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熟人圈,為什么也搞“熟人”推薦?

天天問
3 評論 2215 瀏覽 23 收藏 10 分鐘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社交平臺上的推薦功能——“可能認識的人”,你是否曾經遇到過?它為什么如此受平臺歡迎?這篇文章將探討這個話題。如果你對此感興趣,那么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在當下,我們在陌生人社交平臺上,能夠更加真實吐露自己的心聲,把平臺當做樹洞或者用來逃避熟人,但App總喜歡推“可能認識的人”。

為什么各大App都喜歡推“可能認識的人”?為此天天問的小伙伴展開了一番討論,一起來看看小伙伴們是怎么說的吧~

天天問精選249期 為什么大多社交/社區(qū)app,喜歡推薦可能認識的人?

文章內容部分來源于@全球問@Demi@張思志@杭州馬小胖@西瓜等人的精彩回答。

一、如何定義“可能認識的人”?

“可能認識的人”,是怎么篩選出來的?在社交平臺上,這些人通常指那些與我們有共同興趣、關注相似話題或在同一地區(qū)的陌生人。

社交/社區(qū)應用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和算法匹配,根據(jù)我們的個人信息和行為模式,推薦與我們潛在相似的人。這種推薦的準確性和效果對于平臺和用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1. 基于好友關系圖

通過分析用戶的好友關系,將用戶之間的關聯(lián)性轉化為圖的形式。每個用戶被表示為圖中的一個節(jié)點,而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代表兩個用戶之間的好友關系。直接與用戶相連的好友被稱為一度好友,而一度好友的好友則是二度好友,依此類推。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識別用戶的社交圈子和直接相關的人。

來源:作者自制

2. 基于用戶信息

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模式、興趣愛好、個人喜好等信息,將用戶進行分類或者匹配相似用戶。這種方式通過比較用戶之間的相似度和相關程度來確定可能認識的人。例如,如果用戶在應用中展示出對某一特定領域的濃厚興趣,系統(tǒng)可以推薦具有相似興趣的其他用戶。

3. 基于地理位置

采用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技術,根據(jù)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推薦附近的人。這種方式可以幫助用戶擴展社交圈子,并尋找身邊距離較近的潛在朋友或共同興趣的人。

來源:作者自制

二、為什么各大App都喜歡推“可能認識的人”?

當談及為什么各大App都喜歡推薦“可能認識的人”時,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探討。

從平臺的角度來看,推薦可能認識的人可以增加用戶在使用應用程序時的參與度和黏性。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推薦“可能認識的人”也提供了一種機會,讓他們能夠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建立聯(lián)系。

1. 從平臺角度

增加用戶留存率和活躍度:社交/社區(qū)應用通過推薦“可能認識的人”,能夠激發(fā)用戶的興趣和好奇心,增加用戶的留存率和活躍度。畢竟,結識新朋友、拓寬社交圈子是用戶使用這些應用的主要目的之一。

提高用戶粘性和平臺價值:當用戶能夠輕松地找到與自己有共同興趣的人時,他們更愿意在該平臺上花費更多的時間。這不僅提高了用戶的粘性,還增加了平臺的價值,吸引了更多的用戶加入。

例如,職場社交軟件領英會通過推薦“可能認識的人”來幫助用戶擴展職業(yè)網(wǎng)絡,這對于尋找工作機會、建立專業(yè)聯(lián)系等非常有幫助,同時也提高了用戶粘性和平臺的職業(yè)價值。

2. 從用戶角度

擴大社交圈子和建立關系: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與那些具有共同興趣和相似背景的人建立聯(lián)系,并擴大他們的社交圈子。這對于那些想要結識新朋友、尋找共同話題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提供更好的社交互動體驗:通過推薦相似的人,社交/社區(qū)應用可以提供更有趣、貼合個人興趣的社交互動體驗。這樣的體驗往往會增加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比如,知乎通過用戶的興趣愛好和關注話題等信息,推薦可能認識的人給用戶。這樣,用戶可以在專業(yè)領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進行知識分享和討論。

三、非熟人圈,為什么也搞“熟人”推薦?

我們可以理解,在熟人社交圈子中搞“可能認識的人”這一功能的意義,但為什么在非熟人社交圈子中,也搞“熟人”推薦呢?

社交平臺,推薦你可能認識的人,就好像一個偷吃零食的孩子,無意間掃見認識的人也在偷吃蘋果,兩個人對視一眼,也不會彼此說話。社交平臺也一樣。

無論是抖音、小紅書還是其他平臺,他們推薦你認識的人,有時會給你一種感覺:哦,原來你也在用這個搞笑的軟件,但既然你在用,我就沒興趣再繼續(xù)使用了。在陌生人社交中,最忌諱的就是遇到熟人。如果平臺給我推薦熟人,你有想過為什么我還要下載這個軟件呢?

再舉個栗子,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希望能離家遠一些,身邊沒有熟悉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放心去嘗試新的東西。然而,當你考上大學后,發(fā)現(xiàn)離家只有20米,低頭不見抬頭見,都是與你相處了20多年的鄰居,這樣的情況讓人感到尷尬。你說你尷尬不尷尬。

微信也是一樣,雖然是熟人,但你怎能確定推薦給我的“可能認識的人”就一定是我愿意認識的呢?你有沒有考慮過,推薦給我的“可能認識的人”有可能是我的敵人呢?難道我會主動去認識我的敵人嗎?如果你給我推薦的是我的敵人,那你的意圖是什么呢?

四、結語

“可能認識的人”推薦功能在社交平臺中的普及是基于多個因素的。從平臺角度來看,這種推薦能夠提高用戶留存率和活躍度,增加用戶粘性和平臺價值。而從用戶角度來看,推薦“可能認識的人”提供了擴大社交圈子、建立關系和享受更好社交互動體驗的機會。

但是,社交平臺上的“可能認識的人”推薦功能也存在一些爭議,許多用戶并不喜歡這種推薦。因此,總結需要強調平臺在推薦功能上不應一味推送“可能認識的人”,而是要聆聽用戶的意愿和需求。

甘地說過這樣一句話:“先問自己,然后問鄰居?!?社交平臺需要在推薦“可能認識的人”功能上更加注重用戶參與和意見收集。平臺的發(fā)展離不開用戶的支持與滿意,因此平臺應當尊重用戶的選擇和隱私,并根據(jù)用戶的反饋來調整推薦的策略。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48期:“產品數(shù)據(jù)不好,就是運營人員的問題”,怎么反擊?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47期:倒計時是緩解焦慮還是引發(fā)焦慮?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46期:作為產品經理,無法認可自己的產品該怎么辦?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45期:讀書僅陌生人可見?社恐福音!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44期:面對用戶的“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沒有”,該怎么做?

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qū)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致力產品、運營、營銷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交流。

本欄目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 @李苗 整理編輯發(fā)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覺像是實習生為了寫而寫的- -!,“這種推薦能夠提高用戶留存率和活躍度,增加用戶粘性和平臺價值。而從用戶角度來看,推薦“可能認識的人”提供了擴大社交圈子、建立關系和享受更好社交互動體驗的機會?!边@是有真實數(shù)據(jù)支持的以及是真實的用戶心理嗎?

    來自廣東 回復
  2. 所以是為什么

    來自廣東 回復
  3. 為什么?

    來自江蘇 回復
专题
36201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新媒体运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专题
12761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数字营销有着精准度高、成本较低、效果可量化等优点,很多企业都尝试了数字营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营销的相关内容。
专题
1214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精细化运营、抓住老用户、提升用户复购,则将是品牌需要着重留意的地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提升复购率的N种方法。
专题
4529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经理和运营都要懂一点的推荐算法基础和进阶知识
专题
1379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运营实战经验。
专题
14282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流量难获取,获取之后转化为付费用户更是困难。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提升付费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