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設計測試題如何做?

3 評論 5730 瀏覽 48 收藏 12 分鐘

產品設計師工作到?3年,設計水平幾乎沒有差異,那么在求職過程中,什么才是讓自己脫穎而出的關鍵呢?本文作者列舉了一個求職案例,對此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

大環(huán)境:最近一兩年找工作的小伙伴應該深刻感受到互聯(lián)網寒氣逼人,各個大廠裁員及AI技術的席卷而來,對普通設計師來說亞歷山大。

到個人:聚焦到我們個人找工作時,經常面試過程中就被要求做測試題。現(xiàn)在僧多粥少情況下,我們沒得選。測試題常常是現(xiàn)有產品改版之類,那么我們改版到底是如何做呢?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求職的設計師提交一份關于作業(yè)幫的測試題,該求職設計師工作六年,由于測試題沒過,他發(fā)出來想聽聽大家的修改意見。我在前面一篇《設計師這樣復盤成長更快》提到設計師工作到?3年,設計水平幾乎沒有差異,在這位求職者身上得到充分證實,他在設計能力上沒有任何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該設計稿的優(yōu)點:

  • 瓷片區(qū)色彩差異明顯,功能訴求清晰,可點擊感強
  • 球區(qū)及tab欄圖標繪制規(guī)范,視覺統(tǒng)一,特征明顯,符合目標用戶審美
  • banner設計整體設計融入IP形象,加強用戶對品牌的形象感知
  • ……

這些優(yōu)點放在三四年前找份工作信手拈來。但如今市場變了。在設計資源過剩的情況下,期望得到一份不錯薪水,僅憑「沒有問題」競爭力似乎稍弱了些。

  • 品定位:工具性產品、內容推薦性產品
  • 目標用戶: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及其家長
  • 學生用戶特征:大腦、身體發(fā)展階段、有強烈好奇心、積極正向的社交、情感需求、個性化需求

前面分析一直到這里我都感覺沒什么問題,下面問題就來了~

01 問題一:現(xiàn)狀問題待深挖

「設計現(xiàn)狀:品牌感知弱;設計樣式陳舊;一致性差、信息層級關系不明確」

在我司這樣寫設計現(xiàn)狀估計被懟,我司一直強調結果導向,也就是說這個設計現(xiàn)狀解決了之后能給產品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好處,如果有如何證明?如果沒有還有必要花資源去做嗎?

工具性產品特性就是用完即走,內容型產品主要以UGC和PGC為主,品牌感知、設計樣式、一致性問題本質上是不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那么這3個問題其實對產品來說無關痛癢。

如果這里設計師向前走一步深挖一下,以身邊的用戶做個定性調研或問卷,最后得出具體的3個問題,再根據(jù)得出的問題推導設計目標,最后把這整個過程寫到測試題上是非常加分的,每一步合理且嚴謹。

以上是我之前寫的設計如何提升話語權中的設計工作流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翻來看看,其中挖掘問題這塊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后面的設計目標。

由于前面設計現(xiàn)狀提出的問題可能根本不是解決產品真正的問題,所以得出的設計目標其實也是錯誤的推導。單擰出這里設計目標的3個點,其實非常套路,因為這3點放在任何產品上都成立。

比如針對電商產品:強化品牌認知、視覺語言升級、簡化層級,提升易用性,好像也沒毛病,面試官看到這里后面不用看都知道你的答案了,那么在視覺部分如果如果不夠出彩,那么結果可想而知。

02 問題二:頁面布局&交互方式

方案A:

  • 方案A和設計改版前布局上幾乎沒有差異,僅設計樣式上的更新
  • 方案A活動區(qū)1膠囊banner使用IP形象沒有考慮拓展,如果換一個活動怎么做出2個活動之間的差異?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 方案A弱化活動區(qū)2模塊,可以看出是突出瓷片區(qū)和球區(qū),解決信息層級關系不明確這個問題,但是整個底部色彩明顯就暗沉了,是否符合小初高學生用戶的審美?或者說有沒有更合適的方案?或者改版前靠運營活動拉新,這樣改版造成數(shù)據(jù)下降怎么解決?

方案B:

1)交互方式

方案B中可以看出該同學想提升瓷片區(qū)和球區(qū)點擊率,但是首頁交互用一個不太常見的方式去擴充的內容承載能力??梢钥吹绞袌錾洗蠖鄶?shù)APP首頁都沒有加入很復雜的交互方式,對于低齡用戶是否越簡單越好呢?當然我這僅是個猜想需要去證實。

這讓我想起工作中常常遇到一種情況,產品需求通常是一直加頁面上加內容,做上個需求時,設計需要重點突出模塊A,等到做下個需求時設計又要突出模塊B…這樣不停的累積疊加,重點內容越來越多,界面越來越花越來越沒重點,作為設計師的你是怎么解決呢?

2)頁面布局

為了創(chuàng)造出人眼遵循的正確途徑,我們需要了解眼睛是如何處理信息的。如果你能預測用戶的視線將會占有極大的優(yōu)勢,在布局頁面元素時前,你就可以知道優(yōu)先的該擺放在什么位置,一旦你知道你想要用戶先看到什么,你就能可以通過視線的規(guī)律將你的重點內容放在用戶的“熱點”里。

所以容易點擊 ≠ 點擊,所以改版前的方案瓷片區(qū)+球區(qū)放頁面上方也不能全盤否定。

頁面布局的核心——讓用戶快速獲取信息。不管是看拼多多還是美團,工具型產品更明顯,打開APP的最初目的都在界面上尋找信息,找到后就操作,然后繼續(xù)找……如此循環(huán)。別說你就逛逛,你逛著逛著為啥就買了,因為你潛意識逛就在判斷這個東西自己是否需要。

所以點擊流程應該是:訊息被看到 → 判斷是否需要 → 是否點擊。內容放在易點擊區(qū)域,只能說明該內容容易被操作,那操作動機是什么?你再怎么容易點擊,一個界面就一個按鈕,他不需要也不會點,俗話說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的道理,設計要做的應該是加大這個點擊動機。

截圖右側是目前線上版本,可以看出該產品對不同年齡用戶精細化運營。兩個版本比較可以看出拍照搜題是該產品核心功能,其它功能針對不同年齡用戶層設計,2個版本都遵循第一視覺區(qū)原則。

另外:頁面內容布局考慮了用戶習慣,但是我們需要觀察小孩子使用手機方式,用父母手機、自己手比較小,如果怕摔很可能是雙手去使用手機,而圖示是單手使用手機用戶的習慣,操作體驗合理性需要證明。

03 問題三:內容差異性

在課程推薦這塊融入統(tǒng)一的IP形象,統(tǒng)一的品牌色,封面的差異性需求仔細讀文字才能區(qū)分,這個設計看著就很不專業(yè)。

前面學生用戶特征:大腦、身體、心理發(fā)展階段強烈好奇,個性化需求,統(tǒng)一的模板完全違背了用戶特征,再不濟也可以用課程標題文字字數(shù)區(qū)分課程封面,3個字、5個字、8個字…不同字數(shù)設計不同排版的封面區(qū)分不同的課程。

我記得之前K12課程火爆的時候,封面通常是講課老師形象+不同的背景色區(qū)分,既可以傳達老師的專業(yè)性,又可以區(qū)分不同的課程,還是比較好的解決方式。

04 如何解決

說了這么多相信看到這的同學肯定會說BB了這么多,咋不看你動個手啊,動動嘴皮子誰不會啊!其實還是我前面一句話,設計師工作到3年或以上,設計水平差異性很小,到這時候是設計思維的差異,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前面提到提高瓷片區(qū)的點擊率,該同學的解決辦法是改變交互方式放在易點擊區(qū),如果是我,就現(xiàn)狀問題這塊,我會深挖:

  • 周圍K12用戶做個調研,聽聽用戶的聲音,及各種渠道的用戶反饋
  • 競品分析,琢磨差異點背后邏輯
  • 網上可以收集到的各渠道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分析
  • 結合自己使用體驗總結分析

至于如何做調研、做競品分析……這些資料網上很多,后面有機會可以和大家討論。我們只有在深入了解后重新定義要解決問題,重塑設計目標,設計目標定下后就設計執(zhí)行了。

注: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本文由 @見賢設計筆記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個設計師是在脈脈上發(fā)帖的嗎,我好像看過帖子

    來自湖北 回復
  2. 關于這篇(設計師這樣復盤成長更快)沒有看到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是的,我發(fā)微信公眾號了,如果想看搜 見賢設計筆記 后續(xù)有時間我復制過來??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