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問答】告訴我,什么是用戶體驗?

喵了咪
8 評論 7667 瀏覽 7 收藏 8 分鐘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我希望能找出一種可以把用戶體驗可以量化的方法。例如好的用戶體驗可能是點擊少,視覺位置漂亮醒目,功能的數量和使用次數的數量是否平衡。

我認為用戶體驗肯定是可以量化的,例如一種量化的方法就是用最少的點擊數操作出最多的功能。

整理自allenzhang的回答

個人對用戶體驗的目標是,做到“自然”。

舉幾個例子:

1,我觀察3歲的小孩用iphone很容易上手。比如,iphone的開鎖,小孩甚至不用學就會用。因為觸摸是人的天性,同時iphone通過箭頭圖標,向右滑動的文字條(小孩看不懂文字),來暗示手指觸 摸向右滑動來解鎖。自然和人的天性是一致的。大人因為成年后受污染較多,反而不一定立即學會iphone解鎖,可能需要看文字解釋來理解。所以不識字的小 孩可能比老年人更快學會使用iphone。需要用文字來解釋的交互不是好交互。

2,Apple在“自然”體驗上做了很多嘗試。比如,通常PC下的“文件夾”(甚至“文件”)是不太自然的電腦概念,被從iOS里面取消(文件只有和能解釋它的應用關聯(lián)才有意義)。MacOS嘗試改變觸控板的傳統(tǒng)滾動方向,將手指滑動改為和內容一致的方向,并稱之為“自然”模式,即,以前的觸控板的滑動方向是“不自然”的。這樣的改變很需要勇氣,但也許Apple覺得長遠來看更自然的模式才更有生命力,哪怕暫時會改變用戶習慣而讓用戶不適應。

3,自然往往和人的本性相關的。微信的搖一搖 是個以“自然”為目標的設計。“抓握”,“搖晃”,是人在遠古時代沒有工具時必須具備的本能。手機提供了激發(fā)人類這項遠古本能的條件。設計“搖一搖”時, 目標是和人的“自然”或者說“本能”動作體驗做到一致。搖一搖的體驗包括:動作 – 搖動;視覺 – 屏幕裂開并合上來響應動作; 聽覺:有吸引力(男性是來福槍,女性是鈴鐺)的聲音來響應動作;結果 – 從屏幕中央滑下的一張名片。整個界面沒有菜單和按鈕。但幾乎沒有比它更簡單的交互體驗了。感謝手機,讓遠古時代人們通過投擲石頭來“連接”到其他人,進化 到搖動手機來虛擬地“連接”人。

2

搖一搖上線后,很快就達到每天一億次以上的搖一搖使用次數?!昂唵味匀弧钡捏w驗人人都會用,并且因為 “自然”,而“自然而然”地去用它。它也沒有高端和低端之分。搖一搖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一種通過肢體而非鼠標(甚至觸屏)來完成的交互,也許代表了 未來移動設備的交互方向(bump在這方面做得更早)。(順便說下,經常有人說微信搖一搖是學line的,事實上我們做搖一搖的時候,還不知道有l(wèi)ine這個軟件??紦粋€應用“抄襲”了誰,除了獲得心理安慰之外,并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pony三年前曾經送給很多人一本書,《don’t make me think》,光從字面理解,也是這個意思。自然的體驗是不需要用戶去思考的。我個人也欣賞原研哉等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設計應當挖掘人的本原的體驗傾向。

“自 然”并不只是在交互等體驗上體現(xiàn),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程序員都知道面向對象的方法的核心是更“自然”的對復雜事物的建模方法,“分類”是其核心之一。同樣 地,產品經理在面對一個復雜問題時,需要有一種符合“自然”原則的建模方法,來通過產品結構模塊以及模塊之間的聯(lián)系來映射和解決問題。沒有開發(fā)訓練的人同 樣可以建立“自然”思維方式,事實上,“分類”是人類模式化和識別外部世界的本能方式,如果有意識地對任何問題都從“分類是否合理”的角度來考察,時間長 了,會建立起直覺式的分類感覺,而避免形成“大雜燴”式的結果。而對任何一個界面和交互,同樣可以用“don’t make me think”或者“是否自然到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使用”來反復思考。

比如,我們會鼓勵每個界面盡可能有且只有一個突出的按鈕作為用戶不用 思考就默認去點的操作點。當思考過一千個界面的交互后,對哪些交互是自然的哪些是不自然的就會很容易判斷到。即便對于司空見慣的體驗點,加以反思也會發(fā)現(xiàn) 改進余地,比如,對一個列表,需要顯示總的條目數嗎(比如通訊錄有多少人,用戶需要這個數字嗎)?一個進度條,需要顯示百分比嗎?數字對用戶是自然能接受 的反饋嗎?

“自然”可能容易導致玄學,因此這里想強調的是,“自然”的思維方式一般是需要長期的非常理性的訓練才能獲得,而不是突然幻想 自己獲得了一種使用“自然原則”的能力。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問“喬布斯為什么能憑直覺知道該怎么做”。我認為沒有任何人有天生的可重復的直覺來立即成為一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領域的專業(yè)人員。比如,對于復雜事物,如何“抽象”為一個簡單模型,是需要大量案例鍛煉的。但是,如果經過一萬小時的有意識的朝某個方向的訓練(比如對 “自然”的反復思考和實際工作練習),并且是極為理性的思維和實踐訓練,是可以獲得一些直覺的。大量的理性訓練有助于形成一種對同類事物的識別模式,這種模式形成直覺。比如大部分中國人其實是沒有經受過“簡單是美”的訓練的,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很多人其實是很難接受一套極簡主義的裝修風格的居室的。只有當對 “極簡”有反復體驗和思考,才能將“簡單是美”變成骨子里的審美觀,并體現(xiàn)在設計中。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喵了咪?整理自?知乎問答,轉載請注明并保留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只要你一路以來都是Apple的用戶,你就知道iPhone就是來自于Lisa/Mac。Mac在80年代大量使用了圖形界面、鼠標等等玩意。如今只是手指頭取代了鼠標,如此而已。Apple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都是喬布斯。就好像當初微軟立刻跟進Mac開發(fā)出Window視窗,避免了Apple在圖形界面等獨大。Nokia不知學習微軟回擊Apple,就掉隊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簡單自然舒服直接,這應該就是用戶體驗的精華

    來自廣東 回復
  3. 簡單、自然 就這兩個字有用

    來自浙江 回復
  4. 第一次來 學習了 沒有收藏啊

    來自江蘇 回復
  5. 現(xiàn)在感覺這里的很多文章都很乏力了。

    來自上海 回復
  6. 微信的搖一搖真的是因為簡單自然才會搖動次數上一億的嗎?沒有用戶需求,體驗再好也不會有這樣的數量級的。所以感覺例子很乏力。

    來自湖南 回復
    1. 陌生人社交是需求出發(fā)點 。

      來自北京 回復
专题
1293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良好的交互规范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团队提高产出,保证用户体验。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交互规范指南。
专题
36874人已学习27篇文章
作为AIGC的代表性应用之一,ChatGPT仅仅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突破了1亿用户。
专题
32076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你只知道它火了,却不知道它背后的内容营销秘籍。
专题
1303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
专题
146021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多多少少得懂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