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經理”到“故事講述者”:如何用敘事思維重塑產品文檔

悲喜
0 評論 911 瀏覽 3 收藏 5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在傳統(tǒng)的產品管理工作中,產品經理往往專注于需求分析、用戶體驗和項目管理,但往往忽視了一個核心能力——敘事思維。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敘事思維重塑產品文檔,將產品邏輯轉化為用戶可理解、可共情的體驗。

大多數(shù)文章聚焦于需求分析、用戶體驗或項目管理以及產品設計等傳統(tǒng)領域。今天我們來分享另外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產品經理核心能力-敘事思維(Narrative Thinking),這不是簡單的“講故事”技巧,而是一種將產品邏輯轉化為用戶可理解、可共情體驗的系統(tǒng)方法。下邊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為什么產品經理需要成為“故事講述者”?

傳統(tǒng)產品文檔常陷入兩個極端:要么是干癟的功能清單,要么是冗長的技術說明。80%的產品需求文檔(PRD)在開發(fā)過程中被誤解或忽略。而優(yōu)秀的敘事思維能解決這一痛點:

  1. 降低溝通成本:用“用戶旅程”替代功能列表,讓開發(fā)團隊直觀理解產品價值。
  2. 增強用戶共情:通過場景化描述,幫助團隊站在用戶角度思考。
  3. 提升決策效率:用“如果…那么…”的敘事結構,清晰呈現(xiàn)不同方案的影響。

敘事思維的三大核心框架

1、角色-沖突-解決模型(RCS框架)

借鑒經典敘事結構,重構產品需求描述:

  • 角色(Role):不是簡單的用戶畫像,而是賦予性格、動機的“故事主角”。
  • 沖突(Conflict):明確用戶當前的真實痛點,而非表面需求。
  • 解決(Solution):產品如何成為故事中的“英雄”。

案例:外賣APP的“超時焦慮”敘事

王女士(角色)在重要會議前只有30分鐘午餐時間,每次下單都擔心配送延誤(沖突)。我們的智能ETA系統(tǒng)(英雄)會綜合天氣、路況等10+因素,提供±3分鐘精準預測(解決)”

2、時間折疊法:壓縮復雜邏輯

產品經理常陷入細節(jié)漩渦。時間折疊法通過三個時間維度組織信息:

3、反事實敘事:驗證需求的利器

通過構建“如果沒有這個功能”的平行宇宙,檢驗需求真實性:

“如果取消社交APP的”已讀回執(zhí)“功能:

  • 正面影響:用戶壓力減小。
  • 負面影響:商務溝通效率下降。
  • 驗證結論:需要提供開關選項而非完全移除。

實操工具箱:讓文檔“活”起來

  1. 情緒曲線圖:用可視化方式展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情緒波動。
  2. 對話腳本:模擬用戶與產品的真實對話(包括抱怨和贊美)。
  3. 故事板:用6格漫畫形式描繪典型使用場景。
  4. 未來新聞稿:以產品上線后的媒體報道口吻撰寫價值說明。

你的敘事思維成熟度測試

回答以下問題,評估你的敘事能力:

  1. 能否用1個故事解釋產品核心價值?
  2. 文檔中是否包含至少3個具體場景?
  3. 開發(fā)同事能否復述你的需求故事?
  4. 是否預設過用戶可能產生的誤解?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產品經理的競爭維度正在從“功能設計”轉向“意義構建”。掌握敘事思維,你輸出的將不僅是文檔,更是能讓團隊為之奮斗的產品愿景。

本文由 @悲喜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750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程序介绍、小程序搭建、优化设计规范和功能设计指南
专题
3506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1572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用户增长是一个复杂体系,涉及产品、运营、市场、技术等多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增长方法论。
专题
1538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的设计指南。
专题
69535人已学习26篇文章
学会数据化运营能够提升效率,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