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灰度測試購物車功能,微信要扛起騰訊電商大旗了?

小謙
6 評論 5364 瀏覽 2 收藏 12 分鐘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編輯導讀:曾經有人戲言“阿里做不好社交,騰訊做不好電商”,兩者在這方面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有消息稱,微信視頻號目前正在灰度測試短視頻購物車功能,是騰訊邁向電商的又一步。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微信一直承載著騰訊的電商野望。

據自媒體百準報道,除了直播,微信視頻號目前正在灰度測試短視頻購物車功能,這被視為微信加碼電商業(yè)務的一大跨步。

早在2014年,騰訊就在微信公眾號上線了微信小店插件,作為微信電商板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然而多年過去了,誠如業(yè)內戲言“阿里做不好社交,騰訊做不好電商”,騰訊的電商夢一直未能得償所愿。

本次視頻號或上線購物車功能,能讓微信扛起騰訊電商大旗嗎?

一、灰度測試購物車功能,微信視頻號越來越像抖音?

據報道,該購物車功能支持在視頻號短視頻下方直接掛鏈商品,原本放置擴展鏈接的位置將出現商品鏈接。用戶在點擊購物車鏈接后可以直接跳轉商品詳情頁,這對比于原來的鏈接功能,新購物車鏈接顯然更方便用戶下單。

目前這項功能還在灰度測試階段,擁有該功能的賬號每天也只能發(fā)布不超過三條的掛購物車的作品。

圖源:自媒體百準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號直播在去年10月就已經上線了購物車功能。而此前就有人測試發(fā)現最新版微信中,視頻號個人主頁新增“訂單”功能,且與公眾號之間再度加深綁定關系。

可以肯定的是,視頻號正逐步完善電商功能體系,在功能上與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幾乎相差無幾。其中抖音2018年就上線了購物車功能,而快手的購物車功能較于隱蔽,在“小店訂單”中進行設置操作。

為何視頻號要上線購物車功能?自然離不開流量變現。

在短視頻玩家不斷進軍電商領域加速商業(yè)化的趨勢下,微信視頻號打通購物車功能也不令人感到意外。本身騰訊推出視頻號也就是為了入局短視頻領域,同時尋找新的增長點。

而視頻號打通購物車功能也能進一步鏈接微信小商店,為微店中的商家提供更多商業(yè)化的出口。就像本次視頻號的購物車鏈接,主要來源就是視頻號號主自己開的微信小商店。

可見的是,視頻號正逐步完善電商板塊的功能,進一步尋找商業(yè)化的路徑。然而回顧騰訊多年來在電商上的嘗試,似乎都不是很理想。

2014年騰訊上線微信小店插件;

2017年微信小程序上線,過后在微信小店中推出小程序版;

2020年微信公眾號測試內測“微信小商店”;同年騰訊電商“小鵝拼拼”小程序上線。

但不論是微店,還是小程序或小鵝拼拼,騰訊的電商體量還是不及國內三大電商平臺,也比不過抖音電商超5000億元的GMV。

那么,微信為什么要死磕電商?

二、“無邊界擴張”,是互聯網巨頭的必選項

其實,每個巨頭都在努力突破自己的固有疆域,去挑戰(zhàn)其他的巨頭的領土。就像阿里不斷涉足社交,字節(jié)跳動進軍電商,騰訊也一直在嘗試電商、短視頻等。

一方面是為了突破現有估值,找到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穩(wěn)固本身的地位。

財報顯示,2021年Q3,騰訊營收達到1424億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為3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但環(huán)比則下降7%。

此外三季報還顯示,微信用戶最新月活已經增長至12.62億,此前也有報道稱微信用戶突破了12億,而這幾乎觸頂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13億人的總數。

在凈利增速放緩以及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的時刻,騰訊是需要對現有的用戶流量精細運營、盤活商業(yè)價值,通過多元化布局來提升自身想象力的。就像微信內部上線的各種業(yè)務板塊,例如視頻號、小程序、游戲等也都是為了盡可能地入局多個行業(yè),來豐富平臺生態(tài)及想象空間。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xié)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電商市場交易規(guī)模預計將近37.21萬億元,牢牢占據全球電商市場排行榜首位。像直播電商行業(yè)發(fā)展更是迅猛。根據艾媒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guī)模為9610億元;預測到2021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2012億元。

騰訊看中的正是龐大的電商市場潛力,以及可轉化社交流量的路徑。要知道微信坐擁10億多用戶數,要想盤活這么龐大用戶體量絕非易事,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商業(yè)化的出口,可以讓用戶直接購買發(fā)生消費行為。

所以對于凈利增速放緩的騰訊而言,發(fā)力電商不僅能為公司帶來一個新增長點,還能活躍及轉化平臺內部的社交流量,一舉多得。

除此之外,在阿里、字節(jié)、百度不斷入局各方領土的時刻,騰訊也需要多元化布局,來穩(wěn)固自身的地盤。

總的來看,騰訊做電商,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的壓力;而其做電商雖難,但未來還是會不斷嘗試推出功能或產品,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路徑。

三、電商夢長路漫漫,但潛力俱佳

騰訊做電商難,但潛力還是俱佳的。

一方面,來源于國民級APP微信和QQ的用戶體量優(yōu)勢,要知道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年代下,把握住了流量,就是把握住了生意命門。

憑借兩個社交APP超18億的用戶規(guī)模下,微信做各種互聯網生意都有很大的優(yōu)勢。就像其如今的游戲業(yè)務,2020年第三季度為公司貢獻了449億元,占總營收的三成。

電商板塊雖未獨當一面,但憑借體量上的優(yōu)勢及兩個社交平臺不斷豐富電商場景,或能進一步培養(yǎng)用戶在平臺內部購物的心智,促進平臺的私域流量轉化。

另一面,騰訊優(yōu)勢還在于資金及技術方面。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的市值已經高達4429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621萬億元),今年三季度營收也達到了1424億元。

電商行業(yè)本就需要資金鏈條的驅動,公司靠流量及資金優(yōu)勢也能比其他新入局者強很多。

目前騰訊也逐漸打通各個電商環(huán)節(jié),包括自有電商平臺“小鵝拼拼”、社交電商平臺“微店”以及微信內部小程序以及視頻號的購物車等功能。同時公司還會通過投資入股形勢如今電商領域,例如17年聯合蘑菇街、投資唯品會等。

可見的是,微信電商版圖正步步擴張;但要想達到像淘寶、京東或拼多多那樣的體量那還比較困難。

首先,騰訊并未有自己成熟的電商體系。就算有小鵝拼拼這類電商平臺,但頁面功能還待完善,只有“首頁”、“朋友喜歡”及“我的”三大功能板塊,涉及商品也只覆蓋也盲盒、手辦以及JK等。無法對比商品種類及功能齊全的淘寶或拼多多等。

截圖來自:小鵝拼拼APP

但從小鵝拼拼這類潮玩商品種類來看,其瞄準的用戶圈層是年輕人市場。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8 年中國內地Z世代總人數約為2.6億,占總人口近的19%。在Z世代成為消費市場主力軍的年代下,騰訊對準年輕人市場這步棋是比較有野心的。

但在早期小鵝拼拼的定位瞄準的其實是下沉市場,商品都是一些老年人服飾、清潔掃把等。而下沉市場本就有拼多多這位王者,小鵝拼拼未能撼動其地位后改版也是能理解的。

這也側面透露出,騰訊自有電商平臺發(fā)展得并不是很順利。

此外,視頻號上線購物車功能,也只是為了活躍微店商家的數據。但目前微信并未披露微店方面的數據,反觀隔壁抖音及快手電商,雙方GMV分別都超過了5000億元及4000億元。

騰訊微店要想超過這個體量可能還比較困難,畢竟在財務報告中公司未披露電商板塊規(guī)模,就知道該業(yè)務板塊發(fā)展并未成熟。

幾大電商業(yè)務板塊都還未能獨當一面,意味著騰訊電商夢要想實現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這其中最大的阻礙,可能就是騰訊不能依靠對手的商品渠道。要知道電商行業(yè)的重點在商品,平臺及系統(tǒng)的搭建、頁面功能的穩(wěn)定固然重要,但最本質的東西還是商品貨物,若騰訊不能提供自有商品渠道或與品牌商家合作的商品體系,很難吸引到消費者。

所以總的來看,騰訊做電商的步伐不會停滯,但未來能否成功鏈接至自身內部社交生態(tài),轉化流量,還是一個時間題。

#專欄作家#

小謙,公眾號:小謙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土豪網創(chuàng)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從微信設置視頻號、搜一搜以及商城小程序,構建微信自有生態(tài)時就已經可以感知到微信的布局啦,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做起來的潛力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 果然大企業(yè)總想著各種方式賺錢,唉,電商平臺太多了

    回復
  3. 微信適用人群數量大,如果想要進軍電商,潛力的確挺大的。

    來自廣東 回復
  4. 說實話我挺看好騰訊的,我認為它有做電商的潛力。

    來自江西 回復
  5. 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騰訊確實是想好好發(fā)展電商行業(yè)了。

    來自江西 回復
  6. 現在電商行業(yè)確實是很火,看來騰訊也想往這方面發(fā)展了。

    來自江西 回復
专题
1992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通过广告模式来进行商业化流量变现?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广告变现的思路。
专题
1589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需要持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迭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设计方法论。
专题
1309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该如何有效推广?有效推广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推广策略。
专题
1238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精细化运营、抓住老用户、提升用户复购,则将是品牌需要着重留意的地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提升复购率的N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