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決策?
在信息不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是產品經理和企業(yè)管理者經常面臨的挑戰(zhàn)。本文從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貝索斯的決策心得出發(fā),探討了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快速而有效地做出決策,供大家參考。
如何在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決策?
可能是產品經理最常遇到的問題,而決策質量直接影響其能力評估。
- 為什么需求A優(yōu)先級高于需求B?
- 為什么選擇方案B而不是方案A?
- 為什么做A功能,而不做B功能?
- 等等。
最近讀到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貝索斯的決策心得,頗受啟發(fā),分享給你。
亞馬遜一直被外界稱為是一家以數據驅動決策的公司,但貝佐斯卻一直鼓勵員工:有些重要的決策需要憑借“直覺”完成。例如,Prime會員服務,盡管財務專家因其看似“災難性”而反對,他仍憑“直覺”推動,最終收獲巨大成功。
為什么?
貝佐斯說:做決定不能一刀切,在決定之前,問自己兩個簡單的問題:
第一,這個決定的后果是什么?第二,這個決定是否可逆?
如果決定是可逆的,則由數據或初級人員快速決定,速度優(yōu)于正確率。
如果非要像大公司一樣,采取“大共識流程”,可能決策速度過慢,并非最優(yōu)策略。反之,快速決策并行動,即使不是最優(yōu)策略,卻可以快速試錯,獲取到正確的路徑,讓你在競爭中不敗,哪怕為此付出了一些試錯成本,收益也高于決策過慢而付出的成本。
我們日常中的大多數情況,都屬于可逆決定,所以在你掌握70%信息時,即可做出決策。如果堅持要到90%的話,那可能已經慢了。
比如互聯網軟件行業(yè)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策略,本質上屬于可逆的。錯誤決策的成本,與快速找到正確路徑和占領市場份額的收益相比,微不足道。所以直接由產品經理根據數據情況,即可決策。
如果決定是不可逆的,則由適合資深領導層或獨立團隊,采用“非常慢且慎重”的“直覺”式決策。
貝佐斯稱這類決策為“單向門”。即一旦你到達了門的那一邊,但你不喜歡你看到的東西,這個時候,你已經沒法回到之前所在的地方了,你想想多可怕。
為什么“直覺”二字要打引號?
因為它不是單純依賴直覺,而是基于經驗和原則作出決策。
比如貝佐斯所遵循的原則是“客戶至上”,這個原則指引他作出眾多“直覺”式的決策——Prime會員服務、引入第三方賣家、一鍵下單等。
以Prime會員服務為例,它屬于開創(chuàng)式的模式,沒有先例。同時,沒有一個精通財務的人支持,他們都認為是一項“毀滅式”的服務。事實證明,他的“直覺”是對的。
為什么需求A比需求B優(yōu)先級更高?
前文《SaaS產品五大原則》和《如何有效判斷需求優(yōu)先級》中,分享過需求價值公式:需求價值 = 客戶數 * 用戶量 * 需求頻次 * 需求阻塞度。
當時沒有一個合適的框架判斷:高頻通用需求A和低頻阻塞需求B,如何判斷優(yōu)先級?
如果采取“后果是否嚴重”和“是否可逆”框架進行評估,則需求B優(yōu)先于需求A。
原因在于需求B可能會(50%概率)導致一家客戶丟失,這是不可逆的結果,而需求A雖通用且客戶數大,但結果卻是可逆的。
當然,前提是需求A通用,卻不阻塞,反之,結果則又不同。
為什么選擇方案B而不是方案A?
前文《功能設計:如何將復雜的功能抽象成簡潔易用的設計?》中,分享過一個案例。
客戶A是一家制造企業(yè),實行白班和夜班雙周交替的工作制度。
白班時間為早上8:00至晚上20:00,中間有兩次休息時間(12:00-13:00與17:00-17:30);夜班時間為晚上20:00至次日8:00,也有兩次休息時間(與白班類同)。
每個班次的班后2.5小時算作加班(即白班加班時間為17:30至20:00,夜班加班時間為次日5:30至8:00),加班工資為正常工資的1.5倍。
方案A是:以工作時段為基礎,采取附屬關系(即是否允許班前加班、班后加班),來解決制造業(yè)客戶的安排加班問題;
方案B是:把工作時段、加班時段、休息時段抽象為同一個維度的實體,以自由組合的方式,解決制造業(yè)客戶的安排加班問題。
方案A實現周期短,擴展性不足;方案2實現周期長,擴展性強。
怎么辦?
采取“后果是否嚴重”和“是否可逆”框架進行評估。
如果方案A比方案B工期少1個月,評估周期延遲一個月的后果,需考慮延遲對項目整體影響。若延遲導致嚴重后果,如客戶流失或市場機會喪失,則應優(yōu)先選擇方案A。
如果后果不嚴重,只是客戶的“催促”、“抱怨”等,不會影響到客戶決策(如退費),則應優(yōu)先選擇方案B。盡管前期成本高,但可接受,否則方案A的后期兼容和運維成本可能更高,且不可逆。
SaaS產品是否要做PaaS平臺?
上面的案例,基本屬于大多數情況下的決策,由初級人員依賴數據即可決策。
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它可能無法有效通過數據決策,而需要依賴“直覺”。
SaaS產品是否要做PaaS平臺?
單純從財務回報率看,PaaS平臺一定不是一家SaaS企業(yè)的必選項。因為它的投入周期長,成本高(一般幾億至十幾億之間),財務回報不明確。
即使你可以從市場規(guī)模、市場滲透率、復合增長率等進行數據分析,但一般這類數據都比較虛高,不同機構的統(tǒng)計口徑差異大。
所以最后的決策,還需依賴CEO或核心高管團隊,依賴“直覺”進行決策。
如果你信奉“長期價值主義”和“大客戶戰(zhàn)略是核心”,建設PaaS平臺可能是一個明智選擇。PaaS平臺能深化客戶關系,提供定制化服務,增強客戶粘性,符合長期價值和大客戶戰(zhàn)略
如果你堅信“標準化是規(guī)?;ㄒ唤夥ā焙汀俺掷m(xù)盈利是SaaS企業(yè)的唯一出路”,可能不需要建設PaaS平臺。此時,應專注于優(yōu)化現有SaaS產品,提高標準化程度,確保持續(xù)盈利
這一切都取決于你的“直覺”和原則。
擴展:貝索斯的人生“最小遺憾框架”決策法
除了上述的決策框架外,貝佐斯分享了一個人生重大決定的決策框架:遺憾最小化。
它強調在做出重大決策時,考慮未來可能產生的遺憾。這種方法鼓勵我們選擇那些即使在短期內困難重重,但從長遠來看能減少遺憾的路徑。在應用此框架時,應深思決策的長期影響,并權衡不同選項可能帶來的后悔程度。
即當面臨人生或事業(yè)的重大選擇時,你可以問自己:“如果80歲回顧人生時,這個決定會讓我感到遺憾嗎?”
比如1994年,貝佐斯決定辭去華爾街的工作,創(chuàng)立亞馬遜,他所遵循的就是“遺憾最小化框架”。
比如北漂十年后,你是否決定離開北京?
專欄作家
邢小作,微信公眾號:產品方法論集散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在線教育的產品,關注互聯網教育,喜歡研究用戶心理。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