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播放、刷評論、刷榜單,音樂平臺如何被花式薅羊毛?

1 評論 5129 瀏覽 10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在這個靠數據說話的時代,就連音樂播放量和評論數也“內卷”了起來。音樂平臺上,一首百萬播放量的歌曲也許是通過刷量軟件刷起來的。這些灰色產業(yè)存在在各個平臺,嚴重影響了行業(yè)正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本文作者對此展開分析,與你分享。

距離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fā)布“最嚴版權令”已有近6年,在這6年期間,關于數字音樂版權的結算方式逐漸從一攬子的版權授權演變成為按照收聽次數、使用次數進行結算,這種結算方式也逐漸被上游版權方所認可。

不過,當大眾開始對平臺間的版權戰(zhàn)爭、版權侵權不再陌生時,音樂版權價值的回升也滋生了新的陰暗面,不少不法商家選擇利用規(guī)則漏洞從中牟利。

一、評論、播放、榜單,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刷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有生意。在線音樂領域,評論、榜單、播放量也是如此。

比如,網易云音樂的評論區(qū)一直是該平臺一大特色,評論區(qū)達成“999+”就意味著歌曲已經有了一定的熱度。因此,不少音樂人都把999+當作自己發(fā)歌后的目標。除了評論區(qū)有“999+”和“10w+”兩項數據指標外,網易云音樂會對播放次數超過10萬、100萬和1000萬的歌曲分別認證為白銀單曲、黃金單曲、鉆石單曲。

這些數據指標背后代表的價值,也引來了大量提供刷單曲榮譽服務的的商家。一些新人歌手發(fā)歌后無人關注,唱片公司為了一些面子工程,就會購買刷評論的服務。

一方面,刷播放量的服務可以向客戶收取費用,另一方面,版權費的結算也被不法商家盯上。由于音樂平臺的絕大多數入駐原創(chuàng)音樂人版稅結算都是靠播放量計算,并且直接可以從后臺提取,這就讓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根據知情人士向音樂先聲提供的線索,現(xiàn)在有一些廠牌利用后臺刷量的軟件來獲取版稅收益。據他提供的視頻和截圖顯示,通過刷量音樂人后臺賬戶一天的收入可以達到2000多元。

而另一張截圖中,一家名為“星曦文化”的商家通過刷量,一個賬號一個月的收益在10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除了日常播放分成,一些由音樂平臺發(fā)起的原創(chuàng)音樂激勵活動因為更高的分成比例,也成了不法之徒薅羊毛的重點。

在淘寶、閑魚等渠道,通過搜索相關關鍵詞可以發(fā)現(xiàn),歌曲刷量的服務費在10元到幾百元不等。音樂先聲在閑魚上找到了某商家,該商家報價提到刷白銀單曲100、黃金單曲1400、鉆石單曲1萬元,并承諾說:“一般通過后臺提現(xiàn)都能提出來”。

有些商家也會在貼吧引流,或者干脆開設一個單獨的網站讓買家下單。

據上述知情人士推測,這些刷量的商家目前正在大肆宣傳,收費500元一人,并號稱一周就可收益1000多元。而在調查過程中,閑魚上有的賣家也可直接以3000元的價格售賣刷量軟件。這種做法疑似在漏洞被查封前最后再敲用戶一筆錢,迅速割韭菜。

除了刷量服務,音樂平臺的榜單也自然在服務范圍內,QQ音樂巔峰榜、由你音樂榜、網易云音樂飆升榜、騰訊視頻YOUNG榜等都有相應報價單。

其中,一個淘寶商家稱:“QQ音樂10萬的播放量需要兩天完成,我們都是團隊操作,通過拉群派單人工切換賬號?!?/p>

如果商家所言是真,那某種意義上,刷出來的播放量其實就是“真實的播放量”。通常來說,每周10萬播放量可在網易云音樂、QQ音樂后臺提現(xiàn)數額在百元級別。這也意味著,刷播放量的成本是無法通過版權收益回收的。

其實早在2015年,就有外媒報道過一個名為Eternify的網站。按照Spotify的規(guī)則,播放30秒以上才算一次有效播放,并記入版稅結算。Eternify最初由Ohm & Sport建立,因為當年音樂人通過流媒體獲得的收益極為微薄,于是他們開發(fā)了這個網站。只要在該網站輸入你喜歡的藝人的名字,它就會一直播放這位藝人的歌曲,并且每次只播放30秒。不過,該網站僅上線幾天該功能就被查封。

如今,刷量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通過刷出來的播放量在音樂平臺不僅可以獲得一部分的版權收益,還會獲得認證、榜單等宣傳資源。在這個時代,刷量看似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規(guī)的宣傳手段,有不少提供刷量服務的商家還提供著各種平臺的“數據維護”服務,這些網絡黑產也像蛀蟲一樣蠶食著本應屬于音樂人的版權收益。

二、打不盡的網絡黑產,被花式薅羊毛的音樂平臺

早在2017年,音樂先聲就曾在《Spotify被曝“監(jiān)守自盜”,平臺方和版權方的對決終難幸免?》一文中報道過,海外媒體曾經披露Spotify制造“虛假藝人”來分攤音樂版權的分成,減少對外支付的版稅。但與之不同的是,國內的音樂平臺一直都在被薅羊毛。

2019年,音樂先聲曾經在《孟美岐數據站暴雷,受傷害的除了粉絲還有誰?》一文中指出,粉絲為了花更少的錢給偶像的數字專輯沖銷量而選擇在第三方平臺購買“樂幣”,導致QQ音樂出現(xiàn)大筆壞賬。雖然最終的損失是由音樂平臺和粉絲一起承擔,但QQ音樂因為第三方交易而構成的壞賬數額一定遠遠超過粉絲們的支出。

如今,有不法商家利用給歌曲刷流量來薅音樂平臺的羊毛,更深一步來說,這是在擠壓其他依靠正當版權收益吃飯的音樂人的生存空間。

按照各大音樂平臺的結算規(guī)則來說,一方面是廣告結算的收益,還有就是基于歌曲播放量,按照播放比例和總版稅池來進行分配的版權收益。當不法商家通過軟件把自己的歌曲播放量刷上去,就意味著其他歌曲的播放占比降低了,進而影響其他音樂人的收益。

有版權方就向音樂先聲表示:“音樂平臺應該有機制可以防止這些漏洞。”但事實上,如果如上文所講,一切都是人工操作,其實很難監(jiān)測和控制。同時,國內音樂平臺支付的版權費用中有七成流向了三大唱片公司,而一般來說,唱片公司也只需要向音樂人支付其歌曲版權收入的20%。

與此同時,一些個人開發(fā)者所開發(fā)的聽歌軟件實際上就是盜取正版音樂平臺的后臺鏈接,繞過付費渠道聽歌,甚至還提供下載服務。而現(xiàn)在,還依舊存在著網站可以免費搜索幾大音樂平臺的歌曲,并提供試聽、下載的服務。

當然,由于入駐音樂人的數量龐大,損失平攤到單個音樂人身上可能并不算什么,但除了因盜版軟件和網站而蒙受著更大的財產損失,音樂平臺的版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公平性都實實在在遭到了破壞。

雖然音樂正版化的進程已有6年的時間,但是網絡灰產一直沒有“放過”在線音樂。無論是哪一種薅羊毛的方式,都在傷害著來之不易的正版化環(huán)境,損害著音樂人、版權方和音樂平臺的切身利益。

三、結語

前陣子,2019年因曾經幫助蔡徐坤制造一億微博轉發(fā)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封,其創(chuàng)始人蔡坤苗也被判5年刑期。蔡坤苗提到,“2019年2月份查看后臺數據,星援、應援寶共有微博‘大號’用戶17余萬個,這17余萬用戶大約綁定了3000余萬個微博‘小號’。”

按照這個比例折算,1個真實粉絲平均擁有176個微博小號,著實驚人。而被數據污染的并不僅是微博,而在那些擁有巨大流量的平臺存在的批量個小號,同樣把大多數玩家都困在了系統(tǒng)里。

平臺和國家也一直在整治數據造假的相關行為,無論是哪個領域,數據造假都有可能涉及到“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非法經營罪”和“不正當競爭”、“合同欺詐罪”。

星援APP創(chuàng)始人入獄已經為這條灰色的產業(yè)鏈敲響了警鐘,音樂平臺上的灰產也是時候該整治了。

 

作者:貳叁叁,編輯:范志輝

本文由 @音樂先聲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難上加難。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