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和篩選方式進化論:聊聊常見的八種類型
本文總結了自己手機上100多個APP中的一些常見的導航交互方式,把它們分為了八大類型。并且每種類型由簡單到復雜總結了一個逐漸“進化”的過程。希望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總結,對之后導航方式的設計有所幫助。
一、列表導航
簡述:列表導航是比較基礎的導航樣式:每個獨占一行,依次向下排列,右側有一個箭頭用來提示用戶點擊進入。在設置界面或者個人界面比較常用。
優(yōu)點:可擴展性比較好,可無限向下擴展;從上到下排布,頁面有條理不煩亂,符合閱讀習慣。
缺點:頁面排布略顯呆板;一行一條標簽,頁面利用率不高;向下平鋪的方式,不利于功能的分區(qū)分類展示,在查找和定位時有困難;功能之間是分裂的,相互跳轉比較困難。
進化一:多層列表導航
如果希望用列表承載“篩選”的作用,就把列表縮到左邊,點擊列表以后不會跳轉到下一個界面,而是導致篩選內容的改變,功能上和標簽欄比較類似。適合做超多門類的查找篩選。
缺點是信息量大,并且需要花功夫在標簽的歸類上,否則會給用戶的快速選擇帶來困難。
進化二:橫向滑動的列表導航
如果需要展示的內容有很多類別,每個類別中東西也不少,不斷向下拉顯然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App Store中就大量運用了可以橫向滑動的列表導航,并且在每一行的右側稍微露出一些圖標,提示用戶是可以左滑查看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既能清晰地分類,也可以查看到很多選項。
進化三:列表導航+功能按鈕
有些列表導航在最右側加了一些按鈕。有一些功能,可以不必點擊到下一級去操作,而是在列表頁這個層級就能直接搞定,例如百度網(wǎng)盤的文件選擇、QQ消息的拖拽消除未讀消息等,于是就把這些功能鍵加到了列表每一行最右側。
好處是更高效地利用了頁面空間,缺點在于會讓頁面重復出現(xiàn)一種功能按鈕,如何處理才能不混亂。
進化四:列表導航+左滑更多功能
左滑查看更多操作的控件在蘋果系統(tǒng)中比較常見。如果在進化三中,你想為列表添加很多種功能,全都擺在表面上又太亂了,那就把它們藏起來,只有左滑才能看得見。
例如微信的每一條消息,都可以左滑刪除、取消關注等。
好處是可以為列表承載多種操作,利用率很高,左滑的手勢也很順滑;缺點是難以馬上發(fā)現(xiàn)隱藏的功能,并且在安卓系統(tǒng)中與“退回”手勢重復,容易誤操作。
?二、底部Tab欄
簡述:tab欄相當于web端的全棧導航,在一級頁面上它始終存在,點擊后一級頁面相應發(fā)生變化。它的樣式一般是“上方icon下方文字”,有時也會去掉文字只顯示icon。標簽欄的個數(shù)一般在3~5個。
優(yōu)點:符合用戶認知習慣,可以被隨時發(fā)現(xiàn)和操作;符合用戶操作習慣,下方的控件容易單手操作和點擊;迅速展示主要功能,用戶在初次進入時能馬上get到主要功能。
缺點:可以容納的標簽數(shù)量比較少;可以做到的深度比較淺,一層tab欄最多只能做到一層“篩選”。
進化一:舵式導航
舵式導航和tab的基本樣式相似,但是其中有一個icon被“特別強調”了。有的是icon的樣式變化,有的是tab欄底部突出一部分來強調。如果有一個板塊是十分重要的/使用頻次很高的,就把它放在舵式導航中央,做強調處理。
它的優(yōu)勢在于強調一個特定的板塊,增大其使用頻次,有利于用戶使用習慣引導。缺點是可能會讓tab欄的樣式不規(guī)整,有可能影響到瀏覽體驗。
進化二:功能性舵式導航
比較簡單的舵式導航僅僅添加了樣式的區(qū)分,其實更進一步,還能添加更多的功能。
以喜馬拉雅為例。它的舵式導航承載了播放器的作用,當正在播放音頻的時候,圓圈中會出現(xiàn)專輯封面并緩慢旋轉,表明正在播放。既能表明當前狀態(tài),又節(jié)省空間,同時利用了tab欄隨時存在隨時點擊的特點,是個很棒范例?;蛘?,有一些舵式導航在點擊之后不會直接跳轉,而是進一步選擇下一步操作的方式。
進化三:底部tab欄+上拉列表
底部tab欄承載更多功能的方式可以是和列表結合。
這里以QQ音樂為例,QQ音樂的播放界面中,點擊“下載”icon就會出現(xiàn)選擇下載方式的上拉列表;點擊“分享”icon就會出現(xiàn)選擇分享方式的上拉列表等。它用來對某個功能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模式定義(例如,下載音樂有不同音質的選擇等)。
因為比較復雜,適合在內層導航上使用,在全棧的tab導航上不適合大范圍使用,否則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影響。
進化四:icon情感化設計
因為tab欄是會一直停留在一級頁面上的,和用戶接觸的時間也最長。因此tab欄的一些創(chuàng)新設計也很容易成為深入人心的亮點。
例如QQ的tab欄設計,“消息”和“聯(lián)系人”上的眼睛,是一直跟著當前激活的icon的方向走的,有種很活潑俏皮的感覺,也十分符合QQ年輕化的產(chǎn)品定位。
三、頂部Tab欄
簡述:頂部tab欄與底部tab欄相似,都是用來做大頁面切換的,一般有2~4個。但是不同的是,頂部tab欄一般只有文字沒有icon高度比較小,并且文字的排布也不局限于均勻分布,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頂部導航是從左至右依次排布。標簽切換方式主要是滑動而不是點擊,這是因為界面頂端難以用手指直接點擊到,所以用左右滑動來代替遠距離的點擊。
適用場景:頂部tab的適用場景很多,是一個很靈活的控件。
因為安卓手機底部有虛擬按鍵,為了防止誤觸,安卓端APP會將蘋果APP中的底部tab搬到頂部(但是很少有APP能做到設計兩套……一般都不會更換底部tab);? 一些APP由于需要空出底部的位置放更重要的控件,會把導航全部放到上面(例如QQ音樂,最下面是播放控件,因此把導航直接搬到了上邊);更多的是,把頂部tab作為二級導航使用,在每一個底部tab的頁面里,都有不一樣的頂部tab,用來給每一個頁面做再次分類。
優(yōu)點:相對于底部Tab,可以容納更多個標簽;更加適合滑動切換,操作的流暢性比較好。
缺點:頁面頂部不容易點擊;相對于底部tab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進化一:多層的頂部導航
如果底部tab+頂部tab的兩層導航還是不能滿足分類需求,那么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再來幾層導航。它的優(yōu)勢就是解決問題簡單粗暴,很好理解。但是,不論在視覺上,還是操作方式上都不是很友好。
以微博為例,這個界面上的左右滑是三級導航的左右滑,二級導航必須要點擊/向左滑三級導航滑到頭才行,這是不符合頂部tab這個控件使用習慣的,讓用戶跨越整個屏幕點擊左上角的按鍵,真的很委屈。因此不適合大范圍使用。
進化二:可滑動的頂部導航
當分類的類別實在是很多時,可以做成滑動的頂部導航。這樣做的優(yōu)勢是能夠放下很多甚至是無上限種標簽,并且由于頂部導航通常很窄可以節(jié)省大量界面空間。劣勢是有很多標簽被隱藏了,需要滑動才能看見的標簽會不占優(yōu)勢。
進化三:可滑動的頂部導航+更多按鈕
如果嫌棄頂部導航滑動的體驗不好,自用戶想要達到的標簽每次都要滑動好久,可以在右側放一個“更多”icon,它不會隨著用戶的滑動變化位置,點擊之后會進入一個新頁面,展示的是頂部導航中所有的選項。集合了滑動切換手勢的舒適和點擊選擇的精準快速,緩慢瀏覽/快速查找的需求都能被滿足。缺點是點擊范圍比較小,可能誤觸。
進化四:頂部導航+下拉列表
這種交互方式在web端十分常見,用來給每一個標簽做二次分類。但是遷移到移動端就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首先由于屏幕尺寸的縮小,下拉菜單會讓屏幕顯得比較復雜;并且手指點擊又要求控件不能過小。因此經(jīng)常采用下圖這種樣式來做下拉列表的變體。
同時,導航條+下拉列表可以用來進行復雜屬性的選擇。如圖,每一個導航是一個屬性,下拉列表中是屬性值的選擇,依次選擇之后就能進行屬性值的疊加。
進化五:可以“移動”的頂部導航
有些頁面中同時存在“需要再次分區(qū)的內容”和“不需要分區(qū)的內容”。
比較常見的處理方式是,把不需要區(qū)分的放在頂部,并且在它下邊有個“標簽欄”,先是隨著頁面滑動向上滑,滑動到頂端后就固定到頂端成為真正的“頂部tab欄”,替換掉原先在它上面的東西。如果再次下滑會恢復原狀態(tài)。
進化六:可以多次“移動”的頂部導航
如果頁面中的需要區(qū)分的次數(shù)很多,在一個頁面中想要多個頂部導航呢?
那就用進化五的升級版——多次移動的頂部導航。
“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這個APP,把頂部導航做成了可以隨時變化的樣式。隨著頁面的下滑,滑到了哪個導航的范圍,頂部導航就做相應的替換。這樣做很靈活減少了下拉的次數(shù),但是有可能造成用戶迷惑,想找到之前的某個板塊卻在當前頁面見不到。
四、宮格導航
簡述:宮格的特點是把很多個選項都聚合在一起,沒有切換,用戶選擇一個就會跳轉到對應的功能,常用來作為很多小功能的聚合頁。宮格導航一般都會用icon與文字的組合,樣式像是一個個格子的組合。
優(yōu)點:可擴展性很好,如果有新功能加入,可以無限制的向右/向下添加入口;讓用戶一眼就能看到所有的功能,快速了解APP涵蓋的功能。
缺點:當功能比較多時變得難以選擇;功能之間是彼此獨立的,想要切換功能時只能退出到初始界面再選別的;被放在需要左滑/上滑才能看到的功能,點擊率會較低。
進化一:宮格導航+滑動
宮格導航中如果功能特別多,可以讓宮格導航滑動起來。根據(jù)頁面排布的不同,可以左右滑動(用半個圖形/小圓點提示用戶可以左滑),或者上下滑動。這樣可以加入無限種功能,劣勢就是在滑動之前,被隱藏的功能很難被發(fā)現(xiàn),點擊率相對低,而且功能過多會導致難以選擇。
進化二:宮格導航+更多鍵
在首頁上肯定不能把所有功能全都攤上去,可以只放最重要的幾個,其余的就隱藏到“更多”中;點擊更多就會跳轉到一個新頁面,新頁面中匯集了最全面的功能選項。至于新頁面是用宮格,還是列表等都可以。這樣做可以節(jié)省頁面空間,盡量減少用戶的選項,減少滑動的麻煩。
進化三:可以動態(tài)變化的宮格導航
宮格導航的作用就是放置多個用戶常用的獨立功能,但是如果不同用戶常用的功能不一樣呢?
支付寶的宮格導航是可以動態(tài)變化的,用戶在首次打開一個新功能時,下方會出現(xiàn)一個提示條“把XXX功能添加到首頁”,點擊以后首頁的宮格導航就會變化。很適合有不同使用習慣的用戶自定義快捷方式,也可以隨時更換與管理。
五、抽屜導航
簡述:顧名思義,抽屜導航就好像“抽屜”一樣,平時看不到,在需要的時候就拉出來。抽屜導航的喚起圖標一般被放置在左上角/右上角,點擊后會向右/向左展開一部分隱藏的頁面,在新的頁面中,可以用列表展示更多標簽。
當APP首頁需要沉浸式的體驗,tab欄可能會打擾使用體驗時,常把tab欄中的標簽隱藏到左上角的抽屜導航中;當有一些標簽重要程度低/不會頻繁點擊,但是也會偶爾用到時,可以把這些功能藏在抽屜導航里,即能隨時找到也不影響頁面。
優(yōu)點:可擴展性比較強,可以放置很多隱藏功能;占用頁面比較小,不影響用戶體驗。
缺點:第一次使用難以找到,用戶可能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才發(fā)現(xiàn)此功能的位置;增加點擊次數(shù),點擊率相對比較低;頻繁開關抽屜時界面不?;瑒?,視覺感受很煩亂。
六、下拉列表
簡述:下拉列表是web中比較常用的一種交互方式。但是遷移到移動端之后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
首先由于屏幕尺寸的縮小,下拉菜單會讓屏幕顯得比較復雜;并且手指點擊又要求控件不能過小,因此每個下拉列表也不能通過縮小尺寸降低屏幕復雜程度。因此經(jīng)常采用如下這些方式來做下拉列表的變體。(原頁面被黑色半透明覆蓋,下拉列表疊加在上方)
優(yōu)點:與web端的控件保持一致,容易理解和操作;節(jié)省界面空間。
缺點:每次呼出下拉導航時一般都會令后邊的界面變暗,頻繁操作視覺效果不佳;因為在界面上方并且是點擊操作,有些難以觸碰到。
進化一:嵌入頁面中的下拉列表
下拉列表也不一定是個獨立的浮窗,下面這種列表就直接嵌入到了頁面中。每一個列表只給出有限的一/兩行,加一個代表“更多”的三角,點擊三角就能拉開被折疊的列表項。它只展示了重要內容,節(jié)省頁面空間,也留給用戶更多選擇余地,同時降低了頁面跳轉。但是,如果待選項實在太多,用戶一邊點擊需要一邊下拉,頁面越來越長,體驗欠佳。
七、圖片導航
簡述:這種導航在輪播圖上應用的比較多,主要特點就是用大圖片作為導航的內容,可以左右滑動查看,并且在下方有小圓點來展示輪播圖總數(shù)和當前圖片的位置。在需要展示圖片內容,并且每次只需要用戶專注于一個(并非從多個里面選擇一個),可以用輪播的導航方式。
優(yōu)點:展示性比較強;容易吸引注意力,是很有競爭性的展示位置。
缺點:展示的個數(shù)不宜太多;一次只能展示有限種,用戶需要等待/手動切換才能看到全部,轉化率具有隨機性;占頁面區(qū)域較大。
進化一:卡片式的輪播圖導航
做成帶有立體效果的卡片展示樣式,切換效果比較華麗。并且左/右的圖片可以吸引用戶不斷滑動刺激用戶查看。但是會使頁面顯得些許煩亂。
進化二:可滑動的輪播圖導航
一些輪播圖導航是不能自動播放,需要用戶手動左右滑動的,一般會有1~3個完整的圖片展示在界面上,右側露出一部分下一個圖片來提示用戶可以左滑查看更多。
進化三:大小靈活有區(qū)分的圖片導航
這種形式的圖片導航一般都是靜態(tài)的,將圖片做出大小區(qū)分的目的,是為了對重要程度做出區(qū)別。比較重要的當然要分配更大的,更高的位置。
八、陳列館式導航
簡述:陳列館式導航用來展示實時性的內容,并且經(jīng)常放入圖片和文字將整個屏幕占滿。適用于內容展示性要求比較高的導航,并且常用于實時更新頻繁的內容,例如動態(tài)、新聞、圖片作品等等。
優(yōu)點:視覺效果良好,展示性較強;適合實時更新的內容,布局方式靈活。
缺點:單次展示的內容數(shù)量有限(5~9個)。
進化一:陳列館+小標簽欄
一般來說,對陳列館的進一步操作可以點擊進入其內層進行,但是一些頻次比較高的操作,例如點贊,收藏等,可以拉高一個層級,直接放在陳列館導航的層級中,增加了操作轉化的幾率。但是如果陳列館內容不足夠,頁面反而會被標簽欄統(tǒng)治,因此慎用。
進化二:瀑布流式陳列館
瀑布流的陳列方式現(xiàn)在越來越常見,其特點就是高度不固定,而是根據(jù)作品的高度自動調節(jié)。整體顯得很靈活自然。
進化三:陳列館+更多按鈕
當陳列館的分類很多,并且每一類中包含的內容也很多時,就可以使用這種方式。每一種類別的陳列館展示最新的幾個,并且加一個“更多”按鈕(一般放在類別的右上角),點擊以后進入詳細界面,此界面中是不分類別的陳列館,可以查看此類中的所有內容。
第一次將自己總結的東西發(fā)出來,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歡迎大家的批評指正!
本文由 @雛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有些不能完全歸到導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