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來了,產品經理如何克服應對挑戰(zhàn)?

4 評論 5114 瀏覽 5 收藏 11 分鐘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隨著ChatGPT的到來,各行各業(yè)、各大社交媒體都在傳播該內容,讓一部分人嗅到了商機,但同時也讓很多人產生了焦慮。本文總結了三點焦慮,希望能夠幫助你緩解情緒。

2022 年 11 月 30 日,當卡塔爾世界杯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時,大洋彼岸一家叫openAI的公司發(fā)布了一款名為ChatGPT的聊天產品,略顯單調的聊天界面背后蘊藏的是極其強大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LLM),它強大的語言理解、內容生成能力迅速火遍了全球,自發(fā)布以來,5 天注冊用戶超 100 萬,月活破億用 時僅 2 個多月,被稱為“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一時間,社交媒體、長短視頻上各種普天蓋地的內容襲來,從原理解析、團隊背景、應用探索等方面,都爭先恐后抓住這一熱點狠做文章。

嗅覺靈敏的人甚至發(fā)覺到了第一波商機,開始把GPT套殼推出一些應用,美其名曰「中國版GPT」,有的甚至開發(fā)課程來割韭菜,比如「教你如何用GPT掙錢」。

國內的各AI公司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如夢方醒」,驚呼「還是老美會玩」,有錢有能力的馬不停蹄的推出自己的大模型產品,而沒錢沒資源的即便過過嘴癮也要硬撐著說「我們已有相關技術」,仿佛ChatGPT沒有什么技術門檻,短時間就能突破;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空前的感受到了AI帶給我們的沖擊……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在驚嘆AI技術進步神速的同時,卻也產生了很多的焦慮。

焦慮1:職業(yè)被取代焦慮

「35歲失業(yè)」的焦慮還沒消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焦慮就來了;以前大家可能普遍認可人工智能只能取代一些偏體力勞動、勞動密集型的工種,但是現(xiàn)在,知識型工種也面臨著被取代的風險。

各種基于GPT以及相關AIGC的應用層出不窮,比如:AI寫文案、AI做PPT、AI作圖、AI修圖、AI寫代碼、AI寫劇本、AI做CAD……一些職業(yè)賴以生存的技術壁壘似乎一夜之間消失殆盡,而且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AI確實比人做的好,這逼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更絕望的是很多剛入行不久的年輕人,可能還沒等到職業(yè)躍升的機會,卻等到了比自己廉價,效率更高的AI。

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一個朋友做跨境電商的,曾經雇傭了一個學年輕人來做助理,主要負責寫商品的本地化文案、制作商品宣傳視頻。GPT出現(xiàn)之后,他發(fā)現(xiàn)GPT寫的本地化文案幾乎已經到了拿來即用的程度,同樣可以根據(jù)要求生成不同規(guī)格、不同風格的宣傳視頻腳本,于是內心已經在糾結是否解雇小助理。

產品經理會被取代么?能取代,但是不完全取代。通常而言,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可以分成這么幾大類:

1. 需求挖掘、分析、抽象;

2、產品設計、規(guī)劃;

3、產品運營分析;

4、 用戶、競品、市場研究和分析;

5、產品GTM

上述幾類工作實際上再有足夠的輸入的情況下,我相信AI都能輸出一些信息,所以一定程度都是能被取代的。

所以,核心點是輸入,所以說以后產品經理的工作方式可能會發(fā)生很多調整,我們也會變成「Prompt工程師」,即我們很可能要把更多的精力來收集足夠多的信息,加工成提示詞輸入給AI ,由AI幫我們形成具體的方案,然后我們從中挑選可用的來完成終稿。

比如需求挖掘,我們很可能需要把用戶訪談、問卷調查等用戶研究的素材做好調查和收集,輸入給AI,AI最終可能能夠輸出一些分析的結論。相比起AI介入前,我們可能要熟悉各種需求分析模型,有了AI之后,我們可能要把更多精力用在如何洞察用戶需求,如何收集用戶原始需求,以及如何對AI輸出的需求進行決策上。

焦慮2:信息過載的焦慮

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或者AI產品經理的你,不知道你最近有沒有被各種社群、社區(qū)、公眾號、研討會、論壇、網(wǎng)課給轟炸了;自從ChatGPT以及AIGC出現(xiàn)之后,各種層出不窮的名詞、科普、探討如洪水猛獸一樣襲來。

似乎跟不上潮流就要落伍了,于是乎你開始添加各種微信群、加入各種社區(qū)、報名了各種網(wǎng)課或者研討會、收藏了很多文章,你想拼命的抓住各種信息,學習GPT和AIGC,體驗一下站在浪潮之巔的感覺。但是,時間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信息的產出速度遠大于你的吸收速度,甚至GPT3.5還沒弄明白,GPT4.0、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又來了。在職業(yè)被取代的焦慮下,學習能力的焦慮也產生了。

對于產品經理的我們,要學習,但不是盲目的學習。推薦購買一些書籍進行系統(tǒng)性了解,在此基礎上自己實地體驗,同時可以參與幾個微信群或者知識星球的討論即可。太多的信息源,反倒是容易適得其反。

平時工作中一些需要創(chuàng)作的場景,也可以嘗試中利用ChatGPT來做一下輔助,慢慢的和他「和平」共處。

焦慮3:人類安全的焦慮

每一次AI技術的進度都會伴隨著「AI是否會毀滅人類」的問題出現(xiàn)。從技術來說,GPT模型的是依靠大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訓練實現(xiàn)的,其所具有的思維能力仍然是一個謎,就好像突然涌現(xiàn)出來一樣的。并且,其對話理解、內容生成的能力具有不可解釋性,這無疑增加了人類的恐懼,覺得它會不會像科幻小說中的AI一樣,動了毀滅人類的念頭。

這不,美國非營利組織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就在3月末發(fā)布了一封名為“暫停巨型AI實驗”的公開信。有上千名人工智能專家和行業(yè)高管在信中呼吁,暫停對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訓練。

至少,暫停半年。好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也加入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頓、特斯拉和推特CEO埃隆·馬斯克、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希奧等。盡管可能有嘩眾取寵的嫌疑,但是至少說明了AI確實對社會和人類有潛在風險。

相比起毀滅人類,有一些更現(xiàn)實的問題也放在了人眼前,比如版權、安全問題。先說版權,大模型的訓練語料可以理解成來自人類現(xiàn)有的知識,比如AI為什么能做圖,是因為他學習了非常巨量的人類畫作,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實現(xiàn)二次創(chuàng)作。

那對于原生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否公平?AI使用了他們的作品,但是他們卻收不到相應的補償,你想起訴AI吧,關鍵甚至可能都說不清楚到底AI使用了你的哪個作品。最扎心的,AI用了你的作品訓練了模型,最后還可能搶了你的飯碗,這找誰說理去。而對于安全,試想一下,當AI普及了之后,一些人不免對AI產生了依賴,如果AI出錯了怎么辦?特別是一些專業(yè)領域的錯誤,可能非常難以察覺,豈不被帶偏了?

本文并不是專業(yè)的科普文,只是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談了以下GPT帶給我的焦慮。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我深刻意識到GPT的出現(xiàn)將會帶來一大波的應用場景,同時很可能對很多行業(yè)的工作方式打來極大的變更,所以比起焦慮,更多的還是期待。而我也加入到了GPT的學習大軍中,希望能參與到時代的浪潮中。

本文由 @奔跑的蝸牛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緩解焦慮最好的思路就是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了。。。畢竟面對新興科技我們確實做不了太多,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

    來自河北 回復
  2. 怎么判斷這篇文章是不是GPT寫的呢

    來自安徽 回復
    1. 給你這個回復點贊

      來自廣東 回復
    2. 這個評論讓我大感震驚!

      來自山東 回復
专题
1615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用户调研是一项很重要的过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调研。
专题
12843人已学习11篇文章
需求评审会议对整个项目想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完成需求评审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高效完成需求评审。
专题
1556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交互设计文档的撰写指南。
专题
1244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怎么做投放是很多运营人和品牌方的一大难题,做好投放不可缺少以下几大步骤。本专题的文章以小红书投放为例,分享了一些策略,一起来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