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怎么從“跳出去與沉下來”視角,擁抱變化

3 評論 5665 瀏覽 32 收藏 14 分鐘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當產品經理困頓于工資職責以及各項五花八門的工作要求時,大多數(shù)人或許都有一種陷入坑里,不知道如何尋找突破點的瓶頸期中。而這時候,從“跳出去”與“沉下來”視角去思考或許能幫助你找到突破點。

大家總是談到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或者工作要求的時候,總是會提到需要有「商業(yè)思維」,「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也需要站在「用戶角度」,打磨「產品體驗」。但是實際工作了很久,發(fā)現(xiàn)這一些要求,自己總是或多或少會有遺漏,達不到這些要求。所以碰了很多次壁,踩了很多的坑。

我今天想聊的一個主題是關于產品經理的兩個視角: 「跳出去」與「沉下來」。

這也是我最近一段時間踩坑得出的經驗,道理可能大家都懂,都聽說過,但是做起來卻真沒有那么簡單,一起來看看。

01 什么是沉下來?

「沉下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每天都會重復的做一些工作,這些重復的工作會限制住我們的思維。我們會沉浸在這樣那樣的業(yè)務邏輯里面,所以你做任何一個事情你都會想到和這些很瑣碎的事情相關的方面。

例如我接到了一個需求,我立馬會思考,系統(tǒng)需不需要調整?客戶會不會同意這樣做?。抗痰鹊戎惖哪懿荒茉试S你這樣的改動?以及對外的一些接口,文檔等等之類的是否需要調整?

如果需要調整的話,可能又會想的比較多,會考慮一下其他的開發(fā)人員是否樂意改動,測試人員是否有時間跟精力去測試,以及團隊是否有資源去配合你完成這個工作。所以這個時候你做一個需求或者做一個新功能的時候就會很受限。

嗯,這就是沉下來的一個最大的弊端,沉得太深,導致對一項新需求或者新業(yè)務的看法是完全站在執(zhí)行者的角度來思考,而且還是那種思維最局限的那種「執(zhí)行者」。

這種「沉下去」的狀態(tài)持續(xù)的越久,就越難以拔出來,甚至有可能漸漸地就會迷失自己,覺得本就該如此,沒啥不妥。所以大家也會戲謔自己為「需求翻譯官」,因為整天就是沉浸在接收需求,分析需求,處理需求,評審后給開發(fā),然后功能上線。繼續(xù)下一個需求的翻譯過程。

當然它也不是只有壞處,也會帶來的一些好處。比如說做某件事,終究是要有人能夠沉下來思考這些所有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然后一步一步推動這個項目?;蛘哒f,某項工作的完成,需要有能沉下來的人,也需要有這種沉下去的時刻。這樣的話才會有人去完成這些瑣碎繁瑣的工作,才能夠把這件事情成功的推動。

但是反過來講,如果你一直是那種沉下來做事的,那你久而久之可能就會陷入一個瓶頸期。就是剛剛講到的弊端,你可能就跳不出這個圈子。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這篇細枝末節(jié)上面,在產品的商業(yè)性層面或者戰(zhàn)略層面沒有花費很多次時間或者精力去挖掘,那么你所做的的產品可能就是在吃老本,自然的,業(yè)務增長就會進入瓶頸期,那么危機就可能很快就會來臨。

02 什么是跳出去?

最近疫情的影響,我們看到很多公司都受到了影響,所以都在想辦法求變化,求增長。大規(guī)模的變化和增長肯定不是對產品的小修小改就能達成的,此刻就需要有產品經理能 「跳出去」

站在更高的角度,從更廣闊的領域,從商業(yè)價值的這個角度,去思考如何能夠從當前的「危機」中,避開危險,尋找到機遇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戰(zhàn)略,領域和商業(yè)價值這一類的詞的時候,總是會心里發(fā)怵:我就是一個小產品,我能決定的了這些東西嗎?

是的,我也很多次這樣想過,不過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混淆了一個概念,同時也有很多人也混淆了。

從戰(zhàn)略層角度,商業(yè)價值角度去發(fā)掘產品的價值,促進產品的增長,并不是說產品要承擔老板一樣的責任去規(guī)劃方向,帶領公司產品增長,使得產品商業(yè)變現(xiàn),達成戰(zhàn)略目標。而是指從這一層級的角度去思考,跳出來看產品該從什么方向和角度去突圍,去改變,以便于配合公司達成戰(zhàn)略的目標。

所以,一個是承擔所有責任并帶領大家去做;一個是換位思考,提升視野做輔助工作,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支撐角色。

舉個栗子:點外賣這件事,在現(xiàn)在來說其實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放在10年前(2010年左右),讓你來設計一套外賣的系統(tǒng),你肯定會覺得這件事簡直太難了。如果要做外賣平臺,那得去一家店鋪一家店鋪的談,這個點餐的系統(tǒng)還需要考慮支付問題(那個時候微信都沒有,支付寶用戶也沒多少),然后配送又要考慮時效和簽收問題,萬一下單了沒人配送怎么辦,萬一路上丟失了貨怎么辦……

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產品設計中會遇到的也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這些都是站在執(zhí)行者的「沉下來」的角度看的。

而「跳出去」的視角看到的是:目前這一塊行業(yè)的空白,大家目前的訂餐方式是很多不便利的,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在家能吃到很多不一樣的菜別,智能手機正在快速發(fā)展,前面剛有一堆老大哥正打著「百團大戰(zhàn)」,未來這一塊會有很大的空間和機遇……

看到了這些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做這一樣一款產品似乎天時地利已經滿足了,而剩下的就是事在人為。大方向和目標確定后,接下來的就是如何逐個擊破這些困境和挑戰(zhàn)。

即使產品做到最后失敗了,也起碼比前一種因為「沉下來」的思維而限制,所以什么都沒做的結局要好一點。畢竟做了會有一點概率成功,而不做那就是零概率了,只能看著別人一步一步爬上去。

03我該怎么切換視角?

剛剛我們講到了「沉下來」,也說到了「跳出去」,似乎這兩者是一種對立的關系,那么我該怎么切換視角來應對日常的變化呢?

這里我回顧了一下我這段時間踩下來的坑,然后總結出八個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1. 大膽假設

大膽假設其實對應的就是「跳出去」,當我們接觸一個新的業(yè)務,新的領域,新的需求的時候,不要過分執(zhí)著于歷史過往的經驗和當前的局限。跳出經驗思維的框架,從新的角度和高度來看待新的問題。

總是覺得這個東西很難,之前沒有做那肯定是不能做或者有什么東西阻礙了。然后因為畏難情緒,搬出來一堆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來打斷自己的思路,這樣做會影響這方,那樣做又會影響另一方。最后得出結論,這個東西好像不能做或者我們做得沒什么用處。我們還是繼續(xù)優(yōu)化現(xiàn)在的產品吧!

上面提到的這些坑我都踩過,也是對我自己的一個照妖鏡。因為很多時候即使我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也很難做到「涇渭分明」,也容易陷入「沉下去」這種狹隘的思維。只有自己踩了坑,碰了壁,意識到了問題,同時擦亮了雙眼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是掉入「謎窟」了。

所以我之前也和團隊的小伙伴分享過一個心得:不要過分依賴競品,尤其是初期面對新功能的時候。

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一旦看多了競品,依賴了競品,就會潛移默化的限制住自己,別人也是這樣做的,也就做到了這個樣子,那我也跟著做到這個樣子就夠了。固有的思維,老舊的經驗思維限制了對這一塊業(yè)務的探索,導致一昧地參考競品,最后可能結果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2. 小心求證

小心求證對應的就是「沉下來」,畢竟什么宏偉藍圖還是得要靠一磚一木的壘起來。前面有了大膽的假設,那么也就意味著「跳出去」看到了不一樣的色彩,也得到了不一樣的數(shù)據和信息。那接下來就是做好「沉下來」的準備,一步一步地推演,梳理。

推演和梳理的過程肯定會遇到阻礙,但是不要受挫之后就輕易下結論,覺得這件事就做不成了。遇到了阻礙可以姑且算作是一個節(jié)點到了盡頭,然后像思維導圖一樣,另起一個分支,繼續(xù)推演,直到節(jié)點完成,再循環(huán)上述的動作,直到全部分析完成。

最后再將所有的分析一一梳理出來,得出一個大致的產品框架,只要大方向的可以做的,小細節(jié)就可以慢慢地「沉下來」優(yōu)化。

關于小心求證,會有很多方式和策略,這取決于每個人的偏好和認知,只要前面做了大膽假設,那么接下來的小心求證就不會因為思維禁錮的問題而寸步難行。

總結

以上就是我最近產品工作踩了好幾個坑總結出來的經驗,也許道理可能大家都已經知道或者聽說過,但是還沒有實際經歷過的朋友確實需要注意了。

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陷入在「沉下來」的狀態(tài)中,而很少去關注市場,環(huán)境,商業(yè)價值,甚至也沒怎么去了解競品,接觸用戶,發(fā)掘新的增長點。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一塊的困擾,請記得鍛煉自己切換視角的能力,哪怕「跳出去」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也應該避免受到「沉下來」的思維禁錮。

我們永遠無法賺取超過我們認知范圍之外的錢,同樣的也難以做好超越我們認知范圍之外的產品,但是我們可以跳出局限,接觸到「更好」的產品是怎么樣的,從而擴展自己的認知范圍。

#專欄作家#

vitamin,微信公眾號:皮醬叨逼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中級產品經理,一年開發(fā)經驗+三年產品經驗。主導過在線教育類產品,目前是跨境電商供應鏈倉儲物流產品一枚,歡迎勾搭,一同學習。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類似產品類書籍上常講的“先發(fā)散,再收斂”,“先演繹,再歸納”

    來自山東 回復
  2.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腦袋清楚了,也需要實踐出真知。我和本文作者一樣,做過開發(fā)做過產品,當過項目經理。觀點我也很贊同

    回復
    1. 是的 很多時候我們跳出來寫總結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自己當時怎么就迷住了,但是在當時又沒感覺自己迷在里面了。很有意思的體驗。

      來自廣東 回復
专题
1232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LLM=Large Language Model 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能够学习到自然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从而可以生成人类可读的文本。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大语言模型的知识。
专题
1533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做好竞品分析,有助于了解市场行情,精确自身产品定位,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进而制订有助于产品后续迭代发展的有效策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B产品如何做竞品分析。
专题
1985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面试题和解答思路。
专题
1650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的分析方法。
专题
3505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12524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怎么做投放是很多运营人和品牌方的一大难题,做好投放不可缺少以下几大步骤。本专题的文章以小红书投放为例,分享了一些策略,一起来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