輯地被分發(fā)。

進一步講,UGC的優(yōu)秀生產者,會逐步轉向PUGC、PGC尋求更大的市場和利益,所以兩者其實相輔相成。從本質上來說:

  • UGC是一個巨大的開放舞臺,每個人都可以登臺、歷練、成長
  • PGC是個專業(yè)的比賽現(xiàn)場,門檻、水準、利益都在稍高的層次

三、分發(fā):多少種方式

看一個內容時,TA的消費者有多少種需求,就有多少種視角和維度來拆解這個內容,同樣就有多少種這種內容的分發(fā)結構。

分發(fā)產品的設計,有這樣一個流程:

觀眾需求結構化→內容信息維度抽象→表現(xiàn)層分發(fā)結構設計

觀眾需求來說,看直播、看連續(xù)劇、看電影可以作為大的類目區(qū)分,需求上有明顯差異化。

每個類型的維度不同,比如直播有直播中等狀態(tài)、連續(xù)劇有上下集結構,這些是影視沒有的維度。

3.1 直播怎么分發(fā)

直播的分發(fā),時效性要求很高,關鍵的信息有:

  1. 直播的主題
  2. 直播的標題
  3. 熱度:分為觀看數(shù)和熱度等
  4. 直播人

直播的真實和熱鬧強于視頻,有更多的實時價值,同時也需要用戶花額外的成本,即一段固定時段的時間。所以價值上,用戶更希望看到內容明確且有稀缺性價值的直播,才能決策屆時是否觀看。

所以主題、標題、圖片、直播人、專區(qū),共同表達了這場直播的價值和稀缺性,而觀看人數(shù)等熱度指標代表了熱鬧程度,可以強烈刺激觀看欲望。

需要注意的是,直播結束,也就是失去時效性后,往往會轉化為一段錄播視頻,和普通視頻無異。

所以,有時效性的直播,并不適合放在專題、熱門等聚合概念下進行分發(fā),專題側重于展示內容和概念的完整性,對時效性的體現(xiàn)沒有幫助。

同時,直播的熱度和視頻的熱度也不一樣,即當下熱度和累計熱度的區(qū)別,所以往往用當前在線人數(shù)or峰值,而不是賬號累計訂閱人數(shù)。

3.2 影視怎么分發(fā)

影視類內容,一般為單集視頻類型,從短到長都有。這種內容的分發(fā),有多條常用鏈路:

第一類是,字典式分發(fā),用戶往往從“全部內容”進入,按某種標簽關系,交叉篩選獲得少量內容,再比對選擇消費。

第二類是,興趣搜索,用戶有明確的目標,往往通過搜索得到專區(qū),進而得到一類內容,或精準匹配到一個內容。

第三類是,熱門推,一般以熱播、大家都在看等形式出現(xiàn),往往核心是累計熱度和即時熱度的頭部內容推薦。

第四類是,個性推,往往以猜你想看的形式出現(xiàn),本質是以用戶歷史記錄,包括歷史行為、興趣畫像等進行關聯(lián)推薦。

3.3 合集怎么分發(fā)

連續(xù)劇和番劇,除了一些細微文化上的差別,都可以統(tǒng)稱為合集類內容。

和單集的影視類內容不同,都有嚴格的上下集、順序關系。這一點和影視類內容被收進專題合集是不同的:連續(xù)劇有順序,而專題往往只聚合而無序。

一般來說多集連續(xù)劇會被視為一個整體,每一個單集不會和電影一起評分、排序,所以一般會以單獨專區(qū)存在。

四、消費:體驗怎么更好

4.1 短視頻的上滑推薦

用戶消費內容,往往分為瀏覽和沉浸兩種體驗。

瀏覽是在多個內容中選擇觀看,本質是一個選擇和捕捉重點的過程,往往用列表來承載。

沉浸是在一個內容中集中觀看,本質是一個專注消費當前內容的過程,往往用詳情來承載。

一般是先瀏覽再沉浸,完成先選再看的過程。

但有一個產品是例外,也就是抖音,抖音的主播放頁面沒有列表頁,沒有用戶選的過程。

注意,是沒有用戶選,而不是沒有選。因為抖音是機器選,用戶默認接受,可選跳過。

抖音也許是第一個把詳情頁當列表用的產品。或許在抖音的理念中,選擇內容并不是很愉悅的過程,所以用機器解決內容選擇的問題,Cover掉用戶花在列表瀏覽上的成本,讓用戶把所有精力用來沉浸消費。

一次的成功推薦,就是一次對瀏覽的厭倦,多次成功的推薦,用戶會習慣內容自己送上門,而不是再去尋找。

所以,對于上滑推薦這種交互來說,內容的唯一來源幾乎就是滑動推薦,詳情即列表,一頁一條。內容供給上,視頻越短、推薦越準,越適合用這種交互。

4.2 中視頻的單排列表

對于5min到15min中視頻如何消費呢?

如果推薦池都是15min的中長視頻,相較于短視頻的推薦池,用戶采納、播放等操作頻次不夠,推薦效果不如短視頻好。

同時,中內容的多樣性和結構比短視頻復雜。一個10秒的短視頻可能有一套起承轉合邏輯,但15min的視頻可能是多次起承轉合和首尾呼應的結構,這種復雜的屬性需要更多的維度來進行篩選、推薦。

所以中視頻一般用單排列表的方式,往往可直接停留播放,兼顧了用戶的選擇參與度和消費的沉浸性。表現(xiàn)為一頁3條左右單排可播放列表,這種交互比全屏滑動交互對中視頻更友好,能夠承載更多信息供用戶選擇,用戶選中后想沉浸消費再進詳情頁。

4.3 長視頻的多排列表

長視頻如何分發(fā)呢?

幾乎見不到一個2小時電影能在抖音信息流刷到,原因上面說了:

  1. 場景不符合,越長的視頻投入成本越大,消費次數(shù)越少、查找次數(shù)越低頻,需要精挑細選。一輩子選電影的次數(shù)可能比一天刷抖音的次數(shù)還少。選擇機會稀缺,所以用戶更需要掌控感,主動選擇的特性不能少。
  2. 反過來說,用戶輸入少,導致機器也不太可能推薦得準,推薦不準就不能完全交給機器,用默認認可+主動跳過的模式不能形成一個滾雪球的正向循環(huán)。

所以對于長視頻,尤其是電影類,用戶需要足夠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選擇,這個時候往往有3種消費側交互選擇:

B站熱門:單排列表,不可直接播放,一頁6條左右,單條內容預覽信息更多,標題和描述位置更充裕

B站全部內容:3排列表,不可預覽播放,一頁15條左右,單條內容預覽信息不如1,但內容數(shù)量展示增加一倍多,適合標準化類目下面的對比(因為重要信息已經在篩選項中,不需要在列表重復展示讓頁面復雜)

長視頻APP電影頻道:雙排列表,不可預覽播放,一頁8條左右,適合文字描述較少的優(yōu)質長視頻推薦

這三種沒有優(yōu)劣,適用場景完全從內容情況和需求出發(fā):

  1. 標題字數(shù)過長的,一般是單排列表保證閱讀性
  2. 信息在篩選或上級頁面介紹清晰的,一般用多排列表保證素材量展示
  3. 強依賴于封面、標題不多的,往往用雙排列表

五、總結

總結一下,為什么我覺得B站的內容陳列、分發(fā)做得好:

  1. 不同內容實體區(qū)隔清晰,直播、影視、連續(xù)劇等不同內容不雜糅
  2. 每個實體的分發(fā)方式全面,番劇的索引有10個標簽組,對內容特性洞察深刻,B站必看等連載專題深擊用戶痛點
  3. 消費體驗好,列表在各種內容類型上用得恰到好處,復雜列表字段幾乎都在6個以內,沒有一絲多余冗雜的感覺

這背后是從供給到分發(fā)到消費的全鏈路完整思考,是成體系化的產品設計。

如果說內容產品的優(yōu)化有什么訣竅,我覺得:供給、分發(fā)、消費,這三要素是永恒的主題。

如果我們有一天也設計內容產品,不妨從這個框架開始:

  1. 供給特征抽象
  2. 分發(fā)策略具象
  3. 消費體驗設計

六、暢想

如一開始的拆解邊界部分所講,以上其實只總結了B站對于PGC、UGC內容的分發(fā)和消費。

這部分是B站內容部分最基本的信息組織方式,屬于內容相關的平臺能力,其完備性和清晰度,能看得出PM相當強的產品設計功力。

但這部分僅僅是基礎,決定了分發(fā)+消費鏈路的順暢和穩(wěn)定,但分發(fā)只是鏈接和潤滑,減少生態(tài)摩擦帶來的衰減、增加轉化、減少用戶流失,而內容產品最核心的永遠是供給和消費,兩者相輔相成。

所以B站的內核其實是兩道護城河,供給側的創(chuàng)作者價值和消費側的用戶氛圍:

  1. 創(chuàng)作者價值:即UP主文化,尤其是對變現(xiàn)高度包容,是供給側的護城河之一
  2. 消費者氛圍:即彈幕、友好的社區(qū)討論氛圍,是消費側的護城河之一

本文并沒有涉及這兩部分的拆解,一因模塊界限清晰,二因模塊龐大,擔心篇幅冗長不得重點,故以待后續(xù)繼續(xù)探究,屆時再作續(xù)集分享。

希望給大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以上,感謝閱讀。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金融業(yè)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guī)劃與個人發(fā)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開頭以為作者真的會建模分析內容和分發(fā)……沒想到最后只做了表層產品功能分析,竟然一點核心都沒有…

    來自四川 回復
  2. 補充個好玩抖音分發(fā)長視頻的想法:
    玩法①:購買電影版權 >授權用戶二次創(chuàng)作 >抖音平臺內傳播 >原片用戶導流 >原片付費或轉會員.
    玩法②:根據(jù)原片中被二次創(chuàng)作和短視頻查看大數(shù)據(jù),進行一些功能挖掘,如大片快看,經典鏡頭,電影互動(配音,配鏡…)…

    來自山西 回復
  3. B站長視頻分區(qū)內采用3列展示應該還有一個原因是,這類PGC內容大多都有高質量的官方海報,3列的尺寸更適合展示豎版海報,在海報中承載更多內容信息。

    來自廣東 回復
  4. m

    來自廣東 回復
  5. 可惜B站的兩道護城河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創(chuàng)作者維度向著娛樂圈的模式去轉化,將up主明星化,失去了往日的那股親切。彈幕、社區(qū)維度,充斥著粉絲團隊間的戰(zhàn)斗,彈幕中經常能夠見到無謂的爭吵。往日的B站不再,更多的是早已忘掉初心,走著鍍金之路的娛樂站

    來自北京 回復
  6. 從用戶角度出發(fā)。分發(fā)方式可以根據(jù)觀眾的需求出發(fā)。

    來自陜西 回復
  7. 是的,感覺從用戶痛點出發(fā)很重要,而且一些內容,運營方法也是很需要學習的,謝謝作者!學到了!

    來自廣東 回復
  8. 感謝好文章

    回復
  9.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B站現(xiàn)在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原來其中的運營還有這么巧妙的玄機,內容分發(fā)真的很重要,學到啦學到啦!

    來自江西 回復
    1. 謝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