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用戶分析體系,而不是羅列DAU

0 評論 376 瀏覽 4 收藏 8 分鐘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用戶分析常止步于數(shù)據羅列,缺乏深度洞察。本文通過分層分析、渠道追蹤和行為洞察,提供了一套緊密結合業(yè)務的用戶分析體系,助力團隊從數(shù)據中提煉價值,驅動精準運營決策。

用戶分析經常做,但實操的時候,經常止于羅列:“性別、年齡、地域、活躍、留存、流失、轉化、RFM……”數(shù)據擺了一大堆卻沒有什么結論。

如何將用戶分析做得更體系化,得出對業(yè)務有意義的結論,今天系統(tǒng)講解下,同學們記得先贊后看哦。

第一步:用戶價值分層

做用戶分析,最怕:沒數(shù)據。大廠用戶畫像看著光鮮,和他們采集的用戶數(shù)據多有直接關系。不管什么企業(yè),一定有:消費數(shù)據。第一步可以從這里開始。從消費記錄里,可以區(qū)分出來:誰是高消費用戶。這是后續(xù)所有分析的起點。

注意:識別高消費,不是簡單地統(tǒng)計一下過去一年消費金額。而是要用生命周期的觀察方法,觀察用戶從注冊開始的消費分布。不同的分布形態(tài),意味著不同的用戶運營策略(如下圖)。

第二步:用戶來源渠道分析

識別出高消費用戶以后,可以進一步思考:高消費用戶是從哪些渠道來的。找出高消費用戶來源多的優(yōu)質渠道。之后,提高優(yōu)質渠道投入,削減劣質渠道投入,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這樣,即使暫時沒有轉化路徑數(shù)據,也能做初步分析(如下圖)。

之后,可以逐步推動業(yè)務,完善轉化路徑的數(shù)據采集,對廣告素材、轉化流程、引流產品、引流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提高拉新質量。

第三步:用戶活躍情況分析

解決完拉新問題,可以進一步思考:

  1. 存量用戶活躍程度如何?
  2. 哪個群體需要幫上一把?
  3. 幫一把以后,誰的消費能提升?

站在用戶運營的視角,不同消費層級+不同活躍程度的用戶,運營的思路也是不同的。因此,整理出用戶活躍情況分層,很有用(如下圖)。

活躍分析,是羅列數(shù)據的重災區(qū)。先不要陷到細節(jié)里。先把:

  1. 用戶消費頻次
  2. 用戶互動頻次

做矩陣分析(如下圖)看清楚大方向,再往細節(jié)深入。

第四步:用戶活動參與分析

經過前三步,已經對三個基礎問題有了了解:

  1. 誰是高價值用戶
  2. 用戶從哪里來
  3. 用戶到哪里去

之后可以思考:如何提升用戶價值。最好用的手段就是優(yōu)惠活動,因此可以從這里入手。

常見的優(yōu)惠有五種形式

  1. 滿減型:買XX元商品,優(yōu)惠XX金額。
  2. 折扣型:XX商品,原價X折銷售
  3. 買贈型:買XX件商品,得Y件贈品。
  4. 用券型:使用X元抵用券,抵扣訂單金額
  5. 積分型:消費得積分,積分再抵現(xiàn)/兌換禮品

這五種形式的數(shù)據有可能非常混亂!特別是在同一張訂單,能同時使用2-3條優(yōu)惠規(guī)則的時候。很多公司的開發(fā)非常懶,沒有單獨做活動標簽庫,也沒有做活動表、商品表、訂單表、用戶表、積分表(俗稱:促銷五表)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導致數(shù)據混亂不堪。

理論上,需要:

  1. 促銷五表關聯(lián)清晰
  2. 避免全品類/無門檻的券
  3. 避免用戶抵用券/商品抵用券疊加

這樣才能有清晰的數(shù)據可分析

有了這些基礎數(shù)據,分析就大有可為:

  1. 哪些用戶是優(yōu)惠敏感型?哪些是不敏感的?
  2. 不敏感的用戶,忠于什么商品?從哪些渠道來的?多拉這種人進來!
  3. 敏感的用戶,是否薅羊毛薅過量?業(yè)績不足的時候,拉他們出來頂上!

第五步:用戶接觸渠道分析

最后,還可以看:留存的用戶在哪些平臺出現(xiàn),流失的用戶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哪些平臺。這樣就不至于像報喪鳥一樣,只會喳喳:“用戶要流失啦!”而是能具體給到:“我們能在XX渠道把用戶撈回來”。

如果是對于有門店、小程序、APP、電商網站多種渠道并存的傳統(tǒng)企業(yè),優(yōu)先要做的是分清楚:哪些用戶能通過線上渠道接觸。線下渠道數(shù)據采集少,且主動服務能力弱,還是優(yōu)先看線上。

如果是以APP/小程序為主戰(zhàn)場的線上企業(yè),則主要對用戶接觸的內容進行區(qū)分。區(qū)分出用戶對哪些內容(新品?活動?時尚?健康?節(jié)日?……)感興趣,從而選擇更好的內容激活用戶。

這一套用戶分析體系搭建,是緊密結合數(shù)據采集過程的,充分考慮了:萬一沒有數(shù)據怎么辦。由淺入深的推動(如下圖)。

這一套用戶分析體系搭建思路,其分析思路,是站在業(yè)務視角,思考如何運營用戶:

1、高價值用戶是誰?值得我投入多少?

2、我能在哪些渠道,找到這些高價值用戶?

3、存量高價值用戶,誰還在活躍,誰已經流失?

4、我能用什么手段,保留存量的高價值用戶?

5、存量的低價值用戶,是否有激活可能?怎么激活?

這種目標感強的分析,遠比列出來:“男女比例4:6”“25歲-30歲占比30%”更能解決問題。并且在推動業(yè)務的過程中,也能結合運營手段,補充數(shù)據,后續(xù)分析也越做越順,同學們可以嘗試下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433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苹果发布了Vision Pro这款MR头显,而这一产品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空间体验设计的相关可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Vision Pro的设计和交互指南。
专题
7029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什么是产品的商业模式,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专题
101540人已学习23篇文章
做产品难,做运营更难,做APP运营推广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