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法則:專注做事的人,結果永遠不會騙人

張亮-leo
0 評論 618 瀏覽 5 收藏 14 分鐘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在職場中,專注于做事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成果。本文通過多個實際案例,探討了職場生存的智慧,包括如何放下執(zhí)念、把事情做成護城河,以及如何將職場中的復雜關系轉化為成長的養(yǎng)料。

一位朋友問我:“亮哥對修行有沒有什么了解?”我很詫異,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兒,他說沒別的,想找點人生的新方向。

我知道他最近過得不太好,去了一家外人看起來很不錯的國企,可惜是個新業(yè)務,人員要么從原企業(yè)抽調,要么從社會招聘,其間有各種各樣的原先的利害關系,也有明里暗里的你爭我奪。

作為一個不那么擅長搞人,只擅長做事兒的員工,這位朋友難受我其實很理解,也勸解過,不要把職場太當真,別人演你也演。

然而難就難在,知道這些道理沒有難度,但下起手來難免笨手笨腳。于是,這位朋友就開始覺得,人生應該有更高階的追求,這我當然同意,但是我也很反對,為了追求所謂的意義而去尋求不知所謂的意義。

01

放下執(zhí)念,很多事兒當時就清晰了我聽說過一個有些荒唐的故事。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流傳著“禪修會議室”的傳說:每當項目推進受阻,負責人就會帶著團隊打坐冥想。

你可能以為我說的“荒唐”是說這都2025年了,居然搞高科技的企業(yè),還有這種封建迷信?!不是,我要說的是,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這個會議室的使用頻率與OKR完成度成反比。

什么意思呢?我們總是容易把處理不好的人際關系美化成”需要提升境界”,把應對不來的辦公室政治包裝成“看破紅塵”。

這種美化和包裝其實毫無意義,有點像你對著模型腦袋涂1000次口紅,你也沒法知道哪個色號更襯自己的膚色,而你針對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隨便挑一個色號,涂上唇,見閨蜜,閨蜜自然會告訴你這個色號到底是否適合你。

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放下了執(zhí)念,很多事兒就是當時就清晰了。你只想好好做事兒,不想摻和辦公室政治,那就好好做事兒,拿結果。

反正是金子到哪兒都發(fā)光,你拿了結果,簡歷好看到所有人都想招募你不就得了。你不想被上司拿捏,不想接受他的PUA,你的活兒我好好干,咱們彼此都職業(yè)一點。反正只要你愿意讓出功勞,再無恥的同僚或上司也樂得把你當圣人,你收經驗他授獎就是了。

02

搞不定“人”?那就把“事”做成護城河小李問我,在傳統(tǒng)企業(yè)做數(shù)字化轉型,總被老員工懟“互聯(lián)網(wǎng)那套在我們這兒行不通”。

她愁得吃不下飯:“他們根本不聽我說話,怎么辦?”

很簡單啊,你看誰叫得最歡,看他每天最花時間的案頭工作是什么,用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幫他解決。銷售叫得歡,你給他AI編個客戶跟進小程序,讓手動錄入客戶數(shù)據(jù)變成自動生成客戶報表,讓他用兩周,他自然來求你給他弄個更好用的版本;

市場叫得歡,你也用AI編個輿情分析小工具,每天自動讀取微博的留言和帶有品牌關鍵詞的內容,分析情緒正負向,也讓他用兩周,他自然來問你能不能順帶輸出一下應對方案。職場的殘酷真相是,你還沒話語權的時候,任何解釋都是廢話。

所以,與其琢磨“怎么讓別人喜歡我”,不如把自己變成“做事的錨點”。就像醫(yī)院的護士長,不管醫(yī)生怎么斗,只要護理流程井井有條,沒人敢輕視她;就像公司的財務大姐,哪怕不擅長應酬,只要報銷流程清晰快捷,大家自然愿意靠近她。

職場里的尊重,從來不是靠討好得來的,而是靠你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當你的工作成果能給他人帶來確定性——比如節(jié)省時間、降低風險、提升效率,自然會形成磁場,讓復雜關系向你的價值靠攏。

03

“宮斗劇本”里可能藏著“生存指南”

小王找我,說遇到部門內斗,兩個同事互相拆臺,他在中間左右為難。

我說為啥你為難?他說我覺得他倆做事兒都有點針對我,讓我站隊的意思?

我哈哈哈一笑,甩給他一張紙:“來,對折個田字再打開,左上寫同事A針對你的行為,右上寫他的KPI,左下寫同事B針對你的行為,左下下他的KPI。別說話,寫完再說?!?/p>

小王默默寫,寫完之后驚呼,“原來他們不是針對我,也不是讓我站隊,而是都在保護自己的利益,要達成自己的KPI!”是啊,你以為為什么職場里總有人拒絕你的跨部門合作?

是因為人家考核看部門成本,而不是你舔的姿勢不對;你以為為什么總有傻子找你一遍一遍改需求?可能僅僅是因為人家要向自己的Leader證明自己創(chuàng)意無限,每天都有新想法。

那么,怎么辦?

帶著KPI去溝通。讓針鋒相對的關系,變成目標對齊的協(xié)作。請記住,職場中的多數(shù)矛盾,本質是“需求錯位”。

你覺得同事在針對你,其實他只是在守護自己的利益邊界;你覺得領導在刁難你,其實他需要更明確的安全保障。與其陷在”為什么針對我”的情緒里,不如做個冷靜的觀察者,把每個人的行為,翻譯成背后的驅動力。

送你三個“翻譯公式”:

  1. 同事的陰陽怪氣 = 我的方案可能觸達了他的利益(比如分走了他的資源)
  2. 領導的反復否定 = 他需要更具體的風險預案(比如數(shù)據(jù)支撐、備用方案)
  3. 跨部門的拖延 = 我的需求沒裝進他的KPI籃子(試試用“你能得到什么”重新包裝)

當你能看懂這些”潛臺詞”,就像給職場裝了個翻譯器,那些讓你內耗的“宮斗戲”,會變成可解讀的”生存指南”。

04

高階修行:把淤泥熬成成長的養(yǎng)料你如何看待這句話:“水至清則無魚”?

是不是覺得這句話再說道德規(guī)范?有沒有想過背后其實有科學道理?水至清,往往意味著其中的營養(yǎng)元素過少,而營養(yǎng)元素過少則會導致水中微生物過少從而導致水更加清澈。

而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等是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尤其浮游植物是其中最重要的生產者之一,沒有充足的浮游植物和其他生產者,沒有充足的食物,就不會有后續(xù)的各級消費者,就沒有小魚小蝦,也就不會有大魚大蝦了。

所以,“水至清則無魚”的本意并不是說道德規(guī)范。再往細里想一層,職場里的很多現(xiàn)象之所以存在,是有它的原因的。

比如,為什么領導喜歡忠誠的下屬?

因為這樣的下屬做事情也許不出色,但絕對不會給自己挖坑,更不敢欺瞞自己,所以,管理成本低。

再比如,為什么碰到問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我的問題,而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

因為傳統(tǒng)教育里,總是強調責任歸屬,而一談到責任,就要考慮擔責與后果,誰不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呢?

所以,這只是人性趨利避害的條件反射。我們應該把職場里的各種看似污濁的見聞,變成觀察人性的樣本,并找到保護自己的方法。

比如,A同事甩鍋時總拉墊背,那做任何事兒都提前郵件留痕;B領導喜歡模糊表達,那就要學會“需求確認三步法”——“您的意思是不是XX?

如果這樣,風險點有XX,您看是否需要調整?”真正的職場修行,不是要我們變成八面玲瓏的人精,而是在保持本心的同時,長出適應規(guī)則的鎧甲。

你可以繼續(xù)做那個“只擅長做事”的人,但要學會給做事加“保護層”:

  • 給成果加“防甩鍋膜”:重要方案提前和關鍵人同步,用“草稿”換修改意見,減少正式匯報時的突襲
  • 給流程加“防火墻”:跨部門合作前先拉齊“成功標準”,用文檔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責任,避免事后扯皮
  • 給情緒加“過濾器”:每天留10分鐘寫“情緒日記”,把不滿全倒進去,寫完就告訴自己“到此為止”

職場不是戰(zhàn)場,不需要以弄死別人入場,抓住主要矛盾,一切迎刃而解。

05

別找意義,成為意義本身有人曾經問我,職業(yè)生涯里最驕傲的一件事兒是什么?我說,我在某公司只待了半年,但是我給他們做的user referral系統(tǒng),在我離職后,沒有任何迭代的跑了2年多,這是我最驕傲的事兒。

為啥,原因很簡單,這種系統(tǒng)上線后沒有迭代,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說明我當年的規(guī)則設計足夠合理,足夠支撐業(yè)務的持續(xù)發(fā)展,這就足夠證明我的能力了。

當你不再糾結“意義在哪里”,而是專注把眼前的事,做成“有意義的存在”,很多時候,自然就沒有什么內耗了。就像很多讀者和我說:“我是看你的書入行的?!彪m然我嘴上說:“對不起,害你入坑了?!?/p>

但我心里總會默默回一句:“對你有幫助,就好。”最后,如果你依然在“不擅長的職場”里掙扎,可以試試看下面三個動作:

  1. 低頭做事:把每天的任務,變成具體的“可交付物”,用做事的踏實感,對沖人際的虛無感
  2. 抬頭看路:每周留半小時,跳出具體事務,觀察部門的“生存法則”,找到自己的破局點
  3. 閉眼觀心:睡前問自己一句:“今天有沒有一件事,讓我覺得自己在成長?”

最后的話

職場的修行,從來不在什么新的地方,而在你處理的每一封郵件里,在你開過的每一場會議里,在你面對質疑時選擇的回應方式里。

當你不再把自己視為環(huán)境的受害者,而是當做成長的責任人,那些曾經讓你內耗的人和事,終會變成你腳下的鋪路石。

最后,送你一個我年輕時聽過的段子:鮮花就得插在牛糞上,放在冰雕上是好看,但是花兒就死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張亮-leo】,微信公眾號:【張記雜貨鋪】,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273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活动策划,既是脑力活,也是苦力活,因此你需要尽量把各种情况考虑到。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策划一场线下活动。
专题
53502人已学习19篇文章
让我们来看一下Axure的高端操作:用Axure实现游戏功能
专题
80328人已学习19篇文章
当AI已然成为新的焦点和风口,产品经理该如何抓住这个风口顺势飞起?
专题
1532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说到“账号”,想必大家对于这个名词已经习以为常。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应用,都会有自己的账号体系。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账号体系。
专题
6500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每个网站或APP,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用户积分体系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