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結構化思維能力?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訓練自己的結構化思維,來幫助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執(zhí)行。本文總結了“結構化思維訓練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
結構化思維是一個很大的話題,近期有多位讀者留言,想讓我聊一聊,我也梳理了一些“結構化思維訓練方法”,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我不喜歡引經據典聊高大上的“是什么”、“為什么”,所以本文只說“怎么做”。
一、向先進學
之前的公眾號曾經分享過王戴明老師講的產品經理四大學習方式,從另一種定義來講,我認為都可以歸納為“向先進學”。
我們要做一件事,一定要對它有一個大體的輪廓認知,即知道目標在哪,缺什么補什么。
比如我們可以尋找相關的思維模型或書籍,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字塔思維”(自下而上的歸納總結,和自上而下的逐級拆解)。
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是《麥肯錫結構化戰(zhàn)略思維》,星球里也有這本書的讀后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一讀。
我們還可以多觀察前輩們如何結構化表達,這一點,我今年在聽領導分析問題時,有強烈的體會。
我也加入了幾位前輩的知識星球,偶爾會瀏覽其中的提問,很多自己沒有思路的問題,看到星主的回復之后簡直拍案叫絕。
在感嘆之余,我會揣摩星主文字背后的思維方式,并試著把這種方式代入自己的習慣中。
二、覺察自己的思維慣性
培養(yǎng)自己的結構化思維習慣,其實就是改變自己“非結構化思維習慣”。但凡是對自己某種習慣的改變,前提都要先做到自我覺察。
即我們要及時覺察到自己的幾類常見的思維慣性。
1、個體思維慣性
我們經常只站在單個個體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忽視了組織、社會等維度的原因分析。或者說是從微觀角度、表象思維來分析。
比如一個項目為什么會延期,從個體思維來講會有很多很多原因,每個任務節(jié)點遇到的困難,每個團隊成員展現的能力不足,都是項目延期的原因。但在非個體思維的角度看,這是項目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團隊協作模式上的問題。
所以,覺察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性,是改變的開始。
2、自我的思維慣性
自我思維和上面提到的個體思維有所差異,自我思維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即缺少“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比如上文提到的項目延期問題,產品經理會有自己的理解,開發(fā)工程師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同理,測試工程師、項目經理、客戶、領導等不同角色,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時,自然也不會具備結構化思維能力。
3、當下的思維慣性
另外一個常犯的誤區(qū),則是只看到當下,缺少了對過去的總結梳理,缺少了對外來現象的展望,僅是以現在的結果分析現在的情況,最終呈現的維度也會很片面。
所以,總結來看,對于上述的這些思維誤區(qū),分享幾個我日常使用的分析技巧:
- 任何問題,都可以按時間軸區(qū)分為過去、現在、將來,三個維度;
- 任何觀點,都可以按視角區(qū)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級;
- 任何現象,都可以按范圍區(qū)分為個人、團隊、社會,三個范圍;
- 另外,從管理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所有事物都可以區(qū)分為“供給側”、“需求側”兩個維度,這又是一種結構化拆分的方式。
還有諸如:員工、領導、客戶的角色維度;表象、原因、底層邏輯的深挖;按照名詞定義的拆分,從不同定義出發(fā)分別闡述觀點(詳見《麥肯錫結構化戰(zhàn)略思維》,后面有時間我也會寫一寫關于“定義拆分”的話題)。
掌握以上幾個方法,基本能應對大部分日常問題。
比如面試官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應聘的是初中級職位,可以選擇個人、團隊、公司,三個維度回答;如果應聘的是高級職位,可以選擇個人、團隊、社會三個維度回答。
比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聊項目推進乏力時,有何破局之策(【五千字總結】項目對外推進乏力,有何“破局之策”)。大部分人都會具體到方法層面,而從定義上來說,可以先區(qū)分成“內部推進”和“外部推進”兩大類,再在這兩類的基礎上進行細分。
因此,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拆解、篩選,再結合其他維度的例子適當豐富。
三、刻意練習
那么,有了框架和方法,也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思維慣性之后,如何快速培養(yǎng)自己的結構化思維能力呢?我總結了以下10個具體的刻意練習方法,供你選擇。
1、用工具輔助自己:比如思維導圖這種非常適合整理思路,練習自上而下拆解步驟的工具,真的建議經常用。
2、把筆撿起來:不要只靠腦子想,把筆拿起來在紙上寫寫畫畫。因為大腦空想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是極差的,很多好靈感都會丟失。
3、在日常問答中練習:平時和同事、同行之間聊天時,避免簡單的片段式溝通,學會用一段話表達一個完整的觀點。
4、回答領導的提問:很多時候,領導會讓大家談談看法,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機會。如果你擔心自己說不好,也要會后預演,也要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想清楚,能自己表達出來。練習幾次,就可以主動在會上發(fā)表意見了。
5、模擬面試問題:面試過程中的很多即問即答的問題,都是非常有效的練習機會。甚至同一個問題自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回答,每隔一段時間回答一次,你會發(fā)現自己對問題的認知越來越深入了。我也是在做模擬面試的過程中,又重新梳理了這些思考維度。
6、多找觀點類文章:很多常見的辯證性觀點,網上有很多分析、博弈的文章,各有各的道理,我們可以多看一看他們的結構化表達思路,上下文以及論證論據之間的連接形式,體會這種思維方式其實就是多“熏陶”,熏著熏著,就黑了。
7、找前輩指點:有時自己想10次,不如前輩指點1次,尤其是沒有方向,或者遇到瓶頸時。以自己的局部視野有時不容易發(fā)現問題,則可以找前輩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也許能讓自己豁然開朗。
8、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尤其是在需求洞察、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想當然的思考。很多現象我們的第一反應大概率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不這樣可以嗎?這樣一定對嗎?還有沒有特殊情況?
9、多嘗試邏輯關聯詞:為了讓自己的表達具備邏輯性,我們可以采用邏輯關聯詞。比如因為、所以、因此、然而;比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比如1、2、3。通過邏輯關聯詞的加持,讓自己更注意觀點的邏輯性。
10、在實踐中總結:在行中知,在知中行。知的前提是總結提煉,而非驢拉磨式的悶頭走。所以邊做邊想,才是更有效的提升方式。
最后,提一個非常適合做結構化拆解的“大”問題:你覺得身邊遇到的企業(yè),有哪些問題?這個問題很大吧,如果用發(fā)散性思維,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肯定是不行的。但通過結構化思維拆解,還是可以形成相對清晰的思路。我的方式是先從宏觀進行分類:
- 區(qū)分企業(yè)所處的行業(yè);
- 區(qū)分企業(yè)的類型;
- 區(qū)分企業(yè)的規(guī)模;
- 區(qū)分企業(yè)當下的生命周期。
之后,再基于每個分類單獨、或者組合,細化為中觀的二級分類,比如是公司治理的問題、人力資源的問題、產品定位問題、市場競爭問題、團隊管理問題、流程體系問題等等。最后基于二級分類列舉微觀的現象,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初具結構化的呈現結果。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用,也希望有興趣快速提升結構化思維能力的朋友加入我的知識星球,或者參加我的模擬面試,我們可以好好聊聊~
專欄作家
不想延期,公眾號:不想延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半路轉行的B端泛金融產品,堅持“以實踐驗證理論,以輸出倒逼成長”的目標。點滴珍貴,重在積累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文章很有啟發(fā),支持老師!??!請問如何添加你的知識星球,很期待與老師模擬面試。
感謝認可,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不想延期”,上面有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