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社群產生經濟價值,并且真正落地?

0 評論 5204 瀏覽 26 收藏 6 分鐘

如同前兩年整個圈子人都在談互聯網思維,如今談的都是社群,如果把2015年定位為社群的元年,2016年社群才是爆發(fā)點,社群這個概念走入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也成了談商業(yè)模式時離不開的一個詞,而如筆者熟悉的羅輯思維,秋葉PPT,混沌研習社等社群目前都算作整個業(yè)內的領頭羊,而本文想聊聊,如何讓社群產生經濟價值,把社群經濟真正落地。

社群簡單認為就是一個群,無論載體是QQ群還是微信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現形式。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社群它要有社交關系鏈,不僅只是拉一個群而是基于一個點、需求和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我們認為這樣的群它就是社群。而社群經濟的基礎就是需要有這么一個社群,一個夠垂直,夠細分,并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社群組織,有了群之后才有下一步商業(yè)運營。一個社群體系一般有領袖,管理者,活躍分子幾類,我們需要找到不同的運營對象,潛在目標客戶群體,社群經濟想要落地一定需要能夠去實現商業(yè)閉環(huán)。等到社群運營到一定階段,各種管理工具都是需要借用的,需要一個載體,可以是一個APP,去適應這個社群的屬性。

一個社群,同一類人,主要有著兩大需求,一個是社群內人員連接的需求,一個是人員和相應的產品服務連接的需求。人與人的連接我們很好理解,現在很多人有著數百個各類群,想著擴充人脈,認識志同道合的人;而人與服務,產品連接的需求,則是社群經濟產生商業(yè)模式的主要點。我們之前基本上是生產出產品,利用渠道,推送到用戶眼前,后來有著“用戶至上“的論點,售后服務回訪被重視,從中進行產品或服務的調整。而如今社會和十年前,幾十年前最大的區(qū)別是,商品的多樣性已經遠遠多于我們可選擇的,由規(guī)模經濟產出的基礎標準化的商品已經逐漸得不到特殊消費者的青睞。我們越來越追求著個性化,如二次元文化,從把大眾鄙視看不慣,而逐步走進公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轉型,去滿足這批二次元人群的喜好,因為我們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世界永遠是屬于下一代人的,你看不看的慣不重要,十年后,二十年后,他們將是主流,而你則被邊緣化。正是由于這種非標準化的,甚至是某一熱點事件帶來的突發(fā)性需求,越來越多,而且能夠直接帶來消費和商業(yè)活動的開展,所以被引起重視,讓各家企業(yè)虎視眈眈,但能滿足這類需求的并不是傳統(tǒng)的商超,而是社群。

2015年還有一個特別火的詞是IP,每一個IP可以說對應的一類社群,這一類群體的最大的需求,從整個社會層面來看,可能是很小的一點,但有著極強的爆發(fā)力,越大的社群,凝聚出越大的消費能力。去挖掘社群成員的核心需求,并提供愿意付費買單的產品或服務,才是社群經濟落地的辦法。社群運營我們要做的一定是順勢而為,野蠻生長,并不是提前有各種假設,并預謀性的誘導,從發(fā)現需求,滿足需求而實現閉環(huán)。筆者此前幾篇文都談過精益創(chuàng)業(yè),這也是個人很推崇的一種創(chuàng)業(yè)方式,以MVP(最小可行產品)為原則去開展業(yè)務嘗試,不斷測試,確立方向,加大投入,針對不同類型需求,配上滿足需求的產品。

打造一個垂直細分,充分自主的社群,順勢而為推出產品和服務,滿足這類人群的需求,形成商業(yè)閉環(huán),讓社群經濟真正落地,2016年開始,我相信社群經濟將會大行其道。

 

本文由 @創(chuàng)業(yè)者孫凌(微信號:sunoling)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