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破圈,一個普通產(chǎn)品經(jīng)理是如何改變自己的?

18 評論 8291 瀏覽 18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讀:社會是由一個個圈子組成,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破圈的過程。不斷打破自己的認知圈,才能獲得更大的成長,當然,其中也會面臨很多挫折。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破圈行為”,一起來看看吧。

周末,我正在在看一場有關數(shù)據(jù)產(chǎn)品運營的直播時,一個朋友看到我在線,微信私聊我說:“看你也在看直播,你是怎么知道這個直播的?你是怎么知道這些老師的?”

是呀,好巧,怎么我們在這里碰到了呢?

一、何為“破圈”?

如果說要回答上面那些問題,其實兩個字就足以,那就是“破圈”。

那什么是破圈呢?

我們可以理解為社會是由一個個圈子組成,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破圈的過程。

就如我們讀書的過程,從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不斷的破圈。

其表面看起來,好像是人脈圈,但其本質(zhì)上是認知圈

二、為什么要“破圈”?

我們成長到現(xiàn)在,無論是工作、生活、讀書、學習,在每個圈子里面,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相同類型的,所以很難有突破性的成長。

因此,想要有較大的成長,需要走出舒適圈邊界,站在圈外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即站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挑戰(zhàn)自己,迎接成長。

去年中旬,疫情雖然嚴重,但是我感覺工作很充實,也從沒覺得當時的行業(yè)差,因為這兩年已經(jīng)把這個行業(yè)的玩法、競品、業(yè)務流程都摸的特別熟悉,公司也準備升我做產(chǎn)品負責人了。

當時,我心想產(chǎn)品負責人,那工資應該至少上20k了吧,畢竟我們是在深圳南山呀。而當HR找我說升職和薪資時,我傻眼了,一個上市公司產(chǎn)品負責人薪資竟然只有10k。

雖然我們是制造業(yè) ,但是這中層工資是不是太低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繼續(xù)從事這個行業(yè)的工資天花板。

所以,當天談完后,我迷茫了,不知道后面的路怎么走。但當天晚上,我就想好了,轉(zhuǎn)行,并且想轉(zhuǎn)進互聯(lián)網(wǎng),因為工資香。

轉(zhuǎn)行,這是部分職場人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轉(zhuǎn)行成功,尤其我們是從小白轉(zhuǎn)入一個新的行業(yè)。

其實,轉(zhuǎn)行也是破圈的一種,因為我們放棄了一個舒適圈,準備到一個陌生圈,獲得不一樣的成長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圈子與圈子是有壁壘的,想要破圈就必須突破這個壁壘。

就如,我想轉(zhuǎn)行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壁壘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offer,想要的東西就是高額的薪資。

但其實獲得offer的前提是我們需要有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經(jīng)驗,然后面試成功。但是一個制造業(yè)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可以如何獲得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經(jīng)驗呢?

在這里,我通過朋友鏈接到了產(chǎn)品培訓機構,就果斷參加了最近一期的培訓。

這幾個月的時間,我和我們小組有很多回憶點,如常規(guī)的晚上上課、凌晨畫原型、凌晨寫需求文檔、周末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一對一訪談和周末針對老師批改的作業(yè)進行復盤,也正是這些努力,讓我們小組的作業(yè)多次第一。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的收獲:

了解了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從0到1的整體流程;

原來競品分析可以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需求分析可以用kano模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產(chǎn)品運營有用戶運營、渠道運營、內(nèi)容運營等;

app每一個banner和按鍵都應該專屬的含義和位置;

復盤遠比做出的成績更重要;

也正是這一次的培訓,我在11月份的投遞簡歷時都會附上一份面試公司的競品分析和迭代意見,最后我也成功拿下了兩份工具類和一份電商類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offer。

投遞某電商公司的SWOT分析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破圈,比如打卡學習、鏈接大佬、報培訓課程等等,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打破舒適圈,獲得成長。

也許,正是今日種的因,才有它日的果。

三、怎么“破圈”?

沒有誰的圈子是天生就存在,那些成功破圈的人,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他們只是找到了方法,最后成功破圈。

因此,有那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成功“破圈”呢?基于我自身的經(jīng)歷,分享以下幾點:

1. 改變自己,主動出擊

說到“破圈”,首先,我們并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圈層就扎進去,而是應該結合我們現(xiàn)有的背景,思考我們的“圈”在哪里,怎么去“破”。

就好比有些人是想找“學習圈”,有些人是想找“求職圈”等等。

如果有了想找的圈,該如何進去呢?

  • 想想自己身邊的朋友,想想自己微信里的社群,想想自己的公司,想想一些培訓機構,你想去的圈子總會有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
  • 圈子不是固定的,最好的破圈是我們建立平臺,去吸引其他朋友入駐,再一起打造優(yōu)秀的圈子。

然后,學會改變自己。因我們?nèi)ψ硬煌瑹o法硬融。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那連進圈的基礎能力都不具備,我們進去后可能也沒人陪我們玩。

所以這里的改變自己本質(zhì)是找到新圈子的核心內(nèi)容,如我們想融入學習圈,那首先要改變自己去多讀書、多學習,慢慢和新圈子找到共同話題。

至少要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別人有興趣認識的人。在慢慢融入新圈子后,主動輸出、主動鏈接,高度主動把自己卷入到外界之中。

破圈是個概率事件,既然是概率事件,主動能放大成功的概率,何樂而不為呢?

舉個例子:

今年,我有一個目標就是運行公眾號,目的很簡單,就是逼迫自己輸出。

但因自己本身是理科生,文筆很差,又是野路子產(chǎn)品經(jīng)理,怕寫的東西沒有深度,所以一直拖延,遲遲沒有輸出。

直到我在唐韌知識星球,看到了寫作群,然后果斷加入進去,我記得那天是8月27日,拉我進去時,我就問了一句:“怎么判斷自己寫的不錯了呢”?

一位小伙伴給我的答案是:“發(fā)出來,獲取真實的反饋”。

是呀,都沒開始走,就想著跑。

所以我參加了第一篇文章的點評,并在8月30日就找負責人投遞了第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被四位小伙伴點評,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CCCCCCC羅的點評,他的點評引起我很多思考,如 :

想寫文章時,先思考下這篇文章的定位是什么?用戶畫像是什么?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起的標題怎么引起讀者的共鳴?

如何把讀者引入到你的文章中來,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仿佛是在看自己的故事一般?

如何把文章結構表達清楚?

如何運用減法思維?

以下,是大家給我的點評:

基于上述小伙伴的點評和負責人凌晨的輔助,這篇文章一次次迭代,最后在唐韌Pminsight發(fā)表。

每一次小伙伴的點評都相當精準,他們總會站在不同的立場,帶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我也特別喜歡點評其他小伙伴的文章,因為每一篇都代表著不同思維,帶給我們是新奇的。

截止目前,我算了下,我總共點評6次,投稿3篇。

當然,我們的寫作群可不止這些功能,它還是我們工作求助和分享的好地方,有問題在群里發(fā)出來,會很有很多小伙伴出謀劃策,毫不夸張的說,我們雖未謀面,但就像一個大家庭,互相鼓勵和成長。

所以,越參與,越得到。

2. 尋找愿意帶你入圈的貴人

有一個好的領導,會讓我們的職業(yè)生涯少走太多彎路。

那遇到一個貴人,并且愿意帶我們?nèi)腴T,無疑我們破圈會簡單許多。這種貴人,遇到需要運氣,但也有提升運氣的方法。

比如我們主動出擊,通過已知的社群、微信公眾號或一定費用等,至少可以提高遇到貴人的概率。

舉個例子:

今年年初,在公司開始成為產(chǎn)品負責人,但也有讓我迷茫的地方,那就是普通產(chǎn)品經(jīng)理和產(chǎn)品負責人的區(qū)別在哪里?

這點的答案我無法依靠領導或者公司給我答案,一是領導沒有義務;二是領導也沒有這個時間;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我自己去尋找。

結果,在我的微信里還真存在這么一位老師,他的產(chǎn)品課程就有上述問題的解答,如下:

普通產(chǎn)品經(jīng)理思考問題,信息較少,決策快;

產(chǎn)品負責人思考的問題則是長問題,需要結合公司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資源、成本、時間等要求進行思考;

產(chǎn)品經(jīng)理在蛻變?yōu)楫a(chǎn)品負責人的過程中,所要攻克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尋找答案”的習慣。

當然,在和這位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我付出了一些費用,但是能跟一位多年產(chǎn)品高管溝通,總是可以輕而易舉打破我的認知,比如和老師探討的一些問題,如:

用戶習慣真的不能改變嗎?

功能其實是不是一把雙刃劍?

產(chǎn)品經(jīng)理,應該保持單一行業(yè)垂直發(fā)展嗎?

企業(yè)為什么要求產(chǎn)品經(jīng)理具備行業(yè)經(jīng)驗?

3. 利他精神

通過產(chǎn)品群,我們可以認識一同堅持前行的小伙伴和行業(yè)大咖。

如果主動輸出,總會有小伙伴會自主加我微信,進行交流。

而在加微信時,我基本都會組織一段自我介紹,其中就包含了我可以提供什么資源。

為什么要這樣呢?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人記憶最深刻的莫過于給自己最大幫助的人。

所以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利他終利己。

舉個例子:

在這兩年,通過裂變,我微信有了產(chǎn)品群300+,產(chǎn)品小伙伴700+,當每次看到群里有需要內(nèi)推、改簡歷、找工作、咨詢PMP等等,我都會伸手幫一把,并在他們鏈接到我后組織一段自我介紹及我能提供什么資源,以方便他們下次需要時可以及時想起。

當然,在這個利他的過程中,我也有幾點收獲:

人脈的本質(zhì)是價值交換,你能夠為我提供價值,而我也能夠為你提供等價的交換。

利他不是無償幫助別人,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無端自己招攬禍事。

在你還不能為別人提供有效的幫助時,就好好積攢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四、最后

人生是一個不斷破圈的過程,但是破圈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破圈實現(xiàn)認知升級、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和提升收入。

 

本文由 @我是李小胖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已經(jīng)拜讀過您的文章。其中有兩點讓我記憶深刻。第一點就是在完成破圈前的準備工作,我目前在就梳理過去做的項目,回溯設計每個功能前的需求背景、設計思路以及決策因素,希望能讓HR或者面試官看到我在工作中的思考,而不是照搬照畫。而您做的競品分析我在之前二面時確實有用過該方法,不過沒有作者一樣整理成一份完整的表格,后面我確實應該向作者學習,養(yǎng)成歸納文檔的做法。第二點就是在于“破圈”這個議題,當下的我也想要破圈,或者說不得不破圈。雖然前面花了不少時間拜讀很多書籍和相關產(chǎn)品或技術的視頻,但做到一半,就因為外部環(huán)境和潛意識對未知的恐懼兩者打擊到自信心,看到作者從硬件產(chǎn)品轉(zhuǎn)向軟件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勇氣,我也受到了鼓舞。

    來自廣東 回復
    1. 非常開心能幫到你,我們一起加油

      來自廣東 回復
  2. 是,走出舒適圈破圈太難,

    回復
    1. 任何人都這樣

      來自廣東 回復
  3. 有一個貴人真的對我來說很重要啊,唉!入圈就不那么懵懂了

    回復
    1. 是的,但是往往現(xiàn)實很殘酷,貴人不容易遇到,所以,沒遇到貴人前,我們需要做好自己,主動出擊,增加概率,其他的事情老天自有安排

      來自廣東 回復
  4. 走出自己的舒適,站在不熟悉的領域,挑戰(zhàn)自己,迎接成長。

    來自廣東 回復
    1. 加油,學會挑戰(zhàn)自己,讓自己更值錢

      來自廣東 回復
  5. 你上一篇競品分析的文章寫的真好,印象深刻!

    來自廣東 回復
    1. hhh,感謝小伙伴,希望這篇對您也有收獲

      來自廣東 回復
  6. 如果可以靜下心來,可以選擇基本行業(yè)的技能書看一下,并以此為開端,不斷閱讀。

    回復
    1. 說干就干

      來自廣東 回復
  7. . 改變自己,主動出擊——尋找愿意帶你入圈的貴人——利他精神 這個怎么破圈,簡直就是百搭
    放在哪都可以試用

    來自河南 回復
    1. 我還發(fā)現(xiàn)很多百搭的詞,hhh

      來自廣東 回復
  8. 大家都好勇敢 主動走出舒適圈 嘗試事物 開始焦慮

    來自福建 回復
    1. hhh,只是想更好地生活

      來自廣東 回復
  9. 破圈是個概率事件,既然是概率事件,主動能放大成功的概率,何樂而不為呢?

    來自湖北 回復
    1. 是的,主動就有機會

      來自廣東 回復
专题
1327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随着“新基建”的号角,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成了成了大多数企业的迫切需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服务数字化转型。
专题
1963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什么是中台?为什么要建中台?中台建设的切入点在哪?本专题的文章将提供这些问题的解答。
专题
36658人已学习27篇文章
作为AIGC的代表性应用之一,ChatGPT仅仅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突破了1亿用户。
专题
3688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如果你们有志于在运营路上深耕,并实现快速成长,你需要知道以下这些!
专题
1344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情绪板由能代表用户情绪的文本、元素、图片拼贴而成,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定义设计的方向。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应用情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