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時刻都在“破防”

5 評論 5807 瀏覽 2 收藏 21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原創(chuàng)激勵計劃》出品。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的年輕人們似乎患上了“文字失語癥”,一句“破防”便能概括許多情緒,不少網(wǎng)絡熱梗也成為了年輕人的日常交流文字。只是“破防”等熱詞雖然有其合理的語境來源,我們?nèi)詰枭钪械摹巴婀!?,不要讓梗文化支配了我們的生活?/p>

網(wǎng)絡交流,甚至日常表達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離不開“?!钡拇嬖诹耍?/p>

是否覺得,話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口,對于語言的靈感就像干涸的溪澗一樣枯竭匱乏,連搜羅形容詞來描述喜愛的事物都變得困難。

是否又發(fā)現(xiàn),無言可對、乏善可陳時,心中所想還不如收藏里的表情包豐富,揣摩表達還不如直接玩梗來得痛快。

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看到抗戰(zhàn)老兵,破防了;遲到扣錢,破防了;戳中笑點,破防了……他們把“破防”掛在嘴邊,硬生生將“詞”玩成了“?!薄?/p>

如今,以“破防”為首的梗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讓人直呼過猶不及。有人表示,“破防”換言之不就代表“感動”嗎?為什么年輕人這么愛用“破防”?

一、“破防”有什么來頭?

首先,“破防”還真不代表“感動”。

破防一詞的出處源于格斗游戲,在格斗游戲中,為了防止某方玩家持續(xù)消極防御,游戲通常都會設置一個“破防值”(guardgauge),在防御狀態(tài)下,玩家連續(xù)遭受攻擊會累積破防值。

當破防值到達數(shù)值極限之后,玩家再遭受攻擊便會“防御崩壞”(guardcrush),游戲人物將出現(xiàn)短時間不可對其進行操作的硬直,也就是俗稱的“破防”。這時,對手再繼續(xù)追擊就可以對玩家造成極大的傷害。

經(jīng)過游戲主播、網(wǎng)民的廣泛傳播和演變,如今的“破防”并沒有脫離原本的含義。

當突發(fā)事件或外部刺激超過了心理最大承受能力,突破了人的心理防線,導致人的感性大于理性,情緒失控,異于平常時,我們就可以說:此人“破防”了。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中,更多人會將“破防”應用于自嘲、調(diào)侃、玩梗的場景,以此活躍氣氛或表達觀點。

例如:

  • 視頻很感人,深深地觸動了自己,我們可以說看得人破防了;
  • 主播輸了游戲,在直播間大發(fā)脾氣,我們可以說主播破防了;
  • 遇到搞笑的事情,忍不住發(fā)笑,我們可以說憋不住破防了;
  • 經(jīng)歷了糟糕的一天,回到家發(fā)條朋友圈吐槽,我們可以說水逆到破防了;
  • 親友講了句十分尷尬的話,讓人忍不住腳趾抓地,我們同樣可以說尷尬得破防了。

這些統(tǒng)一的說辭能夠省略詞句,不僅便于年輕人表達,也具有一定的自嘲、自謙效果,常常在網(wǎng)絡交流中被廣泛使用。

二、為什么年輕人天天“破防”?

由此可見,“破防”屢見不鮮。高效運轉時代,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年輕人頻繁使用“破防”?僅僅是因為“破防”本身足夠有趣嗎?

1. 越努力,越焦慮

互聯(lián)網(wǎng)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無限放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你我設立了“參照物”。高壓社會,一旦有了比較,就很容易焦慮感叢生。因此,年輕人破防,部分原因是為了宣泄不滿,表達自己的焦慮狀態(tài)。

根據(jù)《年輕人焦慮報告》顯示,96%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焦慮的事情。其中,超一般以上的年輕人每天都在焦慮。當代年輕人的焦慮程度似乎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焦慮不再是形容詞,而更像一種生活常態(tài)。

2019至2020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中也明確,心理健康指數(shù)的年齡差異顯著。隨著年齡增大,中國心理健康量表衡量的心理健康指數(shù)呈現(xiàn)隨年齡增長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抑郁水平則呈現(xiàn)隨年齡增長而減小的趨勢。也就是說,18至25歲左右的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最為堪憂。

到底是什么讓祖國的花朵“曬蔫了”?

其實在年輕人看來,生活處處是焦慮:還沒參加工作的學生,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動力,升學無望、考研無望,如今游戲里都有了防沉迷系統(tǒng)。

而參加工作的成年人,早上一睜眼,就開始憂心忡忡,對于工作提不起興趣。每天下班回家是一天里最輕松的時刻,晚上睡覺之前才能生龍活虎。

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性使得他們總在與陌生人作比較。越努力,人就越焦慮,越比較,心理防線就越低。因此,“破防”這種戲謔化的表達方式在傳遞觀點的同時,也能通過自嘲、諷刺宣泄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壓力,緩解其無法消化的負面情緒。

在高效運轉時代,一句“破防”既能夠傳達輕松愉悅的氛圍,也能夠表達自黑、自嘲、渴望認同的心態(tài),那么不奇怪年輕人會頻繁地使用。

2. 信息社會,需要“破防”

其次,除了自身承受的社會壓力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在助推“破防”的蔓延。

在媒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的量級達到了讓人應接不暇的程度。

這種信息傳播內(nèi)容和方式的轉變,會加重年輕群體思維的單一化和思想的同質化。好比當數(shù)億人都習慣了具有概括性的短視頻、短文后,人們的思維會產(chǎn)生惰性,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也會被大大縮短。

這時,有多重含義的“破防”就會被年輕人廣泛使用。

從誕生到走紅全網(wǎng),不同年輕個體對“破防”的衍生含義都有不同的見解,和其他的短句短語相比,“破防”能夠廣泛概括和表達心情,也符合語言演變的經(jīng)濟原則(即確保語言交際功能的前提下,語言活動中的力量消耗會基于經(jīng)濟要求進行減弱)。

例如,目前已知的解讀就有:感動、喜悅、敬佩、痛苦、后悔、震驚、尷尬等,也就是說,但凡是遭遇了心理層面的崩潰,年輕人都可以利用“破防”去形容。

更有多數(shù)網(wǎng)友反映,“雖然平時并不喜歡‘破防’這個詞,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說一籮筐話,都沒有說一個‘破防’來得精辟,而且別人能很輕易get到我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p>

確實如此。試想一下,你能只用一個詞形容“破防”嗎?可以是“崩潰”、“喜歡”、“感人”嗎?如果你認為有難度,那么就不難理解年輕人對“破防”的鐘愛。

社交網(wǎng)絡信息精煉的特性,使“破防”被年輕人二次賦值。它的含義足夠復雜,它的用法足夠多樣,它變成了一個標志和符號,而不單單是有趣的“梗”。

但這并不是沒有危害的。雖然一方面,這種碎片化的表達能使氣氛更加輕松、交流更加高效;但另一方面,我們?nèi)孕杈琛肮N幕狈睒s所引發(fā)的各類問題。其中,“文字失語癥”顯得尤為突出。

三、“梗文化”帶來文字失語癥

在互聯(lián)網(wǎng)黑話中,“文字失語癥”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詞了。它并不是某種疾病,而是用來形容現(xiàn)代年輕群體表達能力弱化的名詞。

從“病癥”上來講,在簡單、日常的對話中,患有文字失語癥的患者可以正常表達;但是,在需要發(fā)表邏輯性強、復雜性高的表達時,他們就會“宕機”,難以準確描述自身感受。

喪失語言的能力的瞬間,在于“推薦”只會說“安利”;“絕無僅有”只會說“YYDS”;“敗北”只會說“涼涼”;“臉皮厚”只會說“社交牛X癥”……

誠然,將上述詞語轉述為常規(guī)表達并不簡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失語癥中,“?!痹诖婺贻p人發(fā)聲,使得他們想說卻不知如何說,心中所想只能付諸于“玩?!薄?/p>

那么文字失語癥的“病因”是什么?又有什么在助推年輕人“玩?!?,患上文字失語癥?

1. 病因一:群體認同

群體認同是文字失語癥的主要病因。

我們都知道,“梗文化”最早形成于ACG(即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像“前方高能”、“今天的風兒甚是喧囂啊”、“教練,我想打籃球”這類早期為人熟知的梗皆出自二次元的動漫和漫畫,并且只有在特定的環(huán)境、用法中,才能被人所理解和運用。

由于“梗”誕生自小眾圈,故而又有“圈地自萌”的說法存在,而直至如今,經(jīng)過發(fā)展的“梗文化”依舊帶有小眾的特征,只有特定的人群才能理解??梢?,“?!蹦艽龠M群體的凝聚與認同。

大部分年輕人普遍認為,為了不遺余力融入同一年齡層的親朋好友,實現(xiàn)與周圍人的交流,獲得群體歸屬感,“我”應該學習并使用流行梗。

有相關調(diào)查顯示,超六成的年輕人能夠通過梗的使用,與朋友、同學找到共鳴,也會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交流學習網(wǎng)絡黑話的新表達,這也是為什么“新?!币怀觯婀5哪贻p人便如過江之鯽,逐漸形成了梗的裂變式傳播。

假設你身處一場聚會,老同學們聚在一起侃侃而談。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你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用語是活躍氣氛和增強群體凝聚力的有力工具。

這時候,處于相同沖浪頻道的好友能夠迅速找到同好,彼此堆砌出無形的屏障。雖然在屏障外的參與者很想加入這場對話,但最終他們會發(fā)現(xiàn)憑借自己的微薄“知識儲備”,只能被孤立在外,聽不懂,也說不出來。

久而久之,當新梗逐漸變成區(qū)分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新信號時,為了維系群體關系,人們會不自覺的對梗產(chǎn)生依賴:

一來,為了維護在群體中的存在感,年輕人會頻繁使用梗,打入圈層內(nèi)部。

二來,為了提升圈層在其他群體中的優(yōu)越感,他們也會不斷制造、傳播新的梗文化,將梗的存在延伸至學習、生活、工作中。

就這樣,梗文化取代了部分文字短語,成為了日常交流的必需品,這從根本上就導致了表達能力的弱化、文字失語癥的形成。

2. 病因二:媒體營銷

此外,除去叢眾心理和群體歸屬感外,媒體營銷的參與,也在潛移默化地引導網(wǎng)民使用“?!?。

為了適應媒體發(fā)展所帶來的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變化,擺在各級全媒體、融媒體面前的是:如何將內(nèi)容高效傳播,提升其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這其中,“破圈”是最有用的手段,而“玩梗”就成為破圈的主要途徑。

由于部分媒體營銷的關注點和年輕群體的興趣點不同,很多時候無法引導年輕受眾,因此必須通過豐富、創(chuàng)新的表達形式掌握主動權和年輕群體的注意力,在“玩?!敝蝎@得認同。

許多媒體營銷都曾將“?!睉糜趶V告中。例如,懷舊營銷,文案可以說“爺青回”;茶飲營銷,文案可以說“秋天的第一杯”;公益營銷,文案可以說“比博燃”……許多品牌甚至會自己造梗,只為了和年輕人產(chǎn)生共鳴。

某手游就曾在去年將流行梗還原,植入了視頻廣告。約4分的視頻中包含了蘇大強、雪姨、淡黃長裙、真香警告等名場面,憑借每個知名場景傳遞了該游戲的slogan。該廣告一經(jīng)發(fā)布,就獲得了大量的話題和關注度,是玩梗中的“典范”。

不過,媒體營銷中的大部分也僅是為了擴大商品的傳播范圍,滿足自身對于流量的需要。因此受到他們的引導,年輕人對“?!钡氖褂蔑@然會更無底線,表達也會更加碎片化。

小到內(nèi)容推送、開屏廣告,大到主流媒體,其實都不乏會出現(xiàn)“玩?!钡纳碛?。但究竟是正向積極的推廣,還是利益至上的營銷,網(wǎng)絡流行梗的用法還需多多斟酌。

四、正確看待“?!蔽幕?/h2>

語言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受思維支配、有活性的、需要保持訓練才能自如表達的東西,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

從所想到說出,語言的形成需要過程,且并不簡單。豆瓣小組“文字失語者互助聯(lián)盟”的簡介中這樣寫道:“長期以來,作為傾聽者和旁觀者的我們,逐漸忘記了如何組織文字的邏輯、怎么清楚地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希望每一個失語者能在這里通過練習擺脫文字失語?!?/p>

從今年1月創(chuàng)建至今,互助聯(lián)盟一直以擺脫“?!钡姆绞教釂柡徒涣?,有發(fā)圖提問“如何形容圖片氛圍”、“這張圖如何描述”的:

也有提問“吃醋”、“破防”、“Q彈”替代詞的:

更有甚者,提問“如何不提孤獨而描述孤獨”。

雖然問題形形色色,但毫無疑問,他們都在為文字表達做出了努力,并且在不涉及“?!钡那疤嵯逻M行了回答。瀏覽小組的問答帖,我仿佛置身于一個沒有“梗文化”的時代,用文學體系構思著每個問題的合理解答。

提及“?!焙汀拔淖质дZ癥”,大部分網(wǎng)民的反應平平無奇,甚至會認為廣泛使用流行詞和表情包的自己語言天賦“異于常人”。

朋友本人就曾和我討論過,“我覺得自己很潮,別人說什么話題我都有梗來接?!钡催^來思考,這何嘗不是說明了“?!钡挠绊懥植廊缢?,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代替了部分語言和文字,成為了年輕人交流的主力工具。

當然,我們不能夠否認“梗文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年輕人文化中的意義,因為一味的禁用“?!蓖瑯訒m得其反,不僅失去了調(diào)侃的樂趣,也會使文字變得冗長乏味,無法與他人共鳴。

但毫無疑問,過度、頻繁地“玩?!睍档驼Z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化再度步入僵局。試想,生活在到處都是“破防”、“YYDS”、“絕絕子”的時代,何嘗不是另一種無趣呢?

因此,想要治愈“文字失語癥”,首先就要培養(yǎng)對文字靈活使用的能力。

或許,多讀幾篇文章好過多刷幾個短視頻;多看幾場脫口秀好過多補幾部綜藝;多學習、多思考好過多復制、多粘貼。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自如地使用“梗”,而不是被動地被“梗”使用。

 

本文由@白桃玻子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原創(chuàng)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共勉,多讀讀書,創(chuàng)造力和自豪感會回來的

    回復
  2. 普通的年輕人越來越缺少創(chuàng)造性,越來越想要和別人不一樣卻越來越和別人一樣,上面評論說得對,還是書讀的太少,光看短視頻能學到知識?現(xiàn)在一年讀十幾二十本書的人少之又少,自己無法正確面對的生活壓力,無盡增長的欲望,讓人只想速成,這就是現(xiàn)在年輕人現(xiàn)狀

    回復
  3. 可能我已經(jīng)不是年輕人了吧,整天看著滿屏都在刷的”破防“,我的內(nèi)心毫無波動。

    來自廣東 回復
  4. 截別人社交媒體的帖子,好歹給人ID打個碼呀

    來自上海 回復
  5. 隨著年紀的增大,讀書越來越少,焦慮卻越來越多,越是焦慮無聊,越寄情于刷刷刷就行的不用動腦的軟件,也算是一種自我學習上的惡性循環(huán)了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