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據分析報告的框架
本文作者將分享其比較喜歡的報告框架,可能針對不同的報告場景需要有所調整。enjoy~
一個項目到了匯總的時候,免不了形成一份相對完整的數據分析報告。
報告也需要多種情況。按照應用場合可以劃分多種類型:有的需要向上郵件匯報,有的需要給項目組里一個交代,有的是需要直接進行展示匯報等。按照項目類型也可以劃分多種類型:新項目上線效果評估,AB test結果,日常數據匯總,活動數據分析等。
文本也好,PPT也罷,數據分析報告核心的思路都是相通的。
1. 你要一個故事
我自己有個想法,就是產品經理應該多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比如學一些基礎的設計規(guī)范、交互原則、營銷知識,心理學知識,算法知識等等。除了一些明顯的對工作的幫助,也能幫助自己擴展思路。其實做好報告,就應向咨詢機構或者投資機構學習。
一個報告核心不是包含很多內容,讓聽眾或者讀者去花時間理解,核心是講好一個簡單的故事。咨詢和投資機構做BP之前,會先花時間理清楚storyline。其實各種報告都應該這樣,先理清楚你要講的故事。
2. 一個數據分析報告的框架
這里列出一個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報告框架,可能針對不同的報告場景需要有所調整(比如刪除部分步驟,或者增加部分細節(jié)):
- 項目背景:簡述項目相關背景,為什么做,目的是什么
- 項目進度:綜述項目的整體進程,以及目前的情況
- 名詞解釋:關鍵性指標定義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定義
- 數據獲取方法:如何取樣,怎么獲取到的數據,會有哪些問題
- 數據概覽:重要指標的趨勢,變化情況,重要拐點成因解釋
- 數據拆分:根據需要拆分不同的維度,作為細節(jié)補充
- 結論匯總:匯總之前數據分析的主要結論,作為概覽
- 后續(xù)改進: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改進防范
- 致謝
- 附件:詳細數據
項目背景 & 項目進度
項目背景,需要簡述項目相關背景,為什么做,目的是什么。項目進度,需要綜述項目的整體進程,以及目前的情況。這兩點其實沒什么可說的,如果對象是項目成員,可以寫簡單一些,如果對象是對項目不了解的人,則需要多寫 一些,但還是要盡量用最簡單的話,跟別人講明白。
名詞解釋 & 數據獲取方法
名詞解釋:關鍵性指標定義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定義。這點是很多人忽略的,其實很多時候數據的誤解都是因為對指標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舉例而言,點擊率可以是點擊次數/瀏覽次數,也可以是點擊人數/瀏覽人數。人數可能按訪問去重,也可能按天去重。如果沒有清晰的解釋,不同人理解不同,對整個數據的可讀性就大打折扣。
數據獲取方法:如何取樣,怎么獲取到的數據,會有哪些問題。原始數據往往有一些缺憾,要經過數據清洗剔除噪聲,也需要部分假設進行數據補全。數據清洗和數據補全的方法需要跟匯報對象說明并且獲得認可,讓對方對于置信度有一個估計。
數據概覽 & 數據拆分
數據概覽,需要有重要指標的趨勢,變化情況,重要拐點成因解釋。
數據拆分,需要根據需要拆分不同的維度,作為細節(jié)補充。
這里基本上就是之前說的數據分析方法了。如果需要對方知道對比或者趨勢,則使用圖,如果需要對方知道具體數據,則使用表。表格對需要強調的數字要做明顯標識。需要注意的點是:核心指標要少而關鍵,拆分指標要有意義且詳細。同時如果是PPT的話,每頁說明白一個結論或者解釋清楚一個趨勢足以。關鍵性結論要用一句話能說清楚。
結論匯總 & 后續(xù)改進
結論匯總,基本是對之前數據分析階段的數據進行匯總,形成完整的結論。
后續(xù)改進,需要在數據分析的結論和問題的基礎上,對后續(xù)的迭代和改進措施作出方向性的說明。這部分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分析的根本目的。
致謝 & 附件
致謝是對項目組合相關協(xié)助部門的致謝,基本上對于項目組和相關協(xié)助部門而言,也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者積極配合能看到有效的數據結果。在之后的合作中,也會更加融洽。
附件是需要附贈更多沒有必要在數據報告中體現(xiàn)但是仍然有價值的數據。對于PPT而言,這部分也可以放在PPT致謝之后,與會同事有疑問,可以隨時翻到最后解釋。
3. 總結
一個產品,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不能了解它,自然而然,你就無法改進它。這是說數據。
而數據報告的意義也是類似,項目完成之后需要完整匯報,這樣無論是對上匯報還是對團隊而言,都是有重要意義。
突然想到一個事情。去年的時候做了一個內部數據平臺,到了取名字的時候,我用了dice。為什么叫dice呢?
這得從物理說起(開啟神棍模式)。物理學不斷前行,之前人們認為物理學是決定論的,只要知道系統(tǒng)的初始值和足夠細節(jié),就能知道之后系統(tǒng)的演化路徑。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這樣的,對于一個基本粒子而言,觀測之前,粒子狀態(tài)和位置是不可預測的。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然后后續(xù)的研究,更多的是支持上帝是擲骰子的。這也是dice的來源。
即使是上帝視角,也不可能知道提前知道數據的結果。那么作為產品經理而言,尊重數據結果,并分析形成結論,遠比相信一些所謂的方法論的條條框框好得多。
關于數據,能講的還有很多,之后再開新坑。
書籍推薦:
- 王彥平 吳盛峰《網站分析實戰(zhàn):如何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網站價值》
- Avinash Kaushik 《精通Web analytics 2.0:用戶中心科學與在線統(tǒng)計藝術》
- 阿利斯泰爾·克羅爾 / 本杰明·尤科維奇 《精益數據分析》
#專欄作家#
潘一鳴,公眾號:產品邏輯之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暢銷書《產品邏輯之美》作者;先后在多家互聯(lián)網公司從事產品經理工作,有很多復雜系統(tǒng)的構建實踐經驗。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謝謝分享
寫的不錯
謝謝分享
謝謝分享
挺好的,想起以前做運營,每周的數據分析都是套用一個模板,然后被老大批斗一頓