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需求和臆想綜合癥——一個近期失敗案例后的思考
在創(chuàng)業(yè)和產品開發(fā)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挑戰(zhàn):如何區(qū)分真實需求與偽需求,并避免陷入臆想綜合癥的陷阱。本文作者Kalening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從開設牛油果冷飲店的故事出發(fā),探討了偽需求的識別與產品開發(fā)的現實問題。文章深入分析了需求驗證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關于如何避免在產品開發(fā)中產生不切實際預期的洞見。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保持清晰的思路,避免陷入自我臆想的誤區(qū)。
筆者有一段時間沒有寫一些思考了,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一是本身社交這個行業(yè)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即便大部分從業(yè)者選擇往海外發(fā)力,收效甚微;
二是筆者感覺在21-22年的文章中早已經把社交一些核心的想法都寫出來了,后面再有就是分析產品一類,分析多了意義不大;
三是筆者現在是freelancer,平時跟我哥做點亮化照明的活,同時正在跑兩個創(chuàng)業(yè)小項目,都跟社交賽道沒有聯系。
今天偶然在刷b站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視頻的核心內容是:up主講述了自己突然發(fā)現有找搭子的需求,問了身邊的人也有這種需求,因此花近百萬做了一款搭子App,最終結果只賺了幾十元。
結果很諷刺,過程也很心酸。這里筆者只討論對需求的看法。偽需求陷阱
“偽需求”這個詞不新鮮,字面意思也很明確,經常也被人們掛在嘴邊。很多時候開發(fā)者還是很容易掉進到“偽需求陷阱”里。
這里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可能會更好解釋和理解“偽需求”。
今年5月份,我和我哥在秦皇島開了一家牛油果冷飲店。與其說店,不如說是一個小亭。不過味道很好喝,受眾不多。
其實我本意想把店開在夜市里,但某些原因只能開到了一家花園餐廳里靠路邊的小角落。店鋪離秦皇島海底世界很近,生意卻不怎么樣。這其中有很多客觀因素才造成這種局面,因此筆者只好想著趕緊關門。
重點來了:本來餐廳里的員工在我這里買冷飲是有很大折扣的,我哥認為他們會光顧很頻繁,可很奇怪的是他們從來沒有過來消費過。我當時認為這是一個偽需求。
直到我要離開一段時間,雇了一個女兼職大學生后,陸續(xù)有餐廳員工過來買冷飲了。
天熱口渴買水是一個很強烈的需求,但筆者在店里的時候就沒有員工愿意消費。而女兼職大學生來了之后,陸續(xù)就來買冷飲了?
明明看似是一個剛需現象,為什么在筆者看來是偽需求?
一是冷飲有很多替代產品,比如汽水、茶飲、奶茶等等,餐廳員工可以選擇很多途徑和各類廉價飲品來替代店里的冷飲產品;二是為了獲得年輕漂亮的女兼職大學生的聯系方式是值得去買一杯店里的冷飲。
筆者想說的是,無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偽需求一直都存在,尤其是當你發(fā)現這個剛需后,為什么沒有別人去做一筆生意去滿足這個需求呢?
所以要仔細思考一下:需求者真正要解決什么問題?他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為什么市面沒有類似產品來解決問題?
就如筆者的冷飲店,在改變地理位置后,它其實是并不值得投資:一是人流量有,但全是非標用戶;二是沒有想到我哥跑了六七個部門,始終沒有辦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導致線上生意和推廣停滯;三是即便沒有租金,這種投資意義不大。產品的臆想綜合癥
在沒有進入產品研發(fā)公司之前,我一直是以一個編輯身份游走在各個出海產品之間,東瞅瞅西看看。我自認為不善于分析產品,因為長時間寫作后會形成一套比較熟悉的寫作規(guī)律,導致內容整個框架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化。
個人認為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對產品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后來有幸進入產品研發(fā)公司,逐漸也就熟悉起來了??闪钗覔牡氖?,每當有一個“自認為靠譜”的想法后,總會進入一個“臆想綜合癥”的狀態(tài)。
產品的臆想綜合癥的概念是指在產品開發(fā)、設計、推廣或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過度想象、不切實際的想法或預期的現象。例如,產品團隊可能對產品的功能、市場反應、用戶需求等有過高或不切實際的設想,導致在實際開發(fā)和運營時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
依稀記得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我并不是很關注老板給我講這個市場有多大,自己的產品能做多少營收。首先我一定會看目前這個賽道上的天花板是哪款產品,它從0到1的過程,以及它的營收。
我并不是對自己做產品沒有信心,而是產品還沒有做到1的時候,長遠規(guī)劃是會干擾到前期跑通產品的思路。做到10或100的時候要考慮的問題和做到1考慮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可常常還沒有跑通就想著以后怎么怎么樣。
還是用我的牛油果冰沙店為例。由于在進冷飲杯子的時候比較匆忙,忘記了印Logo在上面。我哥建議再買1000個定制Logo的——被我堅決否定了,我則用定制杯套解決了。在我哥看來,他認為暑期生意會好起來,再進1000個杯子也能消化掉。最后我否定了這個想法。
至少我創(chuàng)業(yè)的風格在最少的支出下解決現有問題,而不是臆想未來盲目增加負擔。
冰沙店是我的產品,其實我自己也在最初的時候陷入了臆想綜合癥——暑期絕對會是大賣,可很快就擺脫了。因此這次小創(chuàng)業(yè)沒有虧多少,但至少也讓我理解了:即便要跑通一款小產品,也要盡可能規(guī)避偽需求和盲目幻想的問題。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社交產品筆記】,微信公眾號:【社交產品筆記】,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