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字解析|普通人成為個人IP的發(fā)展歷程

0 評論 3471 瀏覽 18 收藏 13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普通人如何成為個人IP?個人IP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中間又需要經歷哪些事情?這篇文章里,作者對個人IP的成長做了探討,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的介紹和解讀吧。

我是屬于那種理性看待個人IP的人,卻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個人IP魔怔人。

第一種是教我做個人IP的,第二種則是問我怎么做個人IP的。

所以我打算把這個話題再拿出來詳細地說一下。

此前我曾寫過「2年自由職業(yè)復盤:普通人如何打造個人IP」。

整篇文章是圍繞「怎么做個人IP」展開的。主要涉及到明確標簽賽道、建立發(fā)聲渠道、持續(xù)積累粉絲、打造變現方式四個方面。

而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個人IP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中間需要經歷哪些事情。

那什么是個人IP?

這里不扯一些有的沒的概念,我們就談談最樸素的認知:

在多數人眼里一個人如果能夠號召很多人聚集起來產生行動,并且通過這樣的影響力持續(xù)賺錢,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是一個個人IP。

這里就有兩個關鍵點:名氣大粉絲多有影響力,能夠穩(wěn)定持續(xù)賺錢。

這時候有人就會問:是不是有些影響力,有粉絲,有付費用戶就是個人IP了嗎?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朋友圈里有多少個xx操盤手、xx教練、xx顧問、xx咨詢師了。

如果你沒有對他們付費?你對他們還有啥印象嗎?

這里其實漏掉了一個關鍵點:

那就是當別人想要解決某個領域的問題時,你是他認知里的第一解決方案。

這里我們總結一下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個人IP,可以看以下三點:

  1. 你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吸引粉絲關注。
  2. 你有持續(xù)被用戶消費的產品/服務。
  3. 你是用戶心中相關領域的第一解決方案。

了解個人IP構成之后,接下來我們再展開說說成長為個人IP的歷程。

這里我們從四個階段展開,分別是標簽顯現,擴大影響,打通變現,成為個人IP。

一、標簽顯現

標簽是如何顯現的?

“和你聊天真是愉快,你是一個擅長傾聽的人”

“你這人三觀特別正,和你相處特別舒服”

“你做的ppt都特別清晰,邏輯性極強”

“我每次做個策劃都想破腦袋,你一下子就能理清楚重點,快速拿結果,怎么像你一樣厲害?”

“你運營的社群好活躍,和別人的不一樣”

這些是我們在生活中能聽到的對話,里面有一些是主觀感受,一些是基于事實對比。感受的部分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內標簽,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特征,三觀等。事實對比方面則是一個人的外標簽,用于描述一個人的過人之處。

外標簽決定了別人是否跟隨你,內標簽則決定了跟隨多久。

具體如何理解?

如果你在職場里遇到這樣一個前輩,他擅長各種工具,解決問題又快又好,你想不想向他學習?

如果這個人又是一個特別無私分享,三觀正的人,你愿不愿意和他長期待在一塊?

答案一定是想的。

相反,如果這個人僅僅只是厲害,但是又是那種性格糟糕的人,你可能就只是敬而遠之了。

因此,內核穩(wěn)定,外在凸顯,是普通人做個人IP的基礎條件。

二、擴大影響

當你整理出了標簽之后,剩下的就是圍繞你的標簽去做內容,去向想要跟隨你的人施加影響力。

這時,可能就有人問了,普通人哪里有什么影響力?

在說這話的時候,多數人是把他當作名詞來看的:

比如,粉絲數的多少、傳播數據的高低、平臺的背書。

但對于普通人來說,我的建議是把它當作動詞來看,也就主動地去施加影響力。

當你在職場里,領導是不是更喜歡聽聽你的建議?同事遇到問題時是不是經常向你請教?

當你在某個群,你輸出的內容的時候,是不是更多人夸贊你,認可你?

你發(fā)朋友圈時,是不是更容易獲得點贊?

小到朋友圈三五人,多到一個群里,你會發(fā)現原來你講話還是有一點分量的,大家都愛聽。

這個就是影響力的體現。

當你被問的次數多了,請教你的人也多了,你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擠占。

你發(fā)現有些問題是高度重復的,于是你索性就開始系統(tǒng)性的整理解決方案輸出一篇篇內容。

然后,你發(fā)現了這些解決方案不只能解決眼前這些人的問題,還可能對其他人有幫助。

所以,你決定選擇一個平臺,在上面進行內容輸出。當別人有問題的時候,你就把解決方案丟給他們。

慢慢關注的人多了,每天有不少人都在閱讀你的內容,你的一言一行開始影響著大部分人。

這時有進一步需求的人會問你,能不能向你付費獲得一些解決方案。

到這里,我們就能看到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持續(xù)地耕耘,擴大自己影響力的。

在這個過程里,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力的來源:

圍繞「標簽」打點,用「內容」與粉絲連線,選「渠道」平臺作為杠桿,最后結成「流量」網絡。

三、打通變現

由于你已經具備粉絲和流量了,這時候一些潛在的機會接踵而至,你大概會遇到這幾類人:找你打廣告的、找你做項目的、找你買課程的、找你做帶貨的……

其實對應著的就是四大變現模式:廣告變現、服務變現、知識變現、帶貨變現。

于是你開始盤點自己能做點什么來變現

變現從何而來?分2種情況:

第一種:你不具備足夠的商業(yè)能力,因此只能在資源導向的情況下做變現。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選擇廣告變現比較多,但一般容易存在幾個誤區(qū):

  1. 粉絲量多不等于你能報價更高:我認識的人里有粉絲數是我3-5倍的,但據我了解我能報的價格是對方的5-10倍,這背后是粉絲垂直度與粉絲質量。
  2. 單純的被動接受對方廣告報價:通常別人給個價格你覺得合適就草率接了,這中間其實是有一個討價還價以及廣告定價方式的,需要一個博弈的過程。

第二種:你具備一定的商業(yè)能力,能夠搭建基礎的賺錢系統(tǒng),完成基礎變現的閉環(huán)。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是課程、訓練營、會員社群、帶貨等,需要你做到以下幾個關鍵:

  1. 流量矩陣:簡單理解就是在一定獲客成本內,篩選渠道,源源不斷的獲取流量,并將他們添加到微信上。
  2. 轉化模型:根據流量來源,梳理用戶特征(如需求緊迫性、信任基礎及轉化驅動因素),設置對應的轉化sop。
  3. 運營體系:梳理用戶旅程,將新用戶&老用戶區(qū)分出來,對應的業(yè)務動作設計,沉淀相應的sop。

至此,你就已經初步能做到,通過一定的影響力賺錢了。

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xx操盤手、xx教練、xx顧問、xx咨詢師這樣的狀態(tài)。

不知你發(fā)現了嗎?基本上上面的賺錢類型基本都是to C,是屬于門檻低的生意。

只要是門檻低的生意,特點就是底層搏殺,最后拼的就是執(zhí)行力,最后容易焦慮且不賺錢。

至少我了解到的,能月入過萬就已經非常厲害了,但隨著時間推移,能持續(xù)維持住這個收入甚至能再進一步的很少很少。

所以除了上述2種情況,還有第三種:

也就是當我有足夠的能力和條件向企業(yè)客戶交付時,必然會去做to B生意。

但生意這件事不是非此即彼,也可以兼而有之,就看自己如何選擇。

到這樣的狀態(tài)說明你已經算是一個KOL了,但距離個人IP,尚有一段距離。

四、成為個人IP

前面說過,真正算得上IP的還要再加上:你是用戶心中相關領域的第一解決方案

從本質來說其實就是卡位,再深入一點來說就是一提起這事情用戶就想到你。所以你要做到:

  1. 現象級爆款事件或者被領域知悉的代表作(事件、書、或者公域賬號)。
  2. 獲得平臺背書,在平臺那能上榜單(平臺背書以及你的公信力)。
  3. 當搜索相關領域詞的時候,能與你最大關聯(內容復利)。

真正的IP是我在哪個平臺出現,我的粉絲就能一眼認出我,并且跟隨我。

而當別人與我合作時,他知道我背后代表著什么關鍵詞,背后有一群怎樣的人,以及有什么樣的資源,能幫他解決什么問題。

個人IP的打造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非一日之功。不管能否成為個人IP,我們都要讓自己有個人品牌的意識,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為我投票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評選,希望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來支持我一下~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0票,投票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取書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紀念周邊&起點課堂會員等好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s://996.pm/za94w

專欄作家

志忠,微信公眾號:事現運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私域流量體系搭建,運營策略制定。曾負責搭建并管理全國高校社群運營體系,擁有全國100+所高校官方授權社團,200+公益創(chuàng)業(yè)項目團隊。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45013人已学习22篇文章
可用又易用,产品逻辑和情感化体验两手抓,用户才会爱上你的产品。
专题
1886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社区运营的正确姿势。
专题
1422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果做小红书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流量密码。
专题
1936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366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教育+AI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