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背后的“單身經濟”等待發(fā)掘
編輯導語:今年的雙十一沒幾天了,如今雙十一儼然變成了購物狂歡節(jié),大家是否還記得它曾經叫“光棍節(jié)”;如今隨著單身人士的增加,“單身經濟”也引發(fā)了關注,不少行業(yè)都為單身人士打造了一些特定產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單身經濟的現狀與發(fā)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現在提起雙十一,人們第一印象就是電商狂歡的購物節(jié);誠然這鋪天蓋地的廣告早在十月中旬就開始洗腦轟炸,快遞柜、電梯間、瀏覽器甚至“打工人”們離不開的WPS,都充斥著各大電商平臺的購物節(jié)廣告。
可在這些廣告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回憶起,這11.11的日子,最開始喚作“光棍節(jié)”呢;將時光撥回到電商還未發(fā)光發(fā)熱的十年前,那時候提起雙十一,大家更多地是會心一笑的自嘲“光棍節(jié)”。
有對象的陪對象,沒對象的去購物,成為讓雙十一從“光棍節(jié)”轉化為“購物節(jié)”的一個契機口號,也成為各大電商平臺搶灘登陸的“諾曼底”;雙十一也開始不再是“單身狗”們的專屬節(jié)日,也成了人們?yōu)樽约夯蚣胰?、愛人、朋友消費的日子。
“光棍兒”們再度回歸到那個形影孤單的自己,自己的節(jié)日逐漸成為全民的消費狂歡,人們在提起雙十一想到的也都是購物與消費,“光棍節(jié)”的稱呼,似乎也隨風飄散了。
但“光棍節(jié)”雖然逐漸勢微,但“光棍兒”們領銜的單身經濟卻日益壯大;尤其是對于今年來說,“光棍兒”們的單身經濟愈發(fā)耀眼,大有要搶回自己節(jié)日,收復失地的態(tài)勢。
一、“光棍兒”越來越多的2020
哈佛大學的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在《需求》一書中這樣寫道:創(chuàng)造需求,需要解開一個謎團,這個謎團是人類學、心理學、科技、設計、經濟學、基礎設施以及其他眾多因素綜合而成的奇特組合。
而單身經濟的壯大最直觀的原因就是“光棍兒”人數的增多帶來的需求增加,這同樣是由多個因素組合起來的。
首先是單身人數固有倍數的日益壯大,民政部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中國的單身成年人口就已經超過了2億,占當時我國總人口的18%,其中獨居成年人口更是超過7700萬。
而且今年受制于疫情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線下的社交活動,整體社會的幸福指數下降;盡管當時國內形勢趨于穩(wěn)定,但很多用戶扔心有不安,這時候還能線上談情說愛的例子畢竟是少數。
其次是快節(jié)奏的工作生活與結婚生子帶來的經濟壓力;老話說得好:“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這話雖然放在現在有些過激,但一方面出于個人情感與責任,另一方面出于家庭背后的催促壓力;成年人尤其是大齡成年人戀愛不再像青春期中的無所顧忌,多了一份結婚生子的現實壓力。
根據珍愛網聯合智聯招聘所發(fā)布的《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顯示,有將近70%的職場人士是單身狀態(tài),這也表明了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下,更多地年輕“打工人”們以事業(yè)為先。
而之所以把事業(yè)放在首位,原因也是因為房、車等一系列有關婚姻的物質資源限制擺在眼前;早在2018年,美國最大的房產平臺Zillow之前發(fā)布了一則有關房產與生育率的報告,指出“房價就是最好的避孕藥”,房價每漲10%,生育率就下降1.5%。
居高不下的房價等因素直接影響了兩部分人,一部分是丁克一族人數的飆升,另一部分更加極端,直接就不戀愛結婚,當起了單身貴族。
最后是離婚率的不斷攀升,有數據顯示我國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據不完全統計在2003年里,有超過130萬對夫婦離婚;而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415萬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更是有著“城市越大、離婚越多”的調侃。
這一情況在今年更加嚴峻,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夫妻在隔離期間長時間呆在一起;但是在一起時間越長,彼此的不滿越多,導致長期積累的情緒爆發(fā),最終走向離婚;今年三月份初步解封之后,上海一名律師就表示過自己的案件處理量增加了25%。
正是這種綜合性的因素影響下,2020年成為了單身人口爆發(fā)性增長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口也使得單身經濟成為社會經濟中頗有分量的一部分。
在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性,“光棍節(jié)”也不止步于11月11日這一天,而是衍生成單身經濟這個龐大的市場經濟需求,成為許多行業(yè)的全新催化劑。
二、婚戀交友
提起單身自然第一個就會想到,畢竟除了少數忠實的“單身貴族”群體外,大部分單身的人還是屬于“沒時間找”、“沒遇到合適的”等等原因下的身不由己,那么給這些單身群體牽線搭繩的婚戀機構就是沖鋒在單身經濟第一線的急先鋒。
當年爆火的《非誠勿擾》就已經變相的證明了婚戀機構的巨大市場潛力,就連家資頗豐的上海首富郭廣昌,也缺“對象”似的在2018年就斥資40億拿下了百合網。
但婚戀市場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作為網絡紅娘給不少單身男女牽線搭橋,但也有數量不少欺騙、強收費案例;原因就在于婚戀網站更多的盈利點較為局限,大部分集中在介紹費上,通過向用戶推薦套餐,誘導用戶投入大筆服務費用等方式來增加盈利。
且該行業(yè)不像其他行業(yè)服務好了下次再來,婚戀市場沒有“復購率”這一說,所以也就有了抓到一只肥羊吃干抹凈的感覺。
所幸如今的婚戀企業(y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逐步的開源節(jié)流;一方面依靠著短視頻、直播等工具,將全面的線下分開,提升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找到了諸如結婚保險、蜜月旅游、婚禮承辦等許多全新的盈利變現點,算是隨著單身經濟的升溫而逐步改善。
三、健身塑形
如果說婚戀交友機構是從外在幫助單身群體們結識到有緣人,那么健身塑形就是從用戶自身改變做起,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姻緣機會。
當然健身塑形的作用不僅僅局限在單身群體,無論是為了健康訴求還是悅己意愿,又或者是追求自身的身材“美”感;但一副好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一樣重要,都是在戀愛交友中的加分項。
而且本身今年在疫情影響下,大部分人一方面只能不得已宅在家中,另一方面覺醒了健康意識,開始關注運動健身以增加免疫力;生理需求與生存的需要在今年得到強烈的爆發(fā),成為健身塑形大崛起的有力支撐。
況且根據《“健康中國2020”戰(zhàn)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從不參加鍛煉,經常鍛煉(每周鍛煉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鐘)的人僅占11.9%,健身市場的天花板極高。
也因此無論是各式各樣的健身館、健身項目、減肥代餐產品甚至是游戲的健身環(huán)大冒險等,都在今年下半年得到不錯的發(fā)展態(tài)勢;“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也開始成為這代年輕的“單身貴族”們日常生活的一環(huán)。
四、寵物AI
如果誘發(fā)戀愛交友的內外條件都不夠,對于找不到伴侶或是壓根不想找的單身群體來說,退而求其次養(yǎng)一只寵物陪伴自己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巴爾扎克之言實實在在的扎進了不少單身群體的心尖。
寵物經濟是近年來持續(xù)升溫的藍海市場,這其中單身群體做的貢獻是卓越的;養(yǎng)寵物不僅能夠給自己一個情感寄托,也能以寵物交流為引展開更多的社交活動,萌寵圈、寵物交流圈等圈子本身也是社交的一環(huán),寵物也天然帶有社交幣的價值。
圍繞寵物所誕生的一系列“它”經濟也水漲船高,寵物口糧、玩具、衣物、醫(yī)護等等;根據極光大數據發(fā)布的《2019年寵物人群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今,我國的寵物主數量持續(xù)增長,預計到2019年底,中國寵物行業(yè)規(guī)模將達到3457億元。
除了養(yǎng)一只鮮活的小寵物之外,各種AI產品也成為給單身群體解悶消愁的不錯選擇,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愛、微軟的小冰、天貓的天貓精靈人工智能產品,也為單身人群排解孤獨出了不少力。
五、游戲VUP
而對于那些在線下社交毫無機會、甚至也沒有欲望或條件養(yǎng)只貓貓狗狗的“天煞孤星”們,也還有別的慰藉心靈的方式,那就是找個紙片人老公/老婆。
游戲作為如今全年齡向的娛樂方式,已經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活動之一;尤其是手游的全面普及情況下,游戲已經成為很多用戶的全新社交幣,成為聚集同好,線上社交的新元素;而花錢養(yǎng)游戲人物,養(yǎng)紙片人老公/老婆的行為也不在少數。
前有《戀與制作人》里面的四個“野男人”引得一眾女性玩家消費不斷,甚至曝出有不小的男性玩家;后有《原神》一票精美人設的紙片人老公老婆們,11個國家與地區(qū)登頂,狂砍移動端首月收入2.45億美元,割全世界玩家的韭菜。
除了游戲,近期的VUP(虛擬主播)也是火的一塌糊涂,這種由日本流傳過來的直播形式最開始以二次元用戶群為聚集,后續(xù)衍生到了各種直播平臺中,成為直播圈中極為吸金的存在。
就比如在日本hololive虛擬主播團體因涉嫌政治問題被禁播之后,這些或處于報復、或被新VUP吸引的DD們(虛擬主播圈對于粉絲的一種稱呼)能在一個月之內把一個之前默默無聞的VUP推上平臺一姐的位置;光紙面上的8000大航海,保底消費也在160萬人民幣以上,還不計算其他的禮物,消費能力可見一斑。
這其中單身群體貢獻的資源不可謂不多,無論是游戲還是VUP,單身群體的占比都不在少數;畢竟對于大多數已婚群體來說,更多地資源會傾注在家庭中,有老婆孩子還大肆拿錢出來推VUP、養(yǎng)紙片人老公/老婆的,畢竟是少數。
除了這些行業(yè)之外,單身經濟還有很多賦能的領域,像服裝、租房、小家電等等。
單身經濟也將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單身狗”們不斷攻城拔寨,毫不顧忌的說,誰能掌握單身群體的切身需求,就勢必能在互聯網商業(yè)中聚焦到更多地發(fā)展鏈路。
作者:翟菜花,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公眾號:翟菜花;天使投資人、知名互聯網分析師、TMT領域資深評論師、CCTV央視財經特約互聯網評論人,wemedia聯盟成員,2017年全國十大科技自媒體。
本文由 @翟菜花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除了寶寶經濟、教育經濟其他單身人群絕對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