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你從一開始就做錯了
頭腦風暴重要嗎?當然重要!蘋果、星巴克、滴滴這些傳奇產(chǎn)品和品牌都是在頭腦風暴會議上誕生的;但一般公司的頭腦風暴十分低效,張羅了一大幫人,但對目標達成毫無幫助。本文將介紹系統(tǒng)科學的頭腦風暴方法,三步讓你懂得如何高效地進行一次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可能是最不受我們歡迎的會議模式了。
老板讓你想一個新方案,搞一個頭腦風暴。你組織十幾個不熟,甚至根本不認識的同事,逼著他們坐在同一個會議桌前,絞盡腦汁的編寫幾個看起來“創(chuàng)新”的觀點,貼幾個便簽,然后大家開始干瞪眼。
迷迷糊糊混過這一下午,你精疲力盡,卻不知道到底取得了什么進展。第二天,公司還是和往常一樣,仿佛那場會議壓根就沒有發(fā)生。
對不起,沒有頭腦風暴,我們喝不到星巴克,用不了蘋果,甚至連滴滴都沒得坐。
為何頭腦風暴改變的都是“別人的公司”?
因為他們有著系統(tǒng)科學的頭腦風暴方法,懂得如何高效完善的進行一次頭腦風暴。
那么,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如何才能讓你的會議也充滿效率?
按照下面3步就能解決:
- 充分準備,保證公平
- 利用“沙漏模型”
- 回顧,總結,更新
一、充分準備,保證公平
我們的會議往往是這樣開始的:
- “小李,我們今天下午開個會,你跟大家說一聲?!?/li>
- “我們現(xiàn)在需要做一個xxx,就和XXX差不多。”
- “你們想想怎么辦吧?!?/li>
這樣沒頭沒腦的會議開啟方式,我們應該怎么辦?
一個優(yōu)秀的公司,頭腦風暴會議都提前在以下3點有著充分準備。
1. 目標
試著想象一下“十條腿的兔子”、“長得像馬的羊”、“倒著的比薩斜塔”。
是不是很容易?
那么換幾個問題“五彩斑斕的黑”,“很高個的矮子”,“一個四維超正方體”。
為什么第一類問題很容易?
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可聯(lián)想的、符合實際意義的點。
頭腦風暴會議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首先我們就要找到那個點,也就是找到會議的目標。
一般來說,一個會議“第一個”目標都是領導事先給好的:
- “我們來做一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APP,給老年人用的”。
- “我們沒什么創(chuàng)新了,來點新想法”。
- “我們要提升一下品牌知名度”。
這些目標,如果放在會議里,大家當然無法提出有趣的點子。為什么?因為太空泛了!
利用 “標題拆解法”,可以很快的將這些模糊的,不準確的目標變得清晰。
以“我們來做一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APP,給老年人用的” 為例:
首先,我們只留下主要名詞:“微信朋友圈”、“APP”、“老年人”。一定要保證名詞不少于3個,否則就很難將目標細化。
第二,將每個名詞發(fā)散出來:
- “微信朋友圈” 指的是“一種可以發(fā)布自身狀態(tài),方便朋友之間了解近況的工具”。
- “APP”指的是“在蘋果(或安卓)手機上,利用Swift(Java)編寫的軟件”。
- “老年人”指的是“高于60歲,退休在家,對同齡人社交有一定需求,但是缺乏渠道的人”。
最后重新整合成一個目標:因為有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對社交有一定需求,但是缺乏合適的渠道。所以我們想要借鑒朋友圈的運營方式,做一個在手機平臺上發(fā)布的軟件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看起來很容易?
那么我們來試試難一點的:“我們沒什么創(chuàng)新了,來點新想法”。
和上面一樣,首先我們留下主要名詞:“沒創(chuàng)新”“新想法”。
好像不夠3個啊?
而且“沒創(chuàng)意”和“新想法”代表的同一個東西?。?/p>
現(xiàn)在再問領導好像不太實際,所以我們要在里面自己來添加詞匯,細化自己的需求。
假設我們的產(chǎn)品是 “一瓶冰可樂”。那么首先思考“我們從哪里缺乏了新想法”。
由于可口可樂口味很難進行大范圍變化,所以我們要集中到產(chǎn)品的附加值上:“外觀”、“形狀”、“包裝”等等。
那么我們可以擴展這三點,將這些名詞發(fā)散出來:
- 外觀指的是——可口可樂的顏色:黑色、藍色、粉紅色
- 形狀指的是——可口可樂的形態(tài):液態(tài)、粉末、噴霧
- 包裝指的是——外包裝的樣式:簡約型、奢華型、實用型
最后重新整合成一個目標:我們可以在冰可樂的顏色,形態(tài)或者是外包裝的樣式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利用“拆解標題”解決第三個問題:“我們要提升一下品牌知名度”,你也可以輕松完成的!
2. 人員
如果讓領導來參加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最后的結果卻變成領導對大家的洗腦(Brainwashing)——領導權威性注定了成員無法在一個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進行討論。
所以頭腦風暴會議中人員的第一要素就是“拒絕領導的參與”,不論是真正的領導,還是容易評判他人觀點的人,都要拒絕。
特別是后者,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人夸夸其談,其他人心不在焉”的窘境。
那么我們需要哪類人來參加呢?
還是利用第一個點子“我們來做一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APP,給老年人用的”。
我們需要請四類人,每類人最好1-3個:
- 導向者:為項目提供大方向指導,不讓項目偏離最終目標。例如項目經(jīng)理、產(chǎn)品經(jīng)理,等等。
- 分析者:為項目提出分析或改進意見,對項目出現(xiàn)的問題提前評估。例如營銷分析師、風險分析師,等等。
- 實施者:為項目實施提供服務,對項目提供技術或科技支持。例如軟件設計師、外觀設計師、信息安全工程師,等等。
- 客戶:獲得項目的成果,并且愿意為成果進行成本支付。例如對社交有需求的老年人,或想要為父母提供娛樂環(huán)境的年輕人。
導向者、分析者、實施者,三者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強,最后所做出的產(chǎn)品為客戶服務。
這樣的人員配置可以減少在頭腦風暴中的不平等,促進大家能夠在公平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想法。
3. 環(huán)境
成員間平等就夠了么?
不夠。我們更要創(chuàng)造平等自在的環(huán)境,讓大家能更快地投入會議本身,而不是受到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理解:“圓桌會議”、“暢所欲言”、“平等自由”不就是頭腦風暴會議的基本原理么?
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你是不是第一眼就看見了“黑色:染頭發(fā)”,甚至連目標都略過了?
顏色,紙張的大小也會影響大家的關注度。也會潛在影響成員的注意力。
當然不止這些細節(jié):會議室是否離衛(wèi)生間過遠?有中間休息時間的飲食與飲料么?有考慮到需要接小孩的成員么?紙筆準備充足了么?
這些容易忽視的小事,往往是導致會議無法高效進行的關鍵。
在會議之中,只有讓成員不會被非會議的事情所干擾,他們才能專心在會議上。
(當然,會議計劃書也是必不可少的,限于篇幅問題,這里就不展開了。)
二、利用“沙漏模型”
經(jīng)過至少一周的準備,頭腦風暴會議終于開始了。
你在會議上收集了一大批新點子、新主意、新想法。
然后呢?全寫進會議記錄里面?
這樣只會導致會議的結果仍然毫無意義,而且浪費了所有人的時間。
那么如何才能有一個合格的會議方式?
我利用了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和逆向頭腦風暴法(Anti-brainStorming)開發(fā)了一個新方法:沙漏模型(Hourglass model)。
沙漏模型分三步:
- 收集想法
- 達成一致
- 找出問題
1. 收集想法
第一階段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常規(guī)的頭腦風暴會議方式。
作為主持人,做好以下3點就可以了:
(1)避免評判
- 這個點子看起來有些缺點。
- 我有個想法但是可能不太切實際。
- 這個點子好像有類似的提過了。
以上這些話語,會對以下這類人產(chǎn)生很大的打擊:沉默不語的程序員,閉目養(yǎng)神的工程師,還有初來乍到的新人。
為什么?
因為評判會帶來不平等。
評判者一定是站在頭腦風暴會議外的角度來進行評判的,這樣會直接導致不相干的事物介入會議。
主持人要避免任何人對點子批判。這個階段,只要創(chuàng)意是和目標相關的,所有創(chuàng)意都是合理的。
在國內(nèi)的教育中,我們從小養(yǎng)成了習慣“自謙”,然而對于頭腦風暴會議沒有任何好處。因為我們需要對自己有“自信”,才能對自己的創(chuàng)意有“自信”。
(2)保持專注
- 今晚準備吃啥?
- 你這包真好看,哪個牌子的?
- 對了,老板說下周有一個報告。
很多管理者建議禁止私下討論,因為這個很容易引起目標偏離。然而我認為這種一刀切的態(tài)度并不合適。
回想一下你小學的時候,如果你和同桌討論一個數(shù)學題,老師會怎么做?如果另一桌同學在講小話,老師又會怎么做?
老師會批評講小話的人,但是會幫助遇到數(shù)學難題的你。
所以一兩個人的私下討論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學會判別他們是否專注于目標。
要判斷是否偏離主題,主持人只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即可(仍然用一瓶冰可樂舉例):
- 是否包含主要名詞:外觀,形狀,包裝,等等。
- 是否類比相似產(chǎn)品:百事可樂(味道),水(解渴),蛋糕(甜),玩具(娛樂),等等。
- 是否考慮解決問題:保存食物,裝番茄醬,滅火,等等。
(3)調節(jié)氣氛
沉悶的氣氛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會議剛開始和創(chuàng)意暫時枯竭時。
而一些管理者的建議是:
- 我們自我介紹來破冰吧!
- 你這個都想不到,從窗戶那跳出去!
- 想不到新點子的人去給所有人倒水!
你是不是還需要給大家布置點家庭作業(yè),安排大家跳個舞?
你的孩子不想寫作業(yè),因為他覺得寫作業(yè)沒什么作用。但是你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你該怎么辦?
你是罵他、打他、讓他自學、告訴他寫了作業(yè)之后才能找到工作,沒寫就沒飯吃呢?
還是在旁邊陪著他寫,鼓勵他克服難題,告訴他可以適當放松,并且在他寫完之后表揚他呢?
主持人需要記得這一點:“你是唯一一個對這個會議重視的人”。大多數(shù)人并不太在意這個會議的結果,他們只是在完成自己分內(nèi)工作。所以只有正向刺激才能有效推動會議進程。
所以主持人要做的事是,在會議剛開始時適當參與,在創(chuàng)意枯竭時進行鼓勵:
- 這個想法很有啟發(fā)性。
- 還有人有新的想法么?
- 這個點子給了我一個啟發(fā)。
2. 達成一致
現(xiàn)在我們有了大量的創(chuàng)新的點子,就需要組織大家來重新評估每一個點子。
我們都需要從下面三個方向來進行綜合評價:
- 可行性:是否符合自然規(guī)律或者社會常識。
- 經(jīng)濟性:能否最大化的減少開支或者最大化增加盈利。
- 目標性:能否有效解決目標中的問題。
不同的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區(qū)別:
建筑公司會更側重于可行性:西班牙傳奇建筑大師安東尼奧?高迪的圣家堂,修建130年仍未完成。
它經(jīng)濟么?
130年的捐贈和門票全投入到了教堂籌建。第一任建筑師就是因為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才辭職的。
它達成目標了么?
沒有建成前,都無法稱之為達成目標。
但是它是可行的:因為高迪知道自己無法建成這座教堂,生前留下的大量資料、設計稿和模型。之后的所有建筑師,都是依照他的可行性思路進行不斷完善的。
制造公司會更側重于經(jīng)濟性:美國發(fā)明家哈利·庫弗在發(fā)明一種塑膠作為槍支瞄準鏡時,意外發(fā)明了萬能膠。由于其快干和黏著的特性,越戰(zhàn)時被用作傷口止血。
它沒有達成目標(作為槍支瞄準鏡),也不太可行(黏著劑粘傷口,只是為了應急,并不能真正保護傷口)。但是只要有足夠的經(jīng)濟性,制造公司就能從中獲利。
服務公司會更側重于目標性:餓了么的外賣運送,風雨無阻,就是為了達成一個目標——將晚飯送到客戶手中。
它會忽略經(jīng)濟性(堵車時的成本上升),也會忽略可行性(較差的天氣造成騎手送貨困難)。但是只要達成目標,就能獲得足夠的客源。
你需要找到公司的側重點,并且將點子進行排序,制作成創(chuàng)意列表,選擇優(yōu)先級最高的作為主攻的創(chuàng)意。
3. 找出問題
現(xiàn)在我們有了一個主攻的創(chuàng)意。我們需要把這個創(chuàng)意變成真正的解決方案。我們只需要找到這個創(chuàng)意的缺陷和難關,并且想辦法解決它們。
我們需要遵循一個結構:“這個創(chuàng)意有……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的方式”。
拿“可樂染頭發(fā)”這個創(chuàng)意來說:
- 這個創(chuàng)意有容易粘住頭發(fā)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使用無糖可樂的方式。
- 這個創(chuàng)意有不容易染色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加入染色劑的方式。
- 這個創(chuàng)意有可能瓶子過于廉價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改進包裝的方式。
如果創(chuàng)意的缺陷不能以任何方式解決。我們需要重新回顧創(chuàng)意列表,對下一個創(chuàng)意進行評估。
當我們對某一創(chuàng)意出現(xiàn)的問題都有了合適的改善方式。這個創(chuàng)意就能被作為合適的解決方案來放入會議記錄了。
三、回顧、總結、更新
終于,我們現(xiàn)在有了會議記錄,并且這個會議記錄里有完整的解決方案。讓我們把這個交給老板吧!
等一等,先別急。你能保證大家的創(chuàng)意在3小時內(nèi)充分發(fā)揮了么?
塔爾蒂尼在夢中都能創(chuàng)造出舉世聞名的《魔鬼的顫音》,大家在經(jīng)過一晚的深思熟慮后,一定會迸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意。
至于辦公室中的創(chuàng)意模型,也不要著急收拾干凈。將他們完整記錄下來,有條件的話,保持原狀留在會議室內(nèi)。第二天再聚集會議成員,讓大家花一點時間重新審視這個解決方案。
如果出現(xiàn)了新的點子,不要忘記使用沙漏模型。如果出現(xiàn)新的補充,可以整合進原有的解決方案里。
最后,我們有了一套創(chuàng)新的,穩(wěn)健的,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抵御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
而我們只用了:一周的準備時間、三小時的會議時間、一小時的回顧時間。
現(xiàn)在,你還覺得頭腦風暴會議是低效的嗎?
本文由 @鹵豆干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我們要提升品牌知名度
重點是提升、品牌知名度
假如我們是一家提供CRM系統(tǒng)的公司,品牌知名度指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公司。方式有一增加渠道,二是尋找人數(shù)更多的客戶群。
從方式一來看,要增加渠道提升知名度,線上可以從尋找更多的APP商店上線產(chǎn)品、增加網(wǎng)絡推廣的合作平臺、買客戶資料進行郵件推廣,與客戶合作方進行互推。線下可以組織參加客戶論壇會議,實地拜訪客戶,在辦公樓等客戶聚集區(qū)進行地推和廣告投放,尋找客戶中的意見領袖進行合作洽談。
從方式二來看,要尋找人數(shù)更多的客戶群體。先知道我們現(xiàn)在是如何對客戶群體進行分類的,加入我們現(xiàn)在的客戶大部分是某市的科技企業(yè)??梢詮牡赜颍袠I(yè),企業(yè)規(guī)模上對客戶進行分類,對其中目標客戶較多的群體進行推廣。
不需要叫上很多人頭腦風暴,只需要一個team里面的部門來幾個代表就行
有文獻指出,最佳人數(shù)是12人。
Smith, G. R., & Bohn, C. M. (1999). Small to medium contractor contingency and assumption of risk.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5(2), 101-108.
領導有說過要組織頭腦風暴,兩年過去了一次都沒組織。其實頭腦風暴還是很重要的,我們現(xiàn)在就是領導說怎么做大家就按照領導的思路來,其實同事還是很有想法的,但我們一般都是被通知要怎么做,我們都還是設計部呢。。。。。。
我們做項目這么久了,都是領導拋出想法, 要做什么,底下的人想著怎么做就行了,什么做什么不做,好像是技術說的算的吧
領導有時候會一葉障目,技術有時候會直線思維。您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工程師想要做管理?先改變你的思考方式》。里面談到了技術人員可能出現(xiàn)的思維定式問題。
是的,實話說他們是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群人,最好希望你設計出來的功能現(xiàn)有的模板里都有,沒有的話他們就會推辭說做不了,公司里真正會去原創(chuàng)代碼的人有多少?說服他們真的很難,我們做產(chǎn)品都在創(chuàng)新功能,但是遇到這些邏輯大神真的是讓人崩潰
原來大家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導致產(chǎn)品前期設計的時候都不敢做現(xiàn)在市面上沒看過的或者略微創(chuàng)新的功能,因為之后的交付過程,就會很容易遇到技術告知這個東西做不了的情況,這個時候就必須有一個說服的情況,又會增加很多溝通的成本,扯皮來扯皮去。暫時也沒找到什么很好的解決辦法去避免,就像你說的,前期產(chǎn)品可能會有很多想法,但是最后落地是什么樣子的總感覺還是技術說了算。
很多東西知道和會用是兩碼事,現(xiàn)實理由總比方法多,所以,成功都是默默耕耘的人
現(xiàn)實中往往不會給你用充足的時間去搞這樣那樣的討論 準備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