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思考:草稿內容該不該上傳平臺服務器?

0 評論 6814 瀏覽 25 收藏 11 分鐘

草稿箱里的內容到底該不該上傳到平臺數(shù)據庫呢?用戶的隱私又該怎么保護?

這兩天一個比較大的瓜,就是李與pg拍攝的抖音視頻,在短時間內爆發(fā)式傳播引起熱議,這個瓜甜不甜,先不展開說??匆幌庐斒氯说幕貜停秃苡幸馑?,我們把我關注的這句話標注起來,如下:

為什么這句話比較關注呢,因為:

  • 我們普通下載保存視頻都是帶抖音水印的。
  • 他們拍攝的視頻未公開發(fā)布在抖音平臺,也不可能通過去水印技術下載視頻。

所以,言外之意,明示是抖音平臺泄露了賬號里的未發(fā)布的視頻,也就是草稿箱里面的內容。

根據這件事情延展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

  1. 用戶未完成的創(chuàng)作內容該不該保存?
  2. 該不該上傳到平臺服務器備份?

先說兩個例子

其實,現(xiàn)在我們在使用各種產品,不論是社交產品,還是工具型產品等,一般都會在用戶創(chuàng)作內容的時候,平臺都會使用技術手段幫助用戶保存用戶可能還會再次用到的內容,也就是未完成的創(chuàng)作。舉兩個例子。

(1)語雀文檔的自動保存功能

這里的保存,非用戶手動點擊更新的保存,而是程序自動化的將內容實時服務器上最新版本的同一文檔對比,如果發(fā)現(xiàn)當前編輯的與服務器最新版本的不一致,就會使用當前編輯版本,更新到服務器上,取代服務器上的最新版本。這個過程,就是將用戶編輯未完成的內容上傳到服務器,并在頁面提示最近一次保存的時間。

(2)微信中內容的草稿保存

微信中,如果你也注意到,也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地方幫助用戶保存未完成的內容。

這里說兩個地方:

  1. 發(fā)布朋友圈中斷,會提示是否保留此次編輯,如果保留,下次進來會直接使用當前編輯的內容,很多內容不需要再次編輯,比如選擇圖片,輸入文字等;
  2. 在朋友圈信息流中,如果你給朋友的某個動態(tài)發(fā)表評論,但寫了一句,沒發(fā)布,繼續(xù)看朋友圈下面別的信息,過一會,回頭如果再點開剛剛那個朋友圈的那一條動態(tài)給評論,你就會發(fā)現(xiàn)剛剛編輯的那句話竟然還在,可以接著編輯。不由得感嘆,微信細節(jié)做的真好。

如何判斷草稿有沒有上傳

剛剛講到的語雀文檔、微信兩個例子,可以看到自動保存或提示用戶保存未完成的內容已經隨處可見。

可我們是怎么判斷:某個產品的某些功能中保存類似草稿內容是存在用戶端本地呢,還是上傳到平臺服務器端了呢?

這里有一個小方法。換一個終端設備登錄,看看還能不能看到之前編輯的草稿內容。如果能看到,則保存的未完成的內容是備份到服務器端的,如果看不到之前的草稿內容,則是保存在用戶終端的。

根據這個小方法測試發(fā)現(xiàn),語雀文檔,在用戶編輯內容的時候,會程序化自動周期性備份內容到服務器端。微信上的草稿箱,一個是發(fā)布朋友圈草稿,一個是評價好友動態(tài)草稿,均保存在用戶終端,換了設備登錄是看不到之前編輯的草稿內容。

如何評估內容該不該做草稿功能

那么到底用戶創(chuàng)作的沒有完成的內容,應不應該保存草稿,該如何決定呢。這里根據我對不同產品的觀察,總結出來以下兩個維度,可以作為參考衡量。

(1)創(chuàng)作復雜度

越是操作越多才能完成的內容,就越需要草稿保存的功能,防止用戶誤操作而導致前功盡棄。這類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人編輯發(fā)個朋友圈需要1小時,結果一不小心手抖返回了,而內容沒保存,剛剛寫的一段話是啥來著。。。心里一萬個曹尼瑪奔騰。

(2)重要程度

什么內容重要,這是不太好去定義的,除非給出具體場景。比如辦公場景,我們用word寫文檔,寫了一天突然斷電,電腦黑屏。整個人瞬間都機靈了一下。來電的時候,用自己顫顫巍巍的小手,戳一下開機鍵,打開word文檔,彈出一個對話框,”有文檔未正確關閉,是否需要恢復編輯“,倆眼一放光,歘的一聲,點了確定,看到斷電前寫的文檔,不進感嘆,真香!

剛剛這兩個維度,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中要不要考慮幫助用戶做草稿保存的功能。

如何評估草稿該不該上傳

如果做了,要不要上傳到服務器呢,這個該怎么衡量呢,這里也有兩個維度,可以輔助衡量做決策。

(1)必要程度

弄明白為什么需要用戶草稿箱的具體內容,如果不上傳具體草稿箱內容是不是可以,如果上傳到平臺上來,下一步能干什么,這些數(shù)據是不是對產品或運營策略有實際的用途。

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電商平臺的購物車功能,這就是我們購買產品的草稿箱,而且這些數(shù)據也確實上傳到了平臺,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結合用戶購物車數(shù)據,實現(xiàn)個性化營銷,千人千面,進一步完成銷售的目的,那么這是必要的。

再看,像抖音內容草稿箱、微信發(fā)布朋友圈草稿等,就算把草稿內容上傳到平臺,但對產品運營沒有實際支撐用途,也是沒有必要的。

(2)隱私程度

雖然說互聯(lián)網的世界里面沒有隱私,但能做的還是得做。至少平臺本身得去幫助用戶,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隱私泄露問題。

從隱私的維度看,越是隱私的未發(fā)布的內容,就要盡量讓數(shù)據保留在用戶自己手里,平臺可以通過技術獲取用戶草稿箱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或者特征數(shù)據,宏觀層面的,比如不同用戶一般有多少條草稿內容。但,確實是沒必要去獲取用戶草稿具體內容的,原因很簡單,用戶沒公開發(fā)布。要知道在社交平臺用戶注重隱私,多一個存儲位置備份,就多一份風險。

通用產品生存的通用法則

產品不管初創(chuàng)還是已經成熟,不論規(guī)模是大還是小。用戶未公開的數(shù)據就是用戶的隱私,平臺不能以任何形式,公開或用于未經用戶同意的其他用途。非主觀因素泄露也是同樣難以原諒的,因為數(shù)據在平臺上留存,保障數(shù)據的完整、安全是平臺的責任。

出現(xiàn)用戶數(shù)據問題的案例有很多,比如:18年5月,F(xiàn)acebook被爆出售用戶數(shù)據,引起用戶的強烈聲討。18年9月,喜達屋酒店的數(shù)據庫遭到黑客入侵,有大約五億客人的信息被泄露,包括護照的號碼等隱私信息,引起大家對酒店品牌的失信。

如何保障用戶的隱私,值得每個做產品的組織思考,這四個方面供你參考:

(1)技術加密

通過技術加密,可以盡可能保障數(shù)據安全,就算被拖庫拉走數(shù)據,也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2)合理權限分配

通過合理權限分配,盡可能縮小用戶隱私數(shù)據的接觸人群,降低用戶信息泄露風險。

(3)強化職業(yè)操守

組織和企業(yè)不斷培養(yǎng)和強調職業(yè)操守,從源頭減少或杜絕減少風險。

(4)敏感操作日志

關鍵操作,類似導出用戶數(shù)據,訪問用戶草稿等敏感動作,留下相關的日志記錄,如果真的出現(xiàn)用戶數(shù)據問題,可以事后檢驗排查出問題的地方。

站在組織企業(yè)、和用戶的角度,希望不再有用戶隱私泄露。

 

作者:大河,微信公眾號:產品人周大河(ID:imdahe)

本文由 @產品人周大河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