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道》的角度來談談SWOT分析
SWOT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知名管理學教授海因茨·韋里克提出的,之后這個工具經常被用于企業(yè)的戰(zhàn)略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等場景。本文作者用《天道》中丁元英布局的虛擬案例,對SWOT分析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20世紀80年代初,SWOT最初是由美國知名管理學教授海因茨·韋里克提出的。
之后這個工具就經常被用于企業(yè)的戰(zhàn)略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等場景。
在每年例行的公司產品規(guī)劃過程中,我個人也經常使用這個工具。
由于涉及一些公司商業(yè)上的信息,下面會用《天道》中丁元英布局的虛擬案例做詳細解釋。
無論是真實案例,還是虛擬案例,其實思路都是大同小異的,理解工具的邏輯和原理才是根本。
一、SWOT模型
SWOT這個模型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
這就要首先來談談什么是戰(zhàn)略了。
戰(zhàn)略是指一個企業(yè)“能夠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間的有機組合。
其中“能夠做的”,具體就是指你的優(yōu)勢和劣勢。
而“可能做的”則是指你所面臨的環(huán)境中的機會和威脅。
而SWOT分析法就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huán)境,以及競爭條件下的態(tài)勢分析。
換句話說就是,SWOT分析實際上是將對企業(yè)內外部條件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yōu)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優(yōu)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于企業(yè)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對企業(yè)的可能影響上。
SWOT使用場景主要是在產品前期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
用于項目成員知己知彼,同時也能知道在行業(yè)領域自己的產品所處的位置和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對于產品方向的定位和全方位分析也有復用價值。
SWOT分析可以按照四個維度來進行分析。
第一個維度是優(yōu)勢,英文簡稱為S(strengths);
優(yōu)勢屬于企業(yè)自身的內部條件,一般包括以下維度:
- 有利的競爭態(tài)勢;
- 充足的財政來源;
- 良好的企業(yè)形象;
- 技術力量;
- 規(guī)模經濟;
- 產品質量;
- 市場份額;
- 成本優(yōu)勢;
- 廣告攻勢等。
第二個維度是劣勢,英文簡稱為W(weaknesses);
劣勢也屬于企業(yè)的內部條件,主要涉及以下維度:
- 設備老化;
- 管理混亂;
- 缺少關鍵技術;
- 研究開發(fā)落后;
- 資金短缺;
- 經營不善;
- 產品積壓;
- 競爭力差等。
第三個維度是機會,英文簡稱為O(opportunities);
機會是指企業(yè)的外部條件。
一般涉及以下維度:
- 新產品;
- 新市場;
- 新需求;
- 外國市場壁壘解除;
- 競爭對手失誤等。
最后一個維度是威脅,英文簡稱是T(threats)。
威脅也屬于企業(yè)的外部條件。
主要涉及:
- 新的競爭對手;
- 替代產品增多;
- 市場緊縮;
- 行業(yè)政策變化;
- 經濟褻退;
- 客戶偏好改變;
- 突發(fā)事件等。
在分析時,應把所有的內部因素(優(yōu)勢、劣勢)集中在一起,然后再使用外部的力量(機會、威脅)來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
根據SWOT分析,可以得到很多競爭策略,例如:
- 揚長:發(fā)揮優(yōu)勢;
- 避短:規(guī)避劣勢;
- 趨利:抓住機會;
- 避害:避開威脅。
當然,你還可以把優(yōu)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組合,以得出更多競爭策略。
SO是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優(yōu)勢,SO戰(zhàn)略就是依靠內部優(yōu)勢去抓住外部機會的戰(zhàn)略;
WO是指利用機會來回避弱點,WO戰(zhàn)略是利用外部機會來克服內部劣勢的戰(zhàn)略;
ST是指利用優(yōu)勢,降低威脅。
ST戰(zhàn)略就是利用企業(yè)優(yōu)勢去避免或減輕外部威脅的戰(zhàn)略。
WT是指防御性戰(zhàn)略,WT戰(zhàn)略就是直接減少內部劣勢和避免外部威脅的戰(zhàn)略。
二、SWOT案例
以《天道》中格律詩音響項目為例。
關于為什么要用虛擬案例來做講解,之前的內容也談到過:
首先,這部劇中的商業(yè)案例的整體邏輯是自洽的,而且也符合當時的商業(yè)環(huán)境。
其次,整部劇將整個商業(yè)案例完整地呈現了出來,也包括其中很多的決策細節(jié)。
這就要比分析現實案例直觀得多,也更加有指導意義。
首先來看看音響市場的現狀。
丁元英首先做的是調研市場。
不僅自己查閱分析資料,也讓馮世杰、葉曉明、劉冰找了好多音響雜志、期刊,了解音響行業(yè)市場動態(tài)。
樂圣公司是當時國內的大牌,擁有資產6400萬,并在Hi-Fi音響市場占有17%的份額。
樂圣公司稱自己只有矛,沒有盾,永遠都是進攻,是個霸氣十足的音響公司。
網上有人給樂圣旗艦音箱起了個江湖名字,叫獨孤求敗。
而總裁林雨峰提出的口號也是:“只有進攻,沒有防守”。
公司文化有漏洞,可以利用。
在生產方面:
王廟村的優(yōu)勢是生產力成本低,具備音響設備生產的基礎能力。
王廟村有自己的翻砂廠、木工廠,既然前期能夠為芮小丹手工打磨出高品質音箱、機柜,說明具備一定的生產高端音箱及配套產品的能力。
同時,音箱、機柜生產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純靠手工、時間和耐心。
王廟村擅長、掌握的只是輔助器材,如機架的生產和設計。
配合村里的三個音樂發(fā)燒友,懂得組裝音箱,能夠生產音箱設備的非核心配件。
設計也可以參考期刊雜志、國際名牌機箱機柜的樣式,組建靠從成熟音響組件廠家進貨、來料加工即可。
同時,王廟村農戶渴望脫貧,有用不完的力氣,具備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的干勁,但無流水線的現代化技術。
丁元英自身也是音響發(fā)燒友,自己設計、改造了一套40萬的音響,更準確來說是骨灰級玩家。
王廟村的劣勢是:
精密儀器則只能通過采購,而采購的價格原本就要比自己的生產成本偏高,兩項疊加之后,會導致原本機架生產降低的利潤空間,又被精密儀器采購的成本增加給抹去。
最終導致格律詩即便是音響質量過硬,但總體售價并無優(yōu)勢,與市場已有大品牌的價格無差別。
如果想要實現王廟村成功對接市場,銷售王廟村的生產勞動力,通過和音響設備公司合作是可能實現的。
采取的策略(核心目標):完成樂圣投資,實現王廟村對接市場。
購買樂圣公司核心零部件,拿到王廟村來組裝,打造自有品牌。
依照王廟村現有資源,王廟村只生產和加工“音響制品生產線”中的機架、外箱等大件輔助產品。
精細化零件,如“功放”、“電機”、“電源”等精密設施,則從市場上已有的成品公司采購,然后再進行一定程度的重新組裝。
依托于王廟村的格律詩確實是一家有自己品牌、專利的音響公司,但他們真正的專利和技術只是在箱體制作、機架制作以及將各種精密儀器進行不同程度的組裝和搭建,而格律詩并不掌握高端技術的那一段。
但由于王廟村在機架、外箱等產品上的打磨做的確實足夠精細,同時內部元件儀器的創(chuàng)新式重組后帶來音響聲音質感的大幅度提升,最終導致了格律詩生產的音響質量、外觀均不輸市場上已有的大型品牌制造商。
1. 風險規(guī)避
丁元英前期考慮了各種風險,包括公司內部,樂圣的反擊,國內的法律,自己如何抽身事外,怎么申請專利,林雨峰的反擊,原始股東等等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1)公司與勞動力關系
格律詩與王廟村個體戶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法人、不存在法律上的隸屬關系。
格律詩負責向王廟村個體戶下訂單、進貨和產品銷售,王廟村個體戶負責按訂單生產產品和給格律詩供貨,格律詩和王廟村個體戶之間這種獨立的法人關系。
不是隸屬關系,不是雇傭勞動關系,不存在誰照顧誰、誰施舍誰的問題。
純粹是債權債務關系,是公司與農戶之間平等法律地位的、平等互惠互利的商業(yè)合作關系。
2)對于農戶
從法律關系上說,農戶不一定必須把產品賣給公司,公司也不一定必須經營王廟村的產品。
有了好條件,大伙兒就會琢磨更好的干法,這是后話,這取決于雙方的利益需要和良好的人文背景。
3)對于公司
公司的風險系數肯定會大于農戶,這就要求公司必須以不斷開拓市場和完善服務來抵御市場風險。
專欄作家
衛(wèi)朋,公眾號:產品人衛(wèi)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智能硬件領域,擅長市場分析、產品設計開發(fā)、生產管理等,喜歡閱讀和爬山。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哈哈哈
可以可以
講得很好,感覺沒講完啊,看著看著,斷了
歷史文章有這塊的完整分析,可以查閱
有想法哈哈 我之前用喬家大院分析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