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AI to B」的叫賣聲,1688就再也坐不住了

0 評論 476 瀏覽 1 收藏 9 分鐘

AI在B端應用充滿潛力與挑戰(zhàn),助力效率提升與商業(yè)平權。

AI正在肉眼可見地泛化與下沉:有問必答,能陪聊,還是打工人給自己找的一個免費助理。

見此情形,B 端商家有點急了。大模型如此全能,AI對一門生意的理解和經(jīng)營,是不是也應該發(fā)揮點作用?

只是跟C 端用戶的拿來主義不同,AI提高B 端生產力的前提是懂這門生意,甚至可能需要進一步精調訓練大模型。

雖然「AI to B」好看不好吃,但沒有人敢,也沒有人愿意錯過。產業(yè)鏈的每個角色或主動或被動,都被這場AI風暴所裹挾。

1.好看不好吃的「AI to B」?

一個春節(jié),所有人都患上了AI焦慮癥。尤其是面對「AI to C」的火熱浪潮,血統(tǒng)純正的B類商業(yè)平臺也坐不住了。

在近日1688舉辦的好生意大會上,核心的議題就是如何用AI讓生意更簡單。整個大會給人的感覺就是,1688 看到大模型迭代能力如此之快,開始擔心鏈接工廠的主場是否會被新的角色替代,這個中國最大的B類商業(yè)平臺不想踏空「AI to B」紅利。

目前1688已經(jīng)有超過一億的年度活躍買家,很多買家希望AI能更好服務他們個性化和輕定制的采購需求。而平臺上超過一百萬的源頭廠商,則希望得到更有效的AI解決方案去幫他們打造柔性供應鏈。

雖然需求旺盛,但是AI響應B 端能力卻不如C 端那樣,可以即插即用。

相比C端應用的普適性,娛樂性,解決問題的即時性,B端生意要更復雜,更個性化,鏈條也更長。B類商業(yè)平臺對模型能力的要求不盡相同。最基礎的,不同行業(yè)所需構建的知識庫天差地別,知識壁壘的跨越就是一個難題。

再進一步,同樣是電商領域的AI 客服,C 端買家跟B 端買家要解決的問題又不一樣。前者通常是默默下單,有問題幾個對話輪次可能就解決了;后者不然,需求復雜,決策鏈條長,有現(xiàn)貨,有定制,還存在大量復購和議價。

其實這是B 端的共通問題,他們存在大量非結構化和差異化的元素,簡單搜索和推薦難以深度匹配他們的需求,更談不上給予他們商機發(fā)現(xiàn)和決策指引。

當然,除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之外,國內B 端付費習慣的歷史問題,間接導致AI 在B 端推進的速度似乎有點慢?,F(xiàn)在1688已經(jīng)把平臺所有AI產品全部免費,可謂開了B類電商的先河,也足見其押注「AI to B」的決心。

但「AI to B」好看不好吃,要想吃到紅利,需要極大勇氣、耐心和運氣。對1688來說,它需要拿出自己在產業(yè)帶重投入時那種「結硬寨、打呆仗」的笨辦法。

2.AI?帶來的平權和效率?

回到根本,AI在B 端做生意這件事上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

以電商為例,1688過去一直試圖拆解生意鏈路,根據(jù)買賣雙方的需求,圍繞「找挑詢付履」,技術團隊試圖抽離出AI 可以發(fā)揮關鍵作用的場域或環(huán)節(jié)。最后是聚焦在商機、商品、搜推、客服和經(jīng)營幾個場景,提煉出十幾個AI 項目,重點發(fā)展。

如果站在橫向的維度,他們似乎打算通過AI 解決兩件事:平權和效率。

以選品為例,很多超級買家可能會搭建上百人的團隊,從收集數(shù)據(jù)到選品會,再到成交,他們固定時間內可以并行運作所有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個人的小B,不論從覆蓋半徑還是財力,都沒法與之相提并論。

但是AI 時代,也許這兩個群體的商業(yè)戰(zhàn)斗力可以趨于拉齊,這就是所謂的AI 平權。

除平權之外,AI 在B 端解決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效率。

B2B 產業(yè)生意鏈條長,左右因素復雜,這讓決策變得困難。一位經(jīng)營輕奢連衣裙、服務中年女性的商家,需要尋找一款一定價格區(qū)間、口碑評價好的熱銷商品,傳統(tǒng)的做法,是不斷嘗試搜索關鍵詞提高成功可能性,但AI 可以基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邏輯推理提高匹配效率。

平臺會根據(jù)海量交易數(shù)據(jù),通過生意貨盤、興趣、采購偏好等對買家進行分層,然后用AI大模型結合賣家供應鏈能力和履約的穩(wěn)定性做一個匹配。

1688 在大會上給了一個數(shù)據(jù):啟動這個模型兩周時間,灰度了 5% 的商家實驗,目前回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商家GMV 平均增量達到 7.5%。

AI 輔助決策只是其中方面,除此之外,AI 生成圖文、客服、運營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都關乎效率提升。

可以預見,隨著「AI to B」的發(fā)展,商家能觸達過去不愿意服務、服務不好、服務不了的「小B大C買家」。甚至B和C、內貿和外貿、線上和線下、國內和國外的生意邊界都變得模糊。

3.AI解決問題的深度更重要?

AI解決問題的寬度不是瓶頸,重點在于處理問題的深度。

目前,很難寄希望AI 能創(chuàng)造多大規(guī)模的GMV ,客戶的使用率、使用時長和有效性,是平臺和商家最關注的。

普通人使用AI 產出的結果往往不僅取決于AI 本身的能力,也跟輸入Prompt(提示詞)的精確度相關。B 端用戶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產品,使用的效果卻很不一樣。

一家義烏的電商供應鏈公司,春節(jié)后接入了1688的AI數(shù)字員工之后,公司幾乎進入開掛局面。

AI 客服能跟買家進行多輪對話,甚至能根據(jù)之前訓練的價格段與對方談價,確定交易,AI直接推送合同給對方。你能想象嗎,一年幾個億的生意,只有一個人工客服,其他工作都靠AI 完成。除此之外,維護老客戶,喚醒沉睡客戶的工作,也都交給AI。AI 完全掌握他的產品、材質、工藝、流程甚至庫存和利潤,幾乎可以當一個傻瓜式的智能存在。

當然,這一切收獲是他花了大量時間,針對AI做了大量訓練工作的結果。

與此同時,另一位商家卻感到迷茫,似乎也就解放了一些時間精力,節(jié)省了一些人員成本,生意效果卻沒有突破性飛躍。這可能跟他投喂AI 語料,建立知識庫的水平,開放數(shù)據(jù)權限的程度等有關系。當然,也離不開所處行業(yè)的特性和發(fā)展階段。因為AI在B類行業(yè)的滲透也是分波次、漸進式的。

所以你看,起點相同,但是思路不同,方式不同,行業(yè)不同,甚至運氣不同,就會形成完全不同的局面。

已經(jīng)下水的人,體感不同,站在岸邊的人也在尋找入水角度。不管怎樣,AI對B類產業(yè)的滲透勢在必行,有的肉眼可見,有的于無聲中潛移默化地改變。這一切僅僅是開始,畢竟AI 現(xiàn)在解決的都是已知問題,那些未知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作者【新莓daybreak】,微信公眾號:【新莓daybreak】,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228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商业保理,即保付代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商业保理的讲解。
专题
1316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对企业而言,计费管理系统是相对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系统,那么,怎么搭建计费管理系统呢?你了解计费系统的主要功能吗?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计费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319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今获客渠道及方式也有很多。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获客渠道及方法。
专题
1230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私域,很多的企业都对私域的发展进行了布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私域模型。
专题
1953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什么是中台?为什么要建中台?中台建设的切入点在哪?本专题的文章将提供这些问题的解答。
专题
1407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很多产品中,搜索都是其中比较基础且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搜索的设计、逻辑、交互等问题也是需要特别注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电商搜索功能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