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被騙了,旅行青蛙才不是什么佛系游戲!

3 評論 19463 瀏覽 21 收藏 7 分鐘

我說的可能都是錯的。

“旅行青蛙”這個游戲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我對這事非常好奇,一個全是日文、超級簡單的游戲,為什么能在中國意外地火起來。

我自己玩,也問了在玩這款游戲的朋友,許多人都說喜歡這款游戲的佛性——你不需要太操心,卻又有著無限可能。

這當然是“旅行青蛙”吸引人的地方,但喜歡“佛系”類型游戲的畢竟是少數。這款游戲能在成為全民爆款,我認為恰恰與佛系無關,而是源自于焦慮。

一、首先,是社交的焦慮。

很多朋友說對這款游戲很好奇。

好奇是因為社交網絡上不少人在玩在曬,自己不玩,似乎就被逐出朋友圈了。

我相信,很多人玩這款游戲的軌跡都是這樣的:

看到別人在玩—>于是下載—>這是什么鬼看不懂—>這么多人都在玩啊—>我得去找找攻略了!??!

然后自己親手截兩張圖,再配以一段佛系諸如“你一個人看書寫信,到處走走聽聽,但媽媽的心也飄到了你那里”之類的話,仿佛只有這樣朋友圈才算完整的,今天的社交任務才算完成。

就算不熱衷發(fā)朋友圈,為了找到共同話題也是有必要一玩的。

我一個同事,突然問我某個韓劇的下載地址,我知道,他又戀愛了。女孩子喜歡看這部劇,所以他要看了之后才有共同話題交流。

即使不是戀人,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圈子之間……當有一些人在談論這個游戲時,其他人不能參與進來,仿佛就被邊緣化了。

更何況,在中國,青蛙更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含義,稍微了解點歷史的恐怕看到這張床上的這副眼鏡,都會“蛤蛤一笑”。

這,顯然并不佛系。

二、其次,是炫耀的焦慮。

一款游戲在幾個階段都有值得炫耀的點。

第一波炫耀者是初期接觸游戲的。他們試玩、寫攻略,扮演者一個傳道者的角色,是一種炫耀。

第二波是玩得出神入化的。無論是氪金還是肝,充當游戲中的大神,玩出你沒有玩出過的場景和等級,這也是一種炫耀。

第三波輪到各位段子手、PS愛好者入場。他們讓游戲衍生出更多有趣的場景和根據傳播性的圖文。

最后一波則是終極炫耀者。他們通過外掛和各種方法來快速通關游戲。

即使對于旅行青蛙這樣的游戲,也有通過修改時間來快速獲得更多三葉草的玩法。

不過強烈不推薦這么做,劉詩詩的遭遇就是一例:

就算沒有這些弊端,通過外掛的方式來獲取捷徑,也會很快讓你對游戲索然無味。

人生大抵也是如此。

不過,在炫耀的本性驅動下,依然有一波又一波的人重復著這樣的程序和故事,屢試不爽。

三、第三,是KPI的焦慮。

“旅行青蛙”火了之后,毫不意外的,各種品牌行動起來了。我沒有全看,但閉著眼睛也可以想到,借勢的方式五花八門。

杜蕾斯算有創(chuàng)意有良心,完全重新設計的頁面:

而其他品牌大多是強行植入,有的可以說是“尬借”:

(你的青蛙回來發(fā)現家里多了一群陌生物種……)

甚至,連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yè)都在借勢:

這也不奇怪,其他品牌都在做,自己不做,鐵定被老板罵啊。

四、就連我自己,也在焦慮。

看著其他公眾號都寫了各種角度的分析文章,我選什么姿勢、什么標題去蹭這個熱點,頭發(fā)都掉了三根。

當然,我不是說這些焦慮有多么多么不好。我想說的是,正是這些焦慮,客觀上將“旅行青蛙”捧成一款現象級游戲。

而這些年被社交網絡捧火的現象級應用&游戲,“旅行青蛙”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記住,我們已經進入了“注意力經濟”時代。

 

作者:望月

來源:微信公眾號:望月的博客(wangyueblogging)

本文由 @望月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呱娃子全靠戲精爹媽

    來自廣東 回復
  2. 再無看來,旅行青蛙,之所以能火,完全是一個意外。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